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心村”搭上空旅“百年凤和”展新颜 广州空港文旅小镇核心区示范区(一期)明日对外开放
老城市新活力
明日,随着“极限混合|2019广州空港双年展”开展,广州空港文旅小镇核心示范区(一期)将正式对外开放。小镇内不仅有非遗展馆、艺术画廊、品牌餐饮、特色民宿、精品公寓、生态旅游,还设置了城市候机楼,可在此办理值机手续、行李寄存等业务。
广州空港文旅小镇核心示范区坐落于白云区人和镇凤和村,坐一两站地铁就可到达白云国际机场。谁能想到就在两年前,这里还是一个“泥比路多、屋比人多、污水横流”的“空心村”。作为文艺焕新乡村的乡村振兴蓝本,广州空港文旅小镇已于今年4月获评广东省重点建设项目。项目创新地将空港商业生态与旧村人文生态相结合,进行了一场独具匠心的乡村微改造,为百年凤和注入新活力,也将为白云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汤南通讯员云宣、杨黛清、朱文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李波
老旧青砖屋变身精品酒店
打造航空特色小镇范本
“做梦也没想过,我们村会有这么大的变化”,村里的老人禁不住感叹道。“凤和村建于清朝同治十五年间,历史上叫老冯庄,距今已有150多年,村内保留了的古建筑群落以及独特的岭南文化。目前,村里主要靠农业种植为生,集体经济收入偏低。”凤和村党支部书记曹佩民介绍,上世纪50-70年代,村民陆续出国谋生;加之年轻劳动力外流,凤和村变成了“空心村”,其夕阳垂暮景象与蓬勃发展的空港经济形成了强烈对比。
昔日:“空心村”泥比路多屋比人多
特别是白云国际机场第三跑道征地和第三跑道安置区落户凤和,凤和村人几乎告别了耕种生活。该村人口结构也发生了改变,全村5000多名户籍人口中60岁以上的老人有900多人。2004年退休以后,陈锐潮参加了人和镇凤和村的人口普查工作,走家串户“只有房子,找不到人”。大量的岭南传统建筑也在岁月流逝中日渐破败。
“那时村里的泥多过路、污水横流;村民的生活污水直接排入风水塘,气味难闻;公共厕所亦环境欠佳。”凤和村红一社社长冯锦棠说,“明明交通便利却没有人气,包括他家在内,村民们建的毛坯房一栋栋丢空在杂草中,无人来租。”
如何令这个毗邻广州白云机场航空港被遗忘的村落焕发新的生机,成为了当地面临的紧迫议题。
如今:“网红村”融合航空元素引游客打卡
两年前,全国首个空港文旅小镇项目落户人和镇,凤和村就在其中。项目正式动工至今已经一年半有余,却给凤和村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空港文旅小镇项目相关负责人刘更新介绍,小镇从整体风格和文化内容上主要展现广府文化的深厚底蕴,在业态上则融合航空元素,打造20万平方米的商业综合群落,涵盖空港产业服务、公寓居住、商务办公、特色民宿、旅游度假、休闲娱乐等业态。就连村内的公共厕所,也做成纸飞机的造型,别具特色。
记者在现场看到,小镇内为游客空港配套服务,设置了城市候机楼,为出行旅客提供一站式登机服务等;酒店式公寓引入小区式管理,装修突出航空元素,吸引空港工作人员及各大航空公司的空乘人员直接拎包入住;一些原本被村民荒废的老旧青砖屋变身精品酒店、特色民宿或创意书店;农田改造成为生态文化为主题的休闲公园。
更有趣的是,刘更新透露,项目方还计划投入巨资购入退役飞机,打造青少年航空科普教育基地或航空博物馆,孩子们或可在此模拟塔台指挥飞机起降,乘坐气垫滑梯体验空难来临时的紧急逃生……目前空港文旅小镇示范区已经吸引了餐饮、民宿等大小数十家人气品牌商家入驻小镇,昔日落寞的凤和村开始成为“网红”的打卡胜地,刘更新说,“整体改造完成后将成为宜居、宜游,有趣、有文化的航空特色小镇范本”。
修旧如旧:最大限度保留原生态肌理风貌
“乡村广府特色古建筑能保留则保留,最大限度保留凤和村的原生态肌理风貌。”空港文旅小镇项目相关负责人刘更新介绍,小镇摒弃了传统房地产开发“推平重建”、“大拆大建”的方式,也完全避开了过去那种征地搬迁,通过租用土地和物业方式开发,村民可以完整地保留土地和房屋的所有权,合作以自愿为基础,签约合作的物业除留出村民自住部分,其余合作部分按合同给付租金,三十年合作期满,所有物业将免费还给村民,最大限度实现共建共享共赢。
投资方通过旧村“微改造”的方式对现有房屋进行提升改造。项目团队给所有合作方法合法报建,会对现有的建筑进行质量评价,确定保护、修饰、拆除的建筑,对有历史价值的青砖屋进行保护性改造,杜绝因结构老化带来的安全隐患,也会拆除废弃、无人居住的破败危房。
