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保育员叶彩群: 科普讲解使我的人生被真正点亮
从深居幕后到走向台前:偶然替补上场开启科普讲解之路
“各位大朋友、小朋友,大家下午好!欢迎大家来到广州动物园水獭馆。我是水獭饲养员,也是你们的讲解员。大家可以叫我叶姐姐……”五月下旬的一个周末午后,叶彩群在广州动物园北门边水獭馆的参观区顶着烈日,正给一个亲子团做科普讲解。她从水獭的生长地域、外形特征、生存现状等方面层层递进、抽丝剥茧,生动且细致地讲述水獭的各种特性。而在整个讲解的过程中,叶彩群注重每个环节听众的实时反应,并适时抛出问题进行互动,她甚至还邀请小朋友现场学习讲解、参与主题小魔术表演并派发纪念礼物。谁曾想,眼前这位将动物知识科普变得生趣盎然、将日常讲解工作做得卓有成效的动物保育员是从今年才刚刚开始接触科普讲解的……
时间回到两周前的五月上半月,当本报记者初联系叶彩群时,她还对约访颇感意外:“我虽参加了广州地区的科普讲解大赛,但获得的是二等奖。现场有不少优秀参赛选手都是播音主持专业出身,有的还是气象播报员、各场馆的解说员。我原来的本职工作是动物保育,而且一直性格内向,今年才刚尝试科普讲解。为什么要采访我这位非职业出身、也没有摘金夺银的选手呢?”在记者提问之前,叶彩群先发出了自己的疑问。
据叶彩群介绍,2019年1月,广州动物园举办了面向单位内职工的科普讲解比赛,因为性格一直内向、在公众面前讲话的恐惧伴随了她三十年,加之害怕丢班组的脸,这次园内活动,她原本想如以往一样躲在台下。但没想到组里常做科普讲解工作的同事转去了别的组,而每个班组都要派人参加。“我没办法逃避,因为这次园内几乎所有年轻的员工都参加了。作为我们组的年轻人,我也被安排参加讲解比赛。”在半推半就之下,性格内向、从无讲解经验的叶彩群最终硬着头皮参赛……但出乎意料的是,这次她凭借《亚洲小爪水獭》的讲解居然获得二等奖。这迈出第一步还不错的尝试经历,给了她莫大的鼓舞与信心。
做动物保育员也是在连接人与自然、传播动物科学
2011年,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的叶彩群去了基层街道办做办事员。她表示,因为一直腼腆少言,所以在街道办做文员时,日常基本都是处理繁杂的文件与琐碎的事务,不用过多与人打交道。在做了一段时间重复性的文职工作后,叶彩群表示自己还是想寻求改变,“当时看到网上招聘动物饲养员,自己从小就很喜爱小动物,家里也喜欢养小动物,就抱着试一下的态度应聘了动物园的饲养员岗”。她自学基础知识,并通过考试获取了这份工作。2012年1月,叶彩群来到广州动物园并开始长期从事动物饲养工作。
2018年夏天,被园林局借调并工作一年后的叶彩群回到动物园,此时她正式负责水獭的保育工作。“由于我大学读的是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不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也不了解动物饲养管理的知识。例如,七年之前刚入行时,听到"串笼"这个词语,我也一头雾水。后来才知道是通过捕捉等方法将动物放在一个固定的空间,然后运到目的地。最终,借由请教老师傅,并通过看专业书籍才慢慢上手饲养管理工作。在补充专业知识的基础之上,我认为做动物保育员,爱心、细心、耐心很重要,且这些性格上的特性,一个天生内向、安静的人却往往与生俱来或者更易通过培养和训练来达到。”
作为动物保育员的叶彩群每天八点到园后的第一件事便是打扫水獭馆,她要为水獭换上干净的布垫,再清洗布垫。接着要去班房接饲料,并对饲料进行加工后喂水獭。她每天都要重复两三次这样的打扫与喂食环节,还要持续不断地观察水獭的状态(包括动物行为训练)并写动物日记。过去的七年多时间里日复一日,而科普讲解则是从今年起才加进叶彩群的日常工作内容中,每周六、日上下午各讲一次,每次20分钟左右。
在叶彩群看来,做动物保育员,尤其是做讲解、与游客或受众积极交流,是最直接且基础的为科普作贡献。同时,她认为做好动物喂养、丰容等日常动物福利工作和开展以动物医疗保健为目标的动物训练等工作,使动物健康繁衍,表现更多自然行为,传递更多保护教育信息,也是科普的重要部分。
“动物园是连接人与自然、人与动物很好的桥梁和纽带,动物园内包含动物饲养、繁殖和不同动物的习性、特征的观察,动物展区的设计、丰容和园区环境建设规划等工作内容,都蕴含很多动物科学知识。“叶彩群坦言,工作七年多以来,与小动物之间、与参观的游客、尤其是小朋友间也都有很深的感情。“园内辛勤工作的动物保育员及其与动物之间有着很多幕后故事,这些都值得推介给广大市民和学生,让他们更深入地了解、认识动物和动物园,并建立感情联系,吸引更多人关注和参与动物保护事业。”
