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龋齿让他险入“鬼门关” 老外因龋齿造成五器官衰竭 专家:口腔疾病与多种心脏疾病密切相关 应定期检查
吴钟凯主任手术中。扫码可看详情。Michael与心脏外科的护士合影很多人都有“蛀牙”(龋齿),谁能想到一颗小小的龋齿,竟然能让心脑肺肝肾五个重要脏器衰竭,而通常四个重要脏器衰竭,死亡率即可达到100%。
在广州生活了14年的“老外”MichaelHorvath,刚刚从一颗龋齿引发的“生死劫”中逃脱。41岁的他在广州成家立业,娶了一位广东姑娘,即将在下个月迎来两人的第一个宝宝。然而,4月初的一天,他高烧持续一周,很快出现呼吸急促、胸闷等症状,被诊断为“感染性心内膜炎”并导致五大脏器功能衰竭。
记者昨日获悉,经过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十多个专科、四十多位专家、近百位医生的努力奋战,最终,Michael在广州重获新生。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任珊珊通讯员彭福祥、梁嘉韵
视频/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任珊珊
视频剪辑/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李文铮
“我先生平时爱健身,身体状况很好,这次病得很突然。”Michael的太太告诉记者,4月5日晚上10时,由于发烧转重,Michael在家人的陪同下到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就诊。
原本以为只是一场普通的感冒发烧,开点药就能回家,没想到,警觉的急诊医生一接诊就发现情况不妙:他呼吸很快,肺部已经有了啰音,考虑到病情已经持续一周,急诊医生马上下了“留院观察”的诊断。
一天不到,Michael病情迅速转重,被送进了EICU(急诊重症监护病房)。医护人员给他做了高流量湿化治疗仪通气,加强扩管、利尿,并于次日凌晨插管上机予呼吸机人工通气。无创呼吸机通气、抗感染、抗心力衰竭等对症处理后,情况还在恶化。
4月7日晚7时,医院迅速启动第一轮多学科紧急会诊(MDT),随即将他转到心外ICU做进一步诊治。由于具体病因仍未十分明确,为了保护心功能,专家组一致同意采用积极的抗感染治疗。
4月10日,为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他被转入CCU(冠心病重症监护病房)。医生使出包括抗感染治疗、冰毯降温、增强免疫、CRRT(连续肾脏替代治疗,又称“床旁血液滤过”)脱水改善心衰、纠正电解质紊乱等治疗方式。普通心衰病人经过这些高等级生命支持手段后,病情会好转或者至少能稳定下来。然而,Michael是个例外,他的病情仍在逐渐加重。
到了4月12日凌晨,他已经出现了5个系统脏器的功能不全,感染不受控,发生了脓毒症及感染性休克,再次出现血压不稳定、全身大汗淋漓等症状。
重病竟跟一颗烂牙有关
根据影像检查的结果和家属的告知,患者有一颗蛀牙和中耳炎。口腔科专家的会诊证实他嘴里有一颗烂牙,仅残留牙根。
根据以往经验判断,专家组认为导致患者病情严重的罪魁祸首,很大可能就是感染性心内膜炎(简称IE)。但是患者往往从起病到明确诊断,感染和急性心衰均已比较严重,常规的内科治疗措施如果效果不佳,只有急诊体外循环手术清除感染病灶,修复受累的瓣膜结构才能挽救患者生命。
据中山一院心胸外科熊迈副教授介绍,在我国,由于龋齿发病率高,且国人对口腔健康不太注意,由龋齿造成的感染性心内膜炎仍占很大比例。
“一般心衰病人是外科医生要求内科医生尽早做手术,但这个病人却是内科医生建议我们尽快给他做手术,但我们觉得必须找到手术依据。”中山一院心脏外科主任吴钟凯教授回忆,心脏外科手术要有两个依据,一是细菌培养是阳性,二是心脏影像检查能够在心瓣膜表面找到感染赘生物。
然而,Michael的细菌培养结果无法明确引发感染的病菌,唯一的希望寄托在影像检查结果上。
中山一院心脏外科主任吴钟凯教授与中山一院超声医学科副主任林红教授,甚至将患者入院后的所有床旁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一帧一帧地重新追查。
