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岗古民居 盼修复活化 去年5月一场暴雨让贝岗村民居坍塌 一年后仍未修复
近日,广州进入了“龙舟水”时节,连日大雨让不少大学城的校友开始关注一年前因为一场暴雨而垮塌的贝岗村民居古建筑。
这两栋古建筑位于华南师范大学北生活区的18栋和19栋宿舍之间,为青砖石脚建筑,被列为第二批广州市历史建筑,挂牌称“贝岗村民居”,但因从未活化利用而几近荒芜。一年后,当“龙舟水”再度来袭,记者走访现场发现,这两栋清末历史建筑仍无人管理,只有野草和杂树在肆意生长。不少关注历史建筑的热心人士表示,希望社会各方重新赋予这栋古建筑生命。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苏赞、吴阳煜
前情回顾:
校友偶遇坍塌老建筑
疑惑为何封闭无人管
不久前,曾经在华南师范大学就读的一位校友经过大学城华师北生活区,被两栋垮塌的古建筑吸引了过去。他越过围栏,拨开膝盖高的野草走近,发现是挂了牌的历史建筑,不禁疑惑“垮塌之后全封了起来,为什么一直没人管”。
记者走访现场发现,该校友所说的历史建筑,位于华南师范大学北生活区的18栋和19栋宿舍之间的小山丘底,与宿舍的距离不过30米左右。资料显示,两栋建筑均存在镬耳山墙,属于三间两廊的碉楼式民居,其中13号建筑高两层,花岗岩红砂石脚高2.24米;而14号红花岗岩石脚高1.87米,门檐上施如意斗拱纹饰的砖雕。
不少学生曾被这两栋“特立独行”的古建筑惊艳了。但如今,这两栋古建筑脚手架坍塌,一面外墙已经崩塌,砖石混着泥土散落在地上,建筑外部长满了藤蔓等植物,枝叶茂密,遮挡了里面两栋古建筑的全貌,难以看清里面。
华师19栋宿舍的一位宿管阿姨告诉记者,古建筑是在去年一个下暴雨的晚上(2018年5月初)坍塌的。“2017年底,两座建筑就开始搭起棚架作修缮准备,但不知道是谁负责,后来一直没有人开展修缮工作。”一位华师学生告诉记者,两栋古建筑一直都是处于隔离的状态,禁止学生靠近,在屋顶坍塌事故发生之后,校方把古建筑前后的两条绿道也封闭了,“以前偶尔还有人来清理建筑物周边的杂草,封了以后就没有人来打理了。”
现状如何:
抢修不知谁来做
校方封闭为保护
有市民告诉记者,曾为贝岗村民居一事致电小谷围街道办事处,相关工作人员透露,“针对华师那栋古建筑的问题,在2018年曾多次出函要求介入管理,但华师校方表示自己收回房屋。”相关工作人员向市民表示,“华师那栋古建筑搭建的脚手架就是我们街道在2018年年初介入维修时搭建的,但当时因为华师校方决意收回该民居自行管理,导致棚架搭建后全面退场,没有开展进一步修复工作。后来建筑垮塌了,抢救维修和利用都应由校方来处理和解决,不属于我们管了。”
记者为此致电华南师范大学基建处。一名工作人员表示,他目前也不清楚这两栋历史建筑修复保育的责任主体归属,“我们校方确实只能先把它围起来,尽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但下一步有什么修缮措施都要和上级部门报批。”该工作人员称,了解清楚这两栋建筑的现状后会与致电记者通报下一步修复计划。
专家说:
“贝岗村民居是大型传统建筑,目前仍来得及修复,未来还有很多活化的可能性,但必须尽快修复。”广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汤国华说,“如果及时"抢救",保证建筑不继续塌下去,花费的金额不会太高。根据经验来看,这栋建筑首先需要固定外墙、除草,然后是恢复外墙,最后把屋顶做好,整个抢救性修缮工程花费大约在二十万元左右。”
“从后墙垮塌的民居可以看出来,这栋建筑后墙属于"金包银",即外面是单隅砖墙,里面是夯土墙,反映了清代广府民居防盗技术:外青砖可以防雨水,但不能防抽砖挖洞,而夯土墙能防挖洞但不能防水,两者结合就既能防雨又防挖。之所以在暴雨中垮塌,可能因为屋顶失修漏水,雨水侵蚀到内部的夯土墙,导致墙体强度下降后墙垮塌。”他分析道,目前一些树木已经生长到建筑之中,而且广州接下来的季节雨水丰盛,如果不尽快采取抢救行动,建筑可能就真的没了。
汤国华认为,对高校来说,古建筑应该是校园一笔巨大的“财富”,它能彰显校园的历史文化氛围,同时也能活化为课堂、图书馆以及学生活动中心等公共空间,丰富校园的文化和景观环境,“只是过去部分学校没有这个意识,但像中大在海珠区的南校区,就做得很好,有很多很好的例子(可供借鉴)。”
“其实,这次只要大家立即行动起来,包括房管、规划部门以及华师一起参与进来,相信两栋古建筑能得到一个比较好的结局。”
小岛旧闻
大学城里故事多历史趣闻一摞摞
如今提及大学城,记者走访发现,不少在读大学城高校的学生对小谷围岛历史知之甚少。在中大修读研究生的小黄对大学城有古建筑感到颇为惊讶,“我以为大学城里一切都是新的。”
而《广州大学城(小谷围岛)第一次文物调查报告》显示,小谷围岛上村人聚族而居,各村都有自己的一段历史,与中原内地渊源极深,而且人才迭出,各姓自有宗祠。彼时调查所得,小谷围岛上共发现文物建筑48处。
一位村民告诉记者,“你不到这里四处走走,居然说这里没有历史建筑?其实,这一带的历史建筑可多了!”然而记者调查了解到,当地历史建筑大多作为私用,平日大门紧闭,无法向外界展示其历史风采。
华师北生活区所在的地方,曾是名为大塱村的村落。大塱村隶属贝岗村,此前这片土地上,还建有贞祖黎公祠、岐山黎公祠和崑山家塾以及街巷门楼等古建筑群。而如今华师校园内的两栋历史建筑,正是大塱街二十一号巷13、14号青砖石脚古民居。
据了解,在大学城建设过程中,由于建设需要,大塱村仅保留了这两栋规模较大,保存尚好的古建筑,其余在做资料收集后均已拆除。而这两栋古民居,也成为大塱村曾经存在过的唯一痕迹。
“故苑昌华杨柳萋,百花桥畔杜鹃啼……”原来,南汉王朝曾在番禺城,也就是如今的广州建都,而小谷围岛中的部分地区则是作为御花园,古有昌华八景之说。青砖墙,红砂岩石脚;硬山顶,碌灰筒瓦,桥头古榕掩映,好一派诗情古韵。而在清末,贝岗村旁的北亭村更是“家家有绣架,户户有绣娘”,广绣兴盛。
新闻推荐
番禺区红十字会本报讯(记者杜颖施)5月18日,番禺区红十字会第一期“群众性卫生救护培训班”在区卫生人员继续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