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在家猝死 还需更多急救招
□ 丰 收
“我们统计过猝死量,大概百分之八九十都发生在家庭。”北京急救中心主任张文中近日介绍,现在北京地区有208个急救站,花在进院之前的平均急救时间大概在15分钟左右。北京急救中心计划在三年内一个街道争取有一辆救护车,将覆盖到人员密集的340个街道。
猝死被认为是人类最严重的一种疾病。数据显示,我国平均每年有180万人死于猝死。但如果患者发病后能及时得到科学急救,就有望终止死神的脚步。为此,北京、广州等城市纷纷在公共场所配备被誉为“救命神器”的AED(自动体外心脏除颤仪)。
绝大多数猝死发生在家庭,对此该如何应对?2016年5月,中华医学会科学普及分会等机构启动了“全国心肺复苏普及进亿家精准健康工程”(525+我爱我家工程),计划5年内普及心肺复苏两亿人,即每位培训者普及5户家庭。如果相关目标任务能如期实现,很多家庭接受过心肺复苏培训,就能大大减少家庭猝死量。
此外,如果每个街道都配备一辆救护车,急救人员能及时出现在发病现场,可缩短平均急救时间,能挽救更多生命。对城市特别是大城市来说,每个街道配备一辆救护车,不仅要有相应的购车投入,还要有相应的人员配置、停车场所和调度管理等,但做这些工作都是值得的。这样的“急救计划”不是一般的惠民之举,而是关乎公众生命保障的重要举措。
除了以上两种举措外,应对在家猝死还需要哪些招?保证救护车通道畅通是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城市道路应急车道是否畅通,二是居民小区通道是否通畅。现在越来越多的司机都不会占用应急车道,还会主动给救护车让道,但仍会出现救护车受阻后家属下跪磕头求让路之类的案例。所以,还需要相应的教育、执法来配合“急救计划”,为救护车出行扫清路障。另外,在面向家庭普及心肺复苏知识的同时,能否采取措施让便携式AED进小区、进家庭,也值得思考。
新闻推荐
广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贾政)琶洲、金融城、智慧城、知识城有望联通,联通这四大中心的就是车陂路。近日,广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