“患者的二尖瓣形态和开合情况是有改变的。但因为气促,拍摄的影像不是很清晰,一开始,我们找不到赘生物。”林红教授说,经过反复检视,她最终在瓣尖的位置发现了一条飘动的赘生物,“很细,一不留神就会错过”。
他是熊猫血+天生“隐疾”
吴钟凯主任当即拍板,进行二尖瓣替换术(全部二尖瓣装置)+心内异物取出术+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置管术+体外循环辅助开放性心脏手术。
4月12日傍晚,各个专科仅在1个多小时内已做好术前准备。但是,Micheal又给医生们出了一道难题。经检查发现,Micheal的血液是B型RH阴性血,也就是俗称的熊猫血,备血难度增加。医院输血科迅速向广州血液中心申请调血,后者则安排志愿者捐献血液。
晚上8时,吴钟凯主任主刀,熊迈担任助手开始了急诊手术。在手术中,医生发现Micheal的心房间隔上有一个天生的小孔,称为“卵圆孔”。
“卵圆孔本应在出生之后闭掉,但是他没有。”吴钟凯解释,这造成了某些情况下,右心系统的血液以及一些感染源可以通过这个小孔进入左房,继而开始破坏二尖瓣,导致他的病情比普通病人进展得更猛烈。
“找到了确诊依据!”吴钟凯说。只见Micheal心脏二尖瓣的瓣叶之间出现了细小的本不该存在的赘生物,甚至将正常瓣膜的腱索都“啃”断了。这些赘生物是附着在瓣膜组织上的由细菌、白细胞和炎症组织形成的松散团块,会破坏正常瓣膜乃至心肌结构。
随后,主刀医生迅速清除赘生物和毁损瓣叶腱索,保留其余的健康瓣膜结构,进行人工瓣膜置换。不到1小时,心内操作完成,随着左心房排气、关闭,主动脉处的阻断钳开放。很快,患者的心脏重新跳动了起来。
经食道探头进行术中超声检查,发现患者原来的二尖瓣返流消失了,心脏收缩功能有了恢复。接着尿道中重新出现澄清的尿液,患者的病情稳步好转。
术后需提防感冒、口腔病
术后,Micheal进入了心胸外科ICU。经过积极抗感染,改善心功能,脏器功能保护等,他的左心功能在术后第一天就恢复到正常水平,术后第三天拔除了气管插管,术后一周,他顺利转出了ICU。入院两周,他回到心脏外科二区病房,顺利走上了康复之路,并于今日出院。
“我现在感觉很不错。那场病几乎要了我的命!手术之前,我很难呼吸,需要插管,但现在我的呼吸回来了,我可以正常谈话,心跳也正常了。”Micheal说,非常感谢医生们做了很棒的手术,让他获得重生。术前他体重105公斤,受疾病的打击,一度降低到93公斤,现在恢复到97公斤。医生提醒他,出院后要预防病情复发,提防感冒发烧和注意口腔卫生。
谈及这次抢救为何能成功,吴钟凯表示,除了医院各学科派出最强阵容联合协作,医患之间的信任和良好沟通也至关重要。“在这次抢救的每一个关键点,如果家属犹豫、不信任医生,那么就会错失治疗时机。”
小提示:口腔疾病伤牙也“伤心”
中山一院口腔科黄代营教授指出,近年来,大量科学研究表明,龋齿、牙周炎等口腔疾病与心内膜炎等多种心脏疾病密切相关。牙周炎是一种常见的牙齿慢性感染性疾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牙龈炎症、出血、牙齿松动移位、咀嚼无力等。
除了心内膜炎,心肌梗死、冠心病等也与牙周炎密切相关。在冠状动脉斑块及血栓中,能够检测出牙周致病菌。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均表明,急性心肌梗死或冠心病的患者比同年龄、同性别的非冠心病者患有牙周病的比例更高,也更为严重。
发生中重度牙周炎时,牙周袋袋壁上聚集了大量致病细菌,而发生炎症的牙周袋上皮变薄甚至发生溃疡,袋壁通透性大大增强,因而大量细菌及其毒性产物通过上皮进入血液中,因此牙周炎患者经常出现较为严重的菌血症。细菌及其毒性产物通过血液引起迁移性感染,导致血管内皮细胞病变、脉管炎、血小板集聚和黏附,血管脂肪变性,胆固醇沉积,血栓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等一系列病变,进而影响心脏健康。
专家提醒,心脏病患者应主动进行口腔定期检查,积极防范牙周炎。牙周炎患者也要注意不明原因的发热、胸痛。牙周病患者除了定期洗牙外,每3~6个月要到牙周科复诊,进行牙周基础治疗。
新闻推荐
新快报讯记者高京报道昨天,2019年国际篮联篮球世界杯迷你世界杯小组赛(广州赛区)在全新改造的广州体育馆收官。在冠军争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