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元之夜”里的美与憾

羊城晚报 2019-06-14 13:46

学生作文2

□叶伊琪 广州市真光中学 高二(17)班

故宫,是王朝兴衰的见证者,多少故事由此开篇,多少岁月又在这绿瓦红砖之下流逝。纵观紫禁城的百年岁月,它给我们的印象,无不是古朴肃穆、温文儒雅的。它沉淀了太多剪不断理还乱、酝酿在历史里的过往,让我们看故宫,始终如隔着层缥渺薄纱一般,保持着触不到够不着的距离。

如今,故宫却倏忽变得活泼起来。各种文创产品层出不穷,甚至涉及多种产业领域,故宫正以不尽相同的方式刷新着我们对它的认知。比如元宵节的一场故宫灯光秀,可谓是百年以来的破格之举,其格调却被人议论纷纷。

文化创新始终需要稳中求进。这场“故宫灯光秀”的做法并不可取,它足以让我们看出当代文化市场的浮躁。

首先,故宫灯光秀创新的主题对象是灯光而非故宫。我们需要明确的是,“上元之夜”故宫灯光秀的出发点是展示故宫的文化底蕴,让华夏儿女更真切感受故宫的独特魅力。但由完全充满现代化色彩的灯光配置上看,此灯光秀气势磅礴、浩浩荡荡地“秀”出的并非故宫,而是灯光本身,其效果与最初意愿似乎完全背道而驰。

美国女作家哈珀·李的小说《杀死一只知更鸟》中有言:“去掉所有的形容词,才是真实的事物。”我们仅仅停留在了“美”的浅层意义,却不能像镭射灯刺破夜空一样深度体会“美”的价值。以无数镭射灯照亮故宫,我们的确可以粗略地感受到故宫的建筑美,但我们的注意力其实更多是被锁定在光的映射中。这种方式未免喧宾夺主,不仅没有让广大民众感受到故宫的文化韵味,还严重地暴露了我国文化产业审美标准的不足。

其次,故宫灯光秀并不符合“文化创新”的本质意义。灯光秀大量地使用镁光灯,的确相当壮观,但在其映衬下的故宫,真实呈现出了它本身所蕴含的美吗?我想答案见仁见智。表面上是立足于我国传统文化而开展的创新,未免有些急于将故宫和现代化元素相结合,却未能把握好两者相衡的度。林清玄曾言:“人应该站在传统上,内心才会深刻。”我们为什么要创新中华文化?正是为了让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华夏文明在这片土地上得以更浩荡的姿态继续汩汩流淌。我们可以用现代科技将优秀传统文化焕然一新,但要使人们依然能感受到其原始的美。倘若我们将灯光秀融入更多的中华传统特色,例如用灯笼、长明灯与现代灯光技术结合,遵循“适度原则”平衡两者的比重,也许更能凸现其“东方之美”。就像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中完美勾勒出的上元节灯会景象:“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人人手提纸灯,阴翳交错,满城灯光,一派阑珊,也是极美的。

毋庸置疑,故宫灯光秀的确是94年来故宫文创可贵的里程碑。但文化创新需要古今融合,更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再结合人们喜闻乐见的现代文化。当然,人有成长期,故宫的文化创新也一样,希望不久的将来,故宫文创能做得更完美。

新闻推荐

2019物联网科技创新峰会在广州举行 国家物联网标识平台白皮书正式发布

白皮书发布仪式。通讯员供图本报讯(记者刘肖勇蔡敏霞通讯员蔡浩梅)物联网助力生猪养殖转型升级、面向工业4.0的智慧工...

 
相关阅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