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绿于民”拔钉子 白云山18栋违建开拆

南方日报 2019-06-20 06:36

大钵盂地块18栋违建依山而建,存在安全隐患。通讯员供图

南方日报讯(记者/郭苏莹实习生/黄心怡通讯员/成广聚)18栋违建开拆,白云山“还绿于民”最大“钉子”被拔除……19日上午,广州市城管部门联合越秀区城管部门,正式启动大钵盂18栋建筑物的拆除行动,白云山“还绿于民”取得重大突破,既补齐了白云山的这一点绿色“缺口”,又消除一大地质灾害隐患点。

补齐绿色“缺口”?18栋违建全面清拆启动

顺着蒲涧路一路上行,就到了白云山附近的后山村。上过一段陡坡,便可见到沿着山体建起的18栋违法建筑。

在位于后山巷的两栋危楼前,施工队正式进场,整治工作进入全面清拆阶段。记者看到,18栋房屋紧挨山体而建,有些甚至是挖出山体后半嵌进山体建造,其中两栋危楼楼体明显的倾斜,十分危险。由于过道较窄、坡道极陡,大型钩机难以上山,前期将采取人工作业方式进行拆除。

“违建时间久、拆除难度大、危险程度高,因此这18栋建筑被称为白云山"还绿于民"违建拆除最大"钉子"之一。”据广州市城管部门相关负责人透露,“这18栋房屋里居住着400余人,多半为后山村村民。每年到了雨季,当地政府都要安排居民迁出,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城管部门介绍,大钵盂地块18栋建筑物位于白云山南门东北侧,属白云山风景名胜区红线范围内,18栋建筑物均未查到规划许可和产权登记信息,均属于历史违法建设。这些房屋都紧挨着山体建筑,既损害了自然环境和景观,又存在极大的地质灾害隐患。

据了解,进入到全面清拆阶段,比原定计划提前了三个月。为保证拆除工作的安全、顺利,拆除工作将采用递进式的方式,即围蔽一栋、拆除一栋、清理一栋、覆盖巩固一栋,防止因大雨天气引发的地质灾害发生。

党建引领?组建大钵盂地块违建治理临时党支部

据介绍,大钵盂地块18栋违法建设的处理工作在上世纪90年代就已经开展,本次“白云山及麓湖周边还绿于民工程”在工作部署上,更是将拆除大钵盂地块18栋建筑物作为“还绿于民”工程的重要突破口和示范点,顺利完成该项工作对为还绿于民工程及全市拆违工作都具有一定的示范引领作用。

今年3月份,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担起牵头负责大钵盂地块18栋违法建设拆除的重担,坚持拆除违建和景观提升相结合,坚持还绿于民和改善民生相结合,尊重历史结合实际,在越秀区政府、市林业园林局、白云山管理局、登峰街道办等单位的大力配合和支持下,比原定计划提前近三个月,正式启动拆除。

大钵盂地块18栋违法建设整治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数据摸查阶段,主要工作是完善证据信息,摸清18栋建筑物相关信息;全面评估案件,仔细审查每宗案件的法律适用、证据完善、事实认定、当事人情况,拟定执法程序和文书送达方式,并根据相关法律和政策,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分类处理和督促当事人同意拆除方案。

在宣传教育阶段,市城管部门注重党建引领,抽调骨干力量专门组建了大钵盂地块违法建设治理临时党支部,由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蓝小环带队,与白云山管理局、登峰街道办事处的党员干部一起,充分发挥党员领导干部的先锋引领作用,深入到每家每户,大力宣传市政府还绿于民拆除违法建设的重要意义和相关政策法规,了解居民搬出的具体困难,深入细致做居民思想工作。6月15日,18栋建筑住户全部同意拆除并全部搬离,

在第三阶段为全面清拆。拆除完毕之后,相关部门将尽快进行复绿工作。

拆违“成绩单”?广州1-5月拆违量超2千万平方米

来自广州全市违法建设治理工作现场会的数据显示,广州今年1至5月的拆违量,已接近全年拆违目标量的一半。包括“还绿于民”等四项重点工作,成为接下来广州治理违法建设的聚焦工作。

据悉,截至2019年5月底,广州已拆除违法建设44908宗、面积2036.36万平方米。2018年底,广州曾制定2019年将目标拆除违法建设4500万平方米,至少拆除违法建设4000万平方米的工作计划。对比1-5月的拆违量,广州在5月份已完成全年拆违计划量的一半,接近目标量的一半。

违建拆除了,原有地块怎么办?记者获悉,广州已建立白云山地区违法建设拆除后复绿的工作机制,让更多违法建设整治地尽快“还绿于民”。

此外,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利用无人机对白云山、铁路沿线和全市各区进行巡回航摄,并及时将发现的涉嫌在建违法建设线索分派各区进行核实和处理。无人机动态航拍是查控新增违法建设的重要手段和措施,将极大提高新增违法建设的巡查发现效率和监督处理效能,高效遏制新增违法建设,对新增违法建设“零容忍”。

新闻推荐

在行动中感悟爱岗敬业的力量

对一个人来说,岗位意味着什么?你可以说,这是工作职责的一种分配,也可以说,这是生命历程的一处坐标。不论作何理解,身处一个岗位...

 
相关阅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