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AI医疗创新日新月异,AI导诊、辅诊技术加速成熟 智慧医院未来将“学贯中西”
“AI+影像”已经成为辅助医生诊断的好帮手。“AI+中医”将繁琐的体质辨识简化到1分钟内完成。南方日报记者严慧芳摄
“未来如果胃不舒服,很可能去的不再是医院而是超市,到售货机上购买一个(AI)检测胶囊吃下去。医生在办公室打开电脑,通过网络就可以看到病人的检查结果,再经过微信,告诉你是什么性质的问题……”在刚刚结束的腾讯全球数字生态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消化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李兆申描绘的人工智能+医疗的未来场景令人印象深刻。
“人工智能+”在多个领域发展势头凶猛,其中“AI+医疗”可谓人工智能最重要的落地场景之一。作为医学AI“国家队”的腾讯觅影已经解锁食管癌、肺癌、乳腺癌、宫颈癌等多个病种早筛能力;“AI+中医体质识别”正从广东走向欧洲;全球第一个眼科“AI医生”早已在广州“开诊”……粤港澳大湾区在医学AI领域的尝试已经初见端倪,人人期待的“大白”(智能医疗机器人)还远么?
现状
AI导诊和辅诊渐成医院标配
25岁的李璐(化名)因身体不适想到医院就诊,可她不清楚自己该挂哪个科室的号。打开手机上的医院微信公众号,点开AI就诊助手,输入自己不适的部位和症状,AI助手1秒就为她推荐了相关科室和医生。
类似场景,在广东许多大医院已经司空见惯。基于自然语言处理和知识图谱等技术构建的AI导诊正成为智慧医院的标准配置。根据腾讯医疗最新发布的数据,AI导诊已接入近300家医院,累计提供470万次精确的导诊。
这只是AI在医疗系统的牛刀小试。将顶级医生的经验复制学习,辅助临床医生诊疗、决策,是AI在医疗领域更为广阔的舞台。
“医生利用这一辅诊系统,可以上传电子阴道镜图像,让系统在几十秒内智能判别病变结果。”5月22日,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乔友林教授在腾讯全球数字生态大会智慧医疗专场发布了腾讯觅影又一个新产品:AI电子阴道镜辅助诊断系统。
腾讯优图实验室医疗AI总监郑冶枫介绍,采用全新设计的深度学习网络架构,这一系统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识别任务上能够取得与高水平医生相近的识别准确率。目前,AI电子阴道镜辅助诊断系统已在深圳市妇幼保健院等医院上线。
粤港澳大湾区“AI+医疗”在肿瘤早筛上一早发力。2017年11月,科技部公布了首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名单,其中明确依托腾讯公司建设医疗影像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平台。2018年10月,《广东省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指出,将广东打造成为国内一流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战略高地,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提供强大支撑。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发布首批“广东省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依托腾讯公司建设“智慧医疗广东省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
作为腾讯首款将人工智能技术运用在医学领域的产品,腾讯觅影自2017年8月上线以来,已经集齐早期食管癌、早期肺癌、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结直肠肿瘤、乳腺肿瘤、早期宫颈癌等多病种辅助临床医生的能力,从广东走向全国,在100多家三甲医院落地。最新数据显示,腾讯AI影像已辅助医生阅片2.7亿张,服务近160万名患者,提示高风险21万次;AI辅诊累计分析门诊病历800多万份,提示高风险16万次。
机遇
“AI医生”加速下基层利好社区医院
公开资料显示,中国医护人口缺口达1000万,每千人里只有0.4位全科医生。相对于医疗资源的缺口,顶级医疗资源分配不平衡,是更大的痛点。统计显示,截至2016年底,1308家三甲医院近80%分布在中国东部地区。“AI医生”正试图通过将顶级医生的经验向下伸展,辅助基层医生提高诊疗水平降低误诊率,破题医疗资源不均衡的现状。
