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天眼 南仁东传(2)
人生赢在转折点上
◎王宏甲 著
成功的关键未必在起点,而在转折点。南仁东十五岁的一个转折点,就在老师那次与他长谈之后。
“他记忆力超强。”他高中的同桌董继咸也这样说,“课本里很多内容,南仁东都过目不忘。”
其实,这时候他“过目不忘”的秘密,是提前自修了高中的物理课程。
这“提前自修”正是南仁东出现“转折”的表现。“他的作业本永远是最干净整洁的。”高中物理老师胡慧深说,“别的同学每道题只列出一种解答方法,南仁东总会列出多种解答方法。”胡老师至今保留着他的作业本和实验报告。“高二的时候,他已经喜欢天文知识了。那时有一本杂志叫《每月一星》,南仁东自己订的,必读。”
转眼高考,南仁东在百分制中获得了98.6的平均分。这是个惊人的成绩,他以吉林省理科第一名的成绩被清华大学录取。
据说南仁东一看录取到“清华大学无线电系”,心里起疙瘩了,因为他填报的是清华建筑系。这个细节大约反映了南仁东当年的理想在建筑方面。如今他的同学们说,南仁东的考分高出清华建筑系50多分,被调剂到无线电专业,是因为我们国家更需要无线电方面的人才。
据说,南仁东被他的工程师爸爸一顿训斥:国家少一个建筑师,多一个无线电科学家,不是更好吗?
这是1963年,南仁东十八岁。
就在1963年,美国在波多黎各岛建造了305米口径的阿雷西博球面射电望远镜。1974年改建后扩大到350米口径。
阿雷西博一经问世,它的名字就在科学界如雷贯耳。在此后的半个多世纪里,阿雷西博一直矗立在世界科技的前沿,有几千位世界各地的科学家使用了它,发现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天文现象。阿雷西博被评为人类二十世纪十大工程之首,其重要性甚至大于阿波罗登月。
1966 年,南仁东也加入北京学生到全国各地去的人流,乘上了去上海的火车。
到了上海,他接着去了广州,又辗转去了四川、陕西和甘肃。起初主要是去看革命圣地,后来去看少数民族地区。在甘肃,他对《地理》中学到的河西走廊特别感兴趣,他穿过河西走廊,去了新疆。在中国西南和大西北,他都是独来独往。1967年,他越过天山,到了南疆。
给他最强烈的印象就是祖国多么辽阔!这激发了他空前的爱国意识和渴望为祖国做贡献的愿望——这并非他独有的感受,而是那时候许多青年学子都体验过的心情。
那段特殊的岁月,特殊的经历,他是有收获的。
学校还没有复课。不知南仁东这时为何想到了自学英语。那时候,俄语还是中国大学的普教外语。南仁东的高中好友吴学忠说,那时还很少有人意识到多年后英语将很重要,南仁东是意识到的少数人之一。
多年后,“中国天眼”在立项中经国际评审,听过南仁东用英语阐述的国际专家评价说:“南仁东先生的英语不好不坏,有些话没说清楚,但他要什么,说得特别清楚。”
新闻推荐
广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何颖思通讯员杨锐轩)7月1日起,新修订的车购税法将正式施行,记者从国家税务总局广州市税务局了解到,原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