20多年违建“钉子”是怎么拔掉的?
较真碰硬,攻坚克难。日前,白云山还绿于民工作取得重大突破:广州市城管部门联合越秀区城管部门,正式启动“大钵盂”18栋建筑物的拆除行动。这意味着,这一存在20多年的“硬骨头”被坚决啃下,白云山还绿于民最大的“钉子”被强力拔除!
“大钵盂”18栋违法建筑位于云山深处,临山而建,违建时间久、入住居民多、危险程度高,属于“资深”历史违法建设,治理难处可想而知。但难度巨大,那又如何?18栋违建全面清拆,彰显着广州坚决打赢违建治理攻坚战的决心、魄力,提振着士气、信心,将为白云山还绿于民工程、为全市违建治理工作发挥示范作用。
以小见大,见微知著。截至5月底,广州今年已拆除违法建设44908宗、面积超2000万平方米。18栋违法建筑,相比于这两个庞大数字,微不足道,但解剖好这只麻雀,及时总结经验,很有必要。所以,这一20年拆不掉的违建“钉子”是怎么拔掉的?
首先,更大决心。违法建设问题根深蒂固、利益错综复杂。没有决心不行,不披荆斩棘难以推进。去年9月,广州发出新一轮治理违法建设的动员令,以雷霆万钧之势掀起拆违行动高潮。今年以来,广州认真贯彻中央决策和省委省政府部署,深入推进白云山、越秀山还绿于民、还景于民工程。势如破竹的违建治理,“叠加”白云山还绿于民工程,“大钵盂”违建治理迎来重大契机。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20多年拆不掉的违法建筑将轰然倒地。
其次,更强合力。“拆违复绿”阻力重重,只有多方联动、多措并举才能破解突出痛点、难点问题。近年来,广州违建治理之所以攻城拔寨、取得节节胜利,做好统筹联动,强化协调配合功不可没。在此次“大钵盂”18栋违建拆除工作中,市城管部门抽调骨干力量专门组建“大钵盂”违法建设治理工作组,并成立临时党支部,市城管、白云山管理局、越秀区、登峰街道等单位进驻办公。突出党建引领,多方合力的“组合拳”,为推动还绿于民、违建治理工作提供了强大支撑。
同时,更实作风。违建拆除,难点不在拆除,而在于该工作牵涉众多利益,事关方方面面。只有达成共识,才能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正因此,如何进一步把工作做细、把群众工作做好,至关重要。在“大钵盂”违建治理工作中,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直面问题,对违法建设坚决“亮剑”。工作人员在大量摸查、分析研判的基础上,坚持深入到每家每户,大力宣传相关政策法规,把思想工作做细、做深、做到底;坚持设身处地,换位思考,认真解决群众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扎实作风,有效调动了方方面面的积极性,让这一20多年拆不掉的违建有了“画风突变”的可能。
深入开展还绿于民工作,是推动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的重点工程,也是造福市民群众的民心工程。“大钵盂”历史违建被拆除,是一个生动案例,它再次证明:只要敢于担当,敢于较真碰硬,就一定能打赢这场硬仗;只要拿出更大决心、更硬作风,任何人、任何形式的违法建设都被一拆到底。接下来,全市各级各部门将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在现有成绩的基础上,坚持问题导向、结果导向,推动还绿于民工作取得更大成效,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广州焕发云山珠水、吉祥花城的无穷魅力。
(广州日报评论员夏振彬)
新闻推荐
白云山“大钵盂”违建开拆 存在巨大安全隐患 拆除完成后将尽快复绿
即将被拆除的违法建筑通讯员供图老城市新活力广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李波通讯员成广聚)房屋临山而建,既有碍景观,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