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龙船又有戏” 车陂人情味满满! 环境剧场《车陂龙舟最有戏》首演
前日,以龙会友的车陂热闹非凡,天河区委区政府指导的尚天河文化季“一水同舟”国际龙舟艺术节也在这天拉开帷幕,由广州大剧院、车陂古村、七大广府高校联手打造的环境剧场《车陂龙舟最有戏》在苏轼后人的晴川苏公祠全球首演。
据悉,国际龙舟艺术节分为特邀龙舟剧目及龙舟戏剧嘉年华两大板块,大学生、本地居民和来穗人员共同用艺术传承非遗文化,让车陂古村“又有龙船又有戏”。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张素芹
呈现真实生活,表达家乡情怀
《车陂龙舟最有戏》融合了传统龙舟文化、水文化等多元文化,以艺术形式表达家乡情怀。故事以车陂后代苏为氹的视角为主线,讲述他在端午节回到故乡,偶遇从未谋面的“九堂叔”苏身正,看尽车陂端午场景的故事。
当你走进车陂,故事就发生了。祠堂前悠扬的竹笛奏响岭南之音,车陂艺术团的黄永嫦、郝倩琴与来自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艺术学院学生洪玮合作演绎一首《彩云追月》;走进祠堂,一首全新编曲的《水调歌头》,在广东金融学院与广州大剧院联合组成的阿卡贝拉人声合唱团的倾情演唱,唱出余音绕梁的千古宋词。
剧中,由毕业于星海音乐学院舞蹈学院、被称为春晚舞台“C位哥”的刘震扮演的主角苏为氹,在端午节回到苏氏宗祠,看到车陂龙形拳传承人郝垣坚“坚叔”正在教授徒弟拳法的场景,众徒弟误以为其来“偷师”,因此引发了“抢龙头”的“比舞”。剧中与苏为氹抱头相认的“九堂叔”苏身正则由广州大剧院“D艺空间”孵化团队MEGA工作室的创始人董越扮演。
该剧将话剧、音乐、舞蹈、武术等形式融合其中,呈现出最真实的车陂生活。剧中,车陂龙形拳、童谣、龙舟舞蹈都随着剧情展开……
“周一星剧场”首部环境剧场作品
车陂有一首流传百年的童谣,“车陂好,车陂美,又有龙船又有戏”。据此剧的文化顾问、车陂龙舟文化促进会党支部书记苏志均介绍:“从2018年起我们希望通过在划龙舟的同时加入戏剧的元素来恢复这个传统。于是我们找到了广州大剧院,在他们的支持下,我们的设想得以实现”。
广州大剧院品牌中心总监、“D艺空间”创始人刘晓璐称:“大剧院做媒为车陂村和广府高校牵线,建立教学实践基地,创作贴近生活、接地气的艺术作品。所以广州大剧院"周一星剧场"首部环境剧场作品就此诞生”。
在本剧中压轴出场气势磅礴的男子群舞“龙舟舞”,由华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编创并演绎。领舞的陈冀任同学告诉记者:“原来划龙船动作也有很多讲究,激流险滩、冲刺夺锦的动作都有所不同。我们还跟着龙形拳师父学了一套武术动作,把这些动作元素融入到舞蹈中,用这支舞蹈在古朴的祠堂里呈现出代代传承的文化。”
“剧汇”本土人情,“捕捉”嘉年华
《车陂龙舟最有戏》让人感受到广州包容的人情味。台前幕后一百多人的剧组中,不仅包括暨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星海音乐学院、广东金融学院七大高校师生,还包括车陂龙舟非遗传承人、车陂龙形拳传承人、车陂小学学生和车陂艺术团的成员。近一个月以来,各组人马为了呈现这部融合剧利用空余时间进行排练,戏里戏外俨然成了一家人。
从小学习武术、年近80岁的坚叔,因为这次“龙舟剧”又多了几个“弟子”,来自华工、华师、星海的同学们多次向“坚叔”学习龙形拳的拳法和招式,对“弟子们”在剧中的表现,坚叔很满意。
除了《车陂龙舟最有戏》外,龙舟戏剧嘉年华的节目也是精彩纷呈。市民可在今、明两日下午在车陂涌两岸捕捉“快闪式”进行的嘉年华演出。届时,将有竹笛演奏《塔塔尔族舞曲》等7部作品上演。
新闻推荐
周哲6月5日,创新工场大湾区总部正式开业启动,总部地址设在广州。作为创新工场的高级副总裁,著名计算机科学家周哲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