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家、中央美院教授邱振中广州文艺市民空间开讲 一窥书法“失传”笔法分享最新字结构理论

广州日报 2019-06-17 06:32

邱振中邱振中书法《李白·苏台览古》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邱振中是书法家,更是书法理论大家。他写了《神居何所》《书写与观照》《中国书法:167个练习》等十几部著作,致力于通过对存世经典的笔法、章法等分析,去窥探伟大的书写传统,在书法界和书法爱好者当中产生了巨大影响。

近日,邱振中现身289艺术园区广州文艺市民空间“大师艺术课”活动,以“并非"失传"的经典”为主题,分享他探索书法艺术四十余年的心得感悟。讲座开始前的半个时,现场已座无虚席、水泼不进,不少“粉丝”慕名专程从佛山、东莞等地赶来。邱振中在两个多小时里,简明而生动地剖析了长久以来被认为“失传”了的古人笔法,并分享了他最新的研究成果——字结构理论。相信这一已成稿、未出版的学术著作,对书法学习与创作,又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文、图/广州日报

全媒体记者江粤军

书法是中国文化史上一种极为重要的文化现象,写一手好字也几乎是每一个中国人心中的向往,但在对书法的历史认知里面,人们又普遍承认一种观点——书法里面伟大的技巧已经失传了。有不同的说法,有的说只传了17个人,有的说最多传了36个人……邱振中却偏偏要打破这个迷信。他不相信,《伯远帖》就在那里,《祭侄文稿》就在那里,人们却说里面最重要的东西找不着了;他像清代书家王铎不服自己的草书不如唐代的怀素、张旭一样,从心底里不愿承认书法经典中最重要技巧已无法获取。“我们要改变,我们也有可能改变这种情况——当代印刷的进步与书法理论研究的进展,为我们重新观察和解读经典带来了希望,当我们找到不断深入前人书写的方法,失传的秘密将不断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书法史将由此而展开完全不同的道路。”

而正是通过对汉朝隶书“子”字的深入观察,邱振中探到了古人书写的秘密。“发现的时候我真是狂喜,因为它揭示了书法笔法演变一个极为重要的节点,那就是最早的笔法是很自然的。拿起笔就这么写,没什么动作,但它会形成一种摆动,当摆动熟练以后,它就成为一种连续的摆动,所有这些笔画全部都是由这种顺时针、逆时针的连续摆动完成的,形成一个连续的S形,当然它不是全部贴在纸上,有空中的,有落在纸上的……”

通过一个“子”字,邱振中让听众现场领悟到了进入古人笔法的途径。同时他还指出,王羲之的书写,下笔以后迅速达到笔画的宽度,不拖泥带水,并把坚实的笔画坚持到最后,这就是王体凝重有立体感的原因。

对于最新的研究成果——字结构理论,邱振中也毫无保留地在现场“揭秘”了四大概念。第一个概念是线型,指曲线和直线的关系。第二个概念是距离。譬如《散氏盘》中那么多个“散”字,每一个都不一样,同时又很统一。邱振中通过研究找到了其中的规律——写完了一笔以后,下一笔是怎么决定的,不是根据一个规范的“散”字来写的,而是根据第一笔在旁边找一个尺度来完成第二笔,第三笔又根据前两笔的某个尺度来决定它的落笔……如此产生了千变万化又和谐统一的效果。第三个概念是平行和平行渐变。“平行渐变意义在哪里呢?实际上它是建立一个字的结构秩序极为重要的环节,比如说我们练一个颜真卿的字,整个写得都不像,但是平行渐变写得很准,那这个字就非常好看。”这一发现,使得书法爱好者有可能找到一种方法,不需要费尽心思临帖便能达到神似。第四个概念则更为边阔,这也是邱振中在字结构研究中新发现的一个概念,对于字的结体和谋篇布局,大有助益。

讲座结束后,在与记者的交流中,邱振中还表示:“当我们能窥探到,乃至经验一点点过去的伟大书写,我们立足的基础就会不一样——以前我们像是在地窖里写,现在我们像是到二楼写,我们的自信心大不一样了。至于发掘、学习以后能做成什么样子,虽然不可预计,要做出非常好的作品也依然不容易,但毕竟揭示了书法对中国、对世界当代艺术做出贡献的可能性。”

的确,这就是我们回望传统的最大意义。

新闻推荐

“培训导盲犬是值得我用心努力的事情” 因资金不足、专业训犬师缺乏等 导盲犬供不应求

中国导盲犬南方示范基地正在培育的导盲犬。导盲犬幼犬训犬师与导盲犬训犬师在训练导盲犬导盲犬引领视障人士安全出行...

 
相关阅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