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剧《再见,1990》首演轻松明快怀旧温暖

广州日报 2019-06-14 04:05

音乐剧《再见,1990》剧照广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张素芹)广东歌舞剧院打造的首部音乐剧《再见,1990》于前晚、昨晚在广东歌舞剧院小剧场上演。这部讲述20世纪90年代年轻人在广州打拼的音乐剧,引发了现场不少观众的集体回忆。“20世纪90年代的卡带机,留下了多少回忆,只有亲历者,才有抹不去的回忆……”有观众如此表示。

本土歌手跨界打造广东故事,综合实力大提升

《再见,1990》于2018年初就开始策划筹备,是广东歌舞剧院建院70周年以来的第一部音乐剧。该剧总策划、广东歌舞剧院院长熊健表示:“我们的初衷是希望在音乐剧上探索一条市场化、本土化、符合大众口味的创作之路。”

潘旭在剧中饰演高俊生,第一次演音乐剧的他表示,“台词、形体、人物性格的层次,都挺难的,能够完成到这个程度,我还是很开心的”。

李思音在剧中饰演张小娇,为了演这部剧,她专门去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学了一年的表演,也参加了百老汇的集训班,“我是民歌手,这部剧中很多演员都是跨界来的。”

广东歌舞剧院歌剧团团长刘东红在剧中饰演汤婆婆,她表示这一年来明显地看到团队在意志力、凝聚力、综合实力上都有了整体的提升。“大家从台词、表演、体能、舞蹈等方面进行长时间、高强度、有针对性的培训,从开始的定位模糊、缺乏自信,到现在的唱跳以及表演的收放自如,舞台现场应变能力都大大超过预期。”

观众集体怀旧,每个人都有代入感、共鸣感

开演前,剧场里轮回播放着《喜欢你》《千千阙歌》《容易受伤的女人》《红日》等20世纪90年代的经典老歌,不少70后、80后观众就表示:“这是要我们暴露年龄,集体怀旧的节奏呀!”

《再见,1990》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20世纪90年代,广州某骑楼里一群年轻人,为着各自的梦想来到广州打拼。心怀歌手梦的高俊生,做着金钱梦的张小娇,带着出国梦的陈晓敏,以及有过梦想又被现实磨灭的汤婆婆、王小毅、阿星……他们在20世纪90年代的广州上演着各自或欢乐、或遗憾、或美好、或唏嘘的生活,最终找寻到了自我。

该剧导演高瑞嘉是国内知名音乐剧导演,代表作有《隐婚男女》等。当初广东歌舞剧院给予的创作初衷很明确,就是想要打造一台符合大众口味的广州本土音乐剧。编剧陈天然和他一起以“青春、梦想、爱情”为主题进行创作,这个主题最适合用轻松明快的音乐剧来表达,让观众一起跟随我们回到那个年代。“不需要跌宕起伏、命运纠葛的故事,以一个更真实、更生活化的故事温暖治愈大家。”首演后,高瑞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20世纪90年代很多人到广州打拼,或许是被广州发达的流行音乐所吸引,而今天更多的人在广州的各行各业追求梦想。所以《再见,1990》会让每个人都有代入感、共鸣感,看到自己在追梦过程中也有起起落落,最终依然温暖坚强地走下去。

音乐剧《再见1990》很热闹,原创音乐做得好,演员表演也轻松自如。“这部剧里不仅有他们,也有你和我。”有观众如此表示。尤其是谢幕后的“彩蛋”,演员们在舞台上跳唱《饿狼传说》,再度点燃了观众的激情。

音乐风格力求年轻化,舞美复古20世纪90年代

该剧的作曲、音乐总监童达琴6个月时间里完成了23首歌曲的旋律和部分歌词、共计100分钟以上的原创音乐。“这部音乐剧在音乐上也融合了广州本土元素,粤语的运用是一大亮点。这部剧虽然是表现20世纪90年代的故事,但音乐风格和编曲力求年轻化,带给观众轻松、温暖的音乐时光旅程。”童达琴说。

《再见,1990》特邀韩国当红舞蹈编导张恩淑打造了风格多变、复古时尚的舞蹈。整个剧根据角色来进行风格区分,所以观众在剧里看到了爵士、摇摆舞等多种舞蹈。

全剧舞美是以局部写实的老广州骑楼为主体。舞美设计马骏让简洁的空间与老广州风格的房子并存、切换,多种风格混搭、拼贴。舞台灯光营造出广州20世纪90年代盛行的音乐茶座的气氛。

服装造型设计杨莎莎深入理解剧情和人物后,进行了生活化的造型,使用了包括廓形西装、喇叭裤、夹克、波点、格子等风靡一时的元素。

新闻推荐

广州日报心系民生 为百姓揭示真相提供权威资讯一直不遗余力记者曝光乱象遭恐吓“小心点”

我从西瓜园走来坐落在广州老城西部的西瓜园,是一处充满传奇的所在。20世纪50年代,《广州日报》在这里诞生,具有悠久...

 
相关阅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