拥有丰富医疗资源的粤港澳大湾区,在“AI+医疗”推动力度上走在全国前列。早在2017年5月,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已经开启了全球首个眼科“AI医生”门诊,在临床医师监督下,由人工智能进行眼病诊疗。2018年6月,全国首个AI医生下基层项目在中山大学眼科中心启动,越秀区三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为试点机构。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人工智能学科带头人、博士生导师林浩添教授介绍,“AI眼科医生”可以自动读取眼底照相机拍摄的视网膜影像,对眼部血管、视盘、黄斑和神经等各区域进行分析,对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等全身性慢性病,及高度近视、老年性黄斑变性、静脉阻塞、白内障等常见眼病进行筛查。“目前第一期进社区项目已经进入总结阶段,第二期项目将在下半年启动,预计将扩大到广州白云、黄埔等区共10个试点机构。”
“AI眼科医生”背后的技术支持方之一Airdoc公司,将“AI医生”带出了医院系统,进入更多应用场景。你到体检机构拍片做检查,背后帮你筛查的可能是“AI医生”,你到眼镜店查个视力,可能除了近视外还能查出糖尿病等其他病变。据悉,Airdoc公司目前已经与爱康体检、宝岛眼镜等集团建立合作,加快推进人工智能视网膜影像分析技术进入大众生活。
趋势
借AI融贯中西医将开辟新蓝海
在机器人面前拍个照,伸出舌头“卖个萌”,回答几个问题,一份中医体质辨识报告就出炉了,里面还包括个人健康调养方案,整个过程不超过1分钟。这是AI在中医领域的试水。类似的中医机器人已经在粤港澳大湾区一些养老院、社区中医医疗机构落地使用。
中医机器人的设计者是广州华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位于广州国际人工智能产业研究院内的这家公司,依托广东省人工智能中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由华南理工大学机器学习与数据挖掘实验室主任文贵华教授领衔,并吸引了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英国计算机协会会长Wendyhall担任首席科学家。
华见智能科技总经理唐欢徕介绍,除了体质辨识机器人,公司还在研发居家养老机器人、中医诊疗机器人等系列新的产品。他透露,即将发布的中医药重大装备研发指南,粤港澳大湾区是先行先试示范区,人工智能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
Wendyhall也对媒体表示,利用人工智能可以让中医药造福人类,目前在英国也有不少人开始接触中医,希望借助中医机器人的项目能让更多国外人士认识和了解中医药。
不仅有腾讯这样的互联网巨头投入重金布局智能健康医疗领域,在粤港澳大湾区,高校、科研机构和医院也纷纷布局“AI+医疗”。拥有9个医学相关院系以及10家附属医院的中山大学,今年1月正式成立智能工程学院智能医疗研究中心,将依托“天河二号”超算中心,在智能健康领域抢占竞跑“身位”。中山大学智能工程学院智能医疗研究中心主任陈语谦透露,该研究团队将通过构建医院的病历数据库,结合目前全世界最大的中医药数据库和天然物数据库,构建智能型诊疗系统,并建立中药以及西药同时服用的不良反应通报系统。
观点
大湾区打造AI医疗高地还需大数据支持
“人工智能、大数据,使今天的医生能够站在无数医生的肩膀上,看到医疗发展新的历史阶段。”对于医疗AI的前景,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曾如此评价。
“AI+医疗”包括智能诊疗、智能影像识别、智能健康管理、智能药物研发等多个方面。相对于其他领域的“人工智能+”,“AI+医疗”的发展更为谨慎。事关生死,事关健康,AI医生的容错率几乎为0。
业内人士指出,鲁棒性(即适应性)、易用性和安全性,被认为是评价医疗AI产品的三大标准。尽管发展迅速,国内目前还没有一家公司的新一代医疗AI产品拿到“出生证”(医疗器械注册证)。这也意味着,层出不穷的“AI医生”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下可能还将遭遇挑战。
专家认为,中国发展人工智能,在数据和算力上都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医疗数据大平台的缺乏会成为AI医疗进一步深入发展的瓶颈。从国家层面来说,必须建设国家级或者至少是地区性的数据中心互联互通,而粤港澳大湾区坐拥丰富的医疗资源,在融合发展过程中,在医疗大数据方面如何合作,值得深入探讨。
出品:南方产业智库采写:南方日报记者严慧芳策划:陈韩晖卢轶统筹:程鹏
新闻推荐
互动体验环节。学校供图信息时报讯(记者庞泽欣)5月18日,2019年“全国科技活动周”“全省科技进步活动月”“科普宣传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