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长征》首演原班人马明晚亮相广州大剧院 红色经典绽放广州大剧院 推出惠民票价 让市民感受艺术魅力
歌剧《长征》剧照。受访者供图
广州市民翘首以盼的文艺盛事,由广州市委宣传部、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主办的“广州艺术节·戏剧2019”开幕在即。记者昨天在广州大剧院后台探访将于本月31日开幕演出的国家大剧院原创中国史诗歌剧《长征》剧组,听主创团队分享来穗演出前的点点滴滴。
首次登陆广州大剧院歌剧厅演出的歌剧《长征》将于5月31日至6月2日在穗连演三场。演出在广州市政府的大力补贴下推出惠民票价,让更多的市民观众有机会亲身感受歌剧《长征》的艺术魅力。
南方日报记者刘丹颖
导演揭秘《长征》的经典场景
歌剧《长征》的主创班底可谓阵容豪华:作曲家印青、编剧邹静之、导演田沁鑫等众多国内一线艺术家加盟,剧中人物由阎维文、王宏伟等著名歌唱家出演,使歌剧《长征》既具备艺术精品的实力,也集聚了票房“爆款”的号召力。
国家话剧院副院长、国家一级导演田沁鑫在接受专访时表示,选择历史上的两万五千里长征这一故事作为创作题材,本身就是对这段历史的致敬。
“我接手的时候是在2015年,到2016年7月世界首演的时候,我们在心理上也经历了一次"长征"”。田沁鑫说,《长征》创作遇到的最大困难之一在于场景多变:“它是移步换景的形式,不像欧洲传统歌剧用一个场景演下去,再用20分钟的时间换一场景继续演。”田沁鑫说,《长征》用六幕戏,串起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到会宁会师一路的重要节点,“这条故事线对舞美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不然我们就无法呈现一个史诗般的长征。”
著名的“飞夺泸定桥”事件在歌剧中的呈现也不简单,田沁鑫不满足于艺术化的展现手法。“每一次在转折的时候,一个场面向下一个场面转变的时候,我们希望有红军战士在那桥上行走。”于是,与田沁鑫联合执导的解放军文工团团长、国家一级编导杨笑阳在确保没有安全隐患的前提下,联合舞美设计师造出一座承重一吨多重的“桥”,使长征战士“行走的力量”得以具象化凸显。
《长征》的整体调度都呈现较为方正的美感。而在“过雪山”的场景设计中,摈弃了一贯的“方阵式”编排。“舞台上第一次出现斜向的调度,非常新锐,也很不容易。”田沁鑫解释,“过雪山”情节里有一段需要演员“马不停蹄”地跑9分钟,有主创人员不忍心,提议让演员们在一个合适的转接点休息片刻。但田沁鑫没有这样做,“稍微费点力气一直跑下去,会跑出一种震撼感。”这一幕正体现了《长征》对艺术效果极致的追求。
连演三场,民族美声齐上阵
田沁鑫说,把教科书上人人熟悉的故事用艺术的语言重新演绎,要让《长征》做到“又红又好看”,她认为这其中,顶尖的演员对艺术精品的塑造功不可没。歌剧《长征》是国家大剧院迄今演出规模最大的原创歌剧,全剧人物近30个,合唱逾百人。“自2016年首演以来,历经7轮演出,场场爆满。换句话说,《长征》取得的成功是全体演员精诚团结换来的。”田沁鑫说。
从国家大剧院到广州大剧院,世界首演原班人马齐聚花城,这既是国家舞台艺术领域具有较高影响力的两座大剧院之间的宝贵交流,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红色经典”绽放国家舞台的又一次巡礼。“讲好中国故事,对我们文化工作者来说,更要做好国际化的表达。”田沁鑫如是说。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广州大剧院的三场演出,有两场民族唱法、一场美声唱法,此举体现了中国歌剧艺术表现形式的多样化探索。国家大剧院音乐艺术总监、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首席指挥吕嘉执棒,民族唱法演出阵容由著名男高音歌唱家阎维文、王宏伟,国家大剧院驻院男中音歌唱家王海涛、青年女高音王喆、龚爽等组成。美声唱法由国家大剧院驻院歌唱家王冲、刘嵩虎、李欣桐、关致京、金郑建,国家大剧院合唱团男高音声部长梁羽丰,青年歌唱家王一凤、李扬等共同唱响这部代表民族精魂的艺术作品。此次演出由广州交响乐团进行管弦乐演奏。《长征》执行制片人胡娜介绍,主要演员自27日陆续抵穗以来投入紧张的彩排当中,29日晚完成4小时的钢琴彩排后将和广州交响乐团进行联排。
据悉,《长征》在创作之初就作为驻场演出而创编,赴外地演出时,要让演出布景与国家大剧院保持一致并非易事。相关物料从北京运抵广州前后共4天,出动16辆重型卡车,而广州大剧院歌剧厅宽裕的场地使《长征》的道具抵穗后顺利布置完成。
擅长话剧创作的田沁鑫对广州并不陌生。她介绍,早在第九届中国艺术节期间,她就曾携话剧作品到广州来演出。广州大剧院落成后,相继建成的广州各大文化场馆成了文艺精品展示的舞台,演出上座率之高令她感受到了文化消费市场的蓬勃发展。田沁鑫也坦言,非常期待广州观众看到这场原汁原味的歌剧《长征》,唤起青年一代对中国历史文化的思考和对中华民族真善美传统品德的不懈追求。
新闻推荐
欧阳卫民会见英国剑桥郡郡长 进一步加强互联互通 不断拓展合作领域
南方日报讯(记者/龚春辉)29日,副省长欧阳卫民在广州会见英国剑桥郡郡长史蒂夫·康特一行。欧阳卫民首先对史蒂夫·康特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