“振兴乡村有着多种战略方式,包括产业介入、艺术介入和设计介入等,而项目选择难度最大的艺术介入,这就为乡村振兴战略在精神层面提供了独特的实现路径。”刘更新指出,该项目创新地将空港商业生态与旧村人文生态相结合,通过文化艺术焕新乡村,重塑小村人文内核,因而在施工难度、投入资源方面,都比传统房地产开发要大得多。
“改造充分考虑村民的需求,比如,我们把村里的老祠堂改造成公共艺术空间,可以举办活动,村民还可以在里面摆酒。在改造过程中,我们和村民进行了相当细致地沟通,每一栋楼都制定一个村民认可的改造方案,甚至装一部电梯都有一个方案。”刘更新表示,此番“微改造”涉及了约550多栋房屋,一共签订了682份协议,整个签约过程也持续了两年时间,“目前整个项目的签约率已超过80%”。
回忆起漫长的签约过程,村社干部发挥了带头作用。“我们以前做散工,从200多元做到现在也才2000多元,既耕地又去打工,收入并不高,已经到死角了,没路了。”向前社副社长苏秀珠说,“参与合作,人家给我们盖起漂亮的新楼房,以后子孙生活条件和环境都好”。苏秀珠果断拿出自己物业合作,率先签约。
“当时很多村民半信半疑,举棋不定”,带着村民们的疑惑,冯锦棠还就合作条件向村镇的律师咨询,律师们的肯定答复给他们吃了颗“定心丸”。就在冯锦棠去签约的时候,他惊讶地发现,早前从红一社出去的两位华侨碰巧回村探访,已经委托律师完成了签约,将自己的物业拿出来合作。
两年前,全国首个空港文旅小镇项目落户人和镇,总规划范围约3.93平方公里,主要包括高增村、凤和村、东华村等用地。其中,空港文旅小镇的核心启动区总规划面积约0.43平方公里,主要包含凤和村红一(示范区)、红二、向前、合龙共四个经济合作社,改造房屋约550栋,农田约1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25万平方米。
“新”村新貌:最让村民开心的是收入增加
“此前,村里的市政基础设施薄弱,电容、水压不够,没有排污系统,没有煤气、网络,手机信号不好等等,合作开展后全部解决了。”刘更新介绍,现在,村里的生活污水不再直排入风水塘,而是全部导入污水管道排走,同时彻底清理了风水塘底的淤泥,打造了一个亲水景观公园。
除了人居环境的天壤之别,最让村民开心的是经济收入的增加。“我自己有两栋瓦房,除了自住的一层有装修,其他都还是毛坯房,一直租不出去;我的集体年终分红加田租一年收入才6千多块,生活比较紧张。”冯锦棠说,“我快60岁了,希望能改善收入,不想以后老了伸手向子女要钱。”
签约合作后,冯锦棠将自己的两栋房子与哥哥的物业合在一起建设,占地180多平方米。建设过程中,他不时去看看进展。“现在已建成一栋五层半的房子,一楼现为小镇的项目招商部,二楼自住,三楼及以上作为精品公寓,近百个房间由项目方统一运营。”冯锦棠预计,他的“个人年收入比合作之前至少翻了一番”。
“参与合作后,部分家庭买起了小汽车,村里一下多了十几辆,不仅每个家庭,村社的收入都提高了”,曹佩民告诉记者。看到凤和村的新发展,有几户从凤和走出去的华侨回村申请身份证,办理相关手续。“已签订的合作协议里,有近十分之一的比例的签约人是华侨,好些村民也借机梳理了自己的家庭关系。”刘更新说。
“项目还给村民提供了更多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优先聘请村民从事保安、保洁、绿化、家政等工作,甚至还吸引了邻村村民过来就业。”刘更新说,凤和村过去没有保安、物业,现在晚上还有人巡逻了,最近附近村一位80多岁的村民走失,来到凤和村,保安发现了将老人的照片发到工作群,马上有工作人员认出来,很快帮他找到了家人。
“来凤和村休闲消费的客人多了,村民们的行为习惯也潜移默化发生变化,最起码说话不要那么大声粗鲁,要斯文一点。”村民们笑着说。
“合作期内,我们把小镇打造成具有成熟业态及运营模式的现代文旅综合群落,既完善了枢纽机场配套功能,同时提升物业价值,在保护文化遗产和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帮助古村落实现可持续发展,到时候将一个繁华的村子还给村民,我们觉得是件挺得意的事情。”刘更新说。
新闻推荐
中超观察张喆本轮中超,北上广三强的争夺大戏波澜起伏,最终结果也充满争议——双线作战的残酷对三强的板凳深度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