据广州动物园科普教育部负责人陈足金介绍,广州动物园拥有“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野生动物保护科普教育基地”、“国家防震减灾科普基地”等科普称号与荣誉,成为受市民欢迎的科普基地。近年来,动物园还整合园内和社会资源,扩大“校外实践基地”的合作范围,开发出了丰富多样的动物园特色课程。力求提供生动有效的校外教学和探索实践体验,打造以服务全市中小学生为主的“动物课堂”科普品牌项目。
从动物保育到科普讲解,
通过比赛激发出对工作的持续热爱
普通民众往往会认为动物园保育员这个职业门槛低,技术要求并不高。但入行以来,叶彩群的切身体会却并非如此。“要养好动物,需要爱心、细心和耐心,更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
叶彩群介绍道,“2018年9月公园引进4只水獭。为更准确地观察到个体的采食和排泄情况,曾分别将它们放在4个笼子里饲养。但白天将它们放出笼后,晚上的动物回笼工作成了一个大难题,因为动物在笼外自由惯了。下午我们将饲料放在笼箱里,水獭警惕地叼走饲料,就跑出笼外了,根本没办法关住。”
“水獭的回笼训练迫在眉睫。可我没开展过类似训练,也不具备相关的系统知识,便去阅读行为训练的书籍,同时向养小熊猫的同事请教。原来,之前的方法错了。原先我们将饲料放在笼里,引诱动物入箱,然后趁其不防关上门。这样会失去动物对保育员的信任。事实上,我们应该采取正强化行为训练法:即先用小鱼粒引导水獭入笼,然后在它完成入笼的这个动作后,给予整盘饲料奖励,以此强化它进入木箱的行为。果然,采用正强化行为训练法后,下午所有水獭均有序回笼。”
经过这件事后,叶彩群深刻地体会到要做好动物保育工作并不容易,必须要用专业知识武装自己,才能与动物更好地共处。她表示,正强化行为训练可以构建保育员和动物之间良好的关系,其实动物和小朋友一样,需要鼓励,奖励比惩罚更有效。
叶彩群分享年初以来,自己接受讲解培训和科普工作实践的三点收获与心得:一是掌握一些把讲解词写得通俗易懂的技巧。在她看来,科普讲解要“用听众熟悉的事物去解释陌生的事物”,用具体的事物去解释抽象的事物。而打比方、作比较和举例子等说明方法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如在讲到水獭的游泳速度时,用世界游泳冠军的游泳速度和水獭的速度做比较,便可使小朋友都能直观了解水獭游泳到底有多快。
其次,注重树立以游客为中心的意识。据叶彩群回忆,刚开始讲解时,自己是一言堂,滔滔不绝地说个不停,许多游客怀着好奇心,驻足停留一会就拉上小朋友走了,很少有完整地听完讲解,这使她很苦恼。后来她看到一句话,“要想让别人关注你,你得先关注别人”。叶彩群表示,“于是,我开始采用提问的方式与游客互动。当他们答对了,我会及时地给予肯定。对于没有答问题的,我也会尝试再次提出简单问题,请其作答。同时,尽量与所有游客眼神交流,让每一位都感受到被关注”。
叶彩群最后特别强调增强讲解仪式感的重要性。“在讲解结束后,我会给答对提问的游客(主要是小朋友)送上小礼品一份。她请小朋友自觉排队,提醒他们领到礼品后要说“谢谢”,最后像颁奖一样将小礼品献给小朋友。叶彩群认为,以这样一种仪式可以培养小朋友的秩序感,增强孩子的自信。
叶彩群告诉记者,2019年学习讲解与参赛获奖使她的人生自35岁起翻开崭新的一页。她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将动物保护知识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理念传递给游客,并在科普讲解中不断呼吁大家参与到具体实践行动中去。
叶彩群1984年生于广州,2007年毕业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2年起在广州动物园从事动物保育工作,目前在动物管理部饲养七班负责水獭等的保育。2019年初,叶彩群在接受单位组织的科普讲解培训后,开始承担鹈鹕和水獭的现场讲解任务。2019年1月,她参加广州动物园科普讲解比赛,并获得二等奖。同年4月,参加广州地区“讲科学,秀科普”大赛,荣获二等奖。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新闻推荐
我国已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为老旧住宅加装电梯,不仅有利于提高居民幸福指数,而且对稳定住房消费市场和拉动内需也有着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