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新生产网络”

广州日报 2019-05-27 04:15
刘金山

一个国家和地区,要想生活得好,必须要生产得好。只有为世界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只有世界的货币选票为之投了赞成票,经济发展才可能具有可持续的动力。无论何时无论何地,这一道理,放之四海皆为准。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和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城市之一,广州2019年第一季度的经济表现,正在践行着这一道理。

一季度,广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5507.7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5%,比上年同期提高3.2个百分点。这一增速是令人欣慰的。2014年至2018年,广州市GDP增速分别为8.6%、8.4%、8.2%、7.0%、6.2%。一季度,广州市GDP增速重回“7时代”,表现颇为惊艳。

广州正在逐步形成新行业增长极群落

一季度,广州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和产值分别为1037.02亿元和4165.0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6%(2018年为5.5%)和3.6%,增速比1~2月分别加快4.5个和4.1个百分点。从增速来看,似乎不快。但有两个亮点值得关注:第一,一季度工业增加值率(增加值/总产值)为24.9%,根据经验判断,这一增加值率是较高的,这表明工业生产的增加值是可喜的;第二,工业的逆势回升,为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增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广州的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是依赖于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的。广州的生产性服务业,既服务于市内工业,又服务于全省特别是珠三角地区的工业,也服务于全国甚至全球的工业。所以,广州服务业居于主导地位的实质是:全市和全省工业兴,则广州生产性服务业兴。1~2月,广州市规模以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1771.51亿元,增长16.8%;一季度,广州市第三产业(服务业)增加值3982.54亿元,同比增长8.7%;这背后的坚实基础是广州工业的逆势回升。

可见,广州工业和服务业形成了良性互动发展,形成了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生产网络。这一生产网络的特点就是“新”,为世界提供了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如何迈向高质量发展?从产业角度看,就是要有更好的产品和服务,不仅仅继续在标准化、劳动密集型产品上开展国际竞争与合作,而是在更广泛的规模和空间上就高附加值生产活动开展国际竞争与合作,即向高生产力的生产活动转变,向基于创新能力的生产活动转变,形成新时代的新生产网络。一季度,广州经济的表现,体现了这一规律。八大新兴产业合计实现增加值增长8.0%。

首先,在工业内部,新的行业增长点纷呈,形成了行业增长极群落。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48.23%;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5.7%;先进制造业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6.3%,电气机械增加值增长18.5%,医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8%。其次,在服务业内部,同样形成了新行业增长极群落。一季度,全市限上批发和零售业企业通过互联网实现的商品销售额增长12.3%;网络订餐量快速增长,全市限上住宿餐饮企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餐费收入同比增长43.0%;快递业务总量和收入分别快速增长31.5%和43.2%。最后,新行业为市场提供了更好更多的新产品,智能化新产品纷呈,一季度,信息技术产品中的平板电脑、集成电路、服务器产量分别增长5.5倍、73.7%和10.6%;新材料产品中锂离子电池产量增长24.4%;高端装备类产品中的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产量增长16.2%。传统优势产品通过智能化转型,增长态势良好,家电类中的电热水器、电热烘烤器具、空调分别增长27.0%、27.0%和11.3%。

可见,广州市正在逐步形成的新行业增长极群落,将逐步奠定新生产网络的微观基础。广州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初显成效,这为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创造了积极条件。一季度,全市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销售总额增长10.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7%;品质、健康消费需求旺盛,限额以上金银珠宝类、中西药类、日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29.2%、29.0%和25.7%。可见,广州经济呈现出“既生产得好,又生活得好”的可喜局面。

梳理广州生产性服务业产业图谱

新行业增长极群落与新生产网络,将为广州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撑,为经济中高速增长提供坚实的支撑。由此可以判断,广州市GDP增速重回“7时代”具有坚实的微观基础,并具有较好的可持续性。即使期间增速略有波动,存在着周期性冲击,但长期来看,坚实的微观基础是存在的。

未来,广州需要持续培育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新生产网络。首先,要顺应并把握世界产业发展新趋势。全球经济呈现出从“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型的新趋势,制造企业逐步将产业链以制造为中心向以服务为中心转变,呈现出“产业竞争将由企业间竞争和产业链间竞争转向产业生态系统间的竞争”的转型趋势。这是生产要素成本攀升与产业价值链提升之间的一场马拉松式的竞赛。服务型制造是提升产业价值链的关键途径,是新工业革命时代一个企业、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赢得这场竞赛的关键。

其次,要梳理广州主要生产性服务业的服务链条产业图谱,厘清广州开发区、南沙新区、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国家级战略平台的工业与天河、越秀等服务业发展的关系,厘清广州生产性服务业与珠江东岸和珠江西岸产业带的服务链条关系。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全市、全省乃至全国工业与广州生产性服务业融合的短板和关键问题,以寻求突破。

再次,广州市要重树新重商主义意识。广州市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是存量生产能力,包括已经形成的新生产网络。这个生产能力是对外的:国际市场与国内市场。只有市场,只有贸易,才能把潜在生产能力转化为现实生产能力,才能为企业带来现金流,才能有宏观上的GDP。市政府及各级政府应该引导市场拓展,政府在一定程度上是市场的创造者。要基于全产业链,扩大市场规模,既重视下游,也重视上游。

最后,广州市要充分把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产业合作机遇和制度红利,进行全球化“融资”和全球化“融智”,培育若干世界级产业集群,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的引领者和实践者。

(作者系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

新闻推荐

小微企业需求增多创新型保险整合财产人身险等服务资源

广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井楠)5月,在国内的保险市场上创新类产品此起彼伏,先有支付宝的大病互助计划成功服务6500万用户,后有中...

 
相关阅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