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而未满颗粒渐丰
小满
宋·欧阳修
夜莺啼绿柳,皓月醒长空。
最爱垄头麦,迎风笑落红。
5月21日是小满,夏季的第二个节气。在小满到芒种期间,全国各地渐次进入夏季,气温攀升,南北温差逐渐缩小,降水量也进一步增加,尤其是南方地区,高温天气逐渐增多,然后逐步到达一年中阳气最盛的时候。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小满即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小满因此得名。而南方地区的农谚还赋予小满新的寓意:“小满不满,干断田坎”;“小满不满,芒种不管”。把“满”用来形容雨水的盈缺,指出小满时田里如果蓄不满水,就可能造成田坎干裂,甚至芒种时也无法栽插水稻。
农谚云:“小满动三车。”这里的“三车”指的是水车、油车和丝车。古人相信万物有灵,水车也有灵,这时的民俗主要是祭车神。传说车神为一条白龙,小满时节,农家在水车的车基上放置鱼肉、香烛等祭拜之,特殊之处为祭品中有水一杯,祭时泼入田中,有祝水源涌旺之意,表明农民对水利灌溉的重视。小满也是油菜籽成熟的时节,人们将油菜籽收割回来,送至油坊,启动油车榨油,为动油车。动丝车是指小满前后,蚕要开始结茧了,养蚕人家忙着摇动丝车缫丝。
时令养生
小满养生慎寒凉祛湿健脾正当时
小满时节,夜莺轻啼,雨打芭蕉,梅黄杏肥。南方地区,小满时节气温升高,雨水增多,预示着夏季闷热、潮湿的天气来临,人也开始变得烦躁起来,想要在这个节气里养生,人们要注意什么才能安心度过炎热的夏季呢?
闷热潮湿皮肤病多
小满时节,万物繁茂,生长旺盛,人体的生理活动也处于旺盛的时期,消耗的营养物质是二十四节气中较多的。
夏主火,内应于心,夏季应该特别重视对心脏的调养。西医也认为,夏日炎热会影响人们的心脏功能。天气变热,体内血流加快,心脏的负荷也相应变大,因此夏季平心静气重养心。
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与外界环境也是息息相关的,小满气温渐高,珠三角开始进入闷热潮湿的天气,故多湿热为患,而皮肤病最为突出,其次是胃肠病。
另外,小满时期,用空调降温,要把握好以下几个原则:一是注意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室内温度不宜低于27℃。温差过大易使人体感到不适,温度过低又易使人着凉生病;二是不要让空调风口对着头部及背部直吹,以免损伤阳气,感受寒邪;三是开空调的房间不宜长期关闭,应适时开窗或开门通风,以利空气交换,浊气排出。
适当午休戒怒戒躁
小满之后,又逢夏季正午气温最高,午饭后消化道的血供增多,大脑血液供应相对减少,所以中午特别容易精神不振、昏昏欲睡。对此,建议尽量早起不熬夜,以及增加午休。
此外,夏日养生还应重视的一点就是要“静养”。这是因为,在闷热的夏季里,人们易感烦躁不安,所以养生就要做到“戒怒戒躁”,忌大喜大怒,应保持精神安静,心情舒畅,安闲自乐。
小满节气阳气旺盛,可增加运动量,但运动强度不可过大,以汗出为度。适当出汗降低体温、排出湿气。根据个人体质,不宜大汗淋漓,以免伤阳气,耗阴液。运动后,一定要注意及时补充水分,尤以清凉饮料如绿豆水,银、菊花茶之类以及运动饮料为佳。
清热利湿助脾运化
小满期间天气炎热,雨水较多,湿热之气较重,人们常感疲倦易困、食欲欠佳,特别是饮冷喝冰后胃肠消化功能更差,容易出现便溏便稀,甚至腹痛腹泻症状。中医认为脾主运化,喜燥而恶湿,过食生冷寒凉,损伤脾胃,运化失司,湿浊偏盛,若湿郁化热,困阻中焦,还可见脘腹胀满、口苦、口干不欲饮、大便粘腻不爽、小便黄赤、舌苔黄腻等症状。
因此,小满时节饮食调理应以清热利湿、助脾运化为基本原则,可吃冬瓜、薏仁、扁豆、赤小豆等食物以清热利湿,淮山、芡实、茯苓、莲子等食材以助脾运化。天气炎热时还可吃西瓜、海带、绿豆等食物以消暑降温。特别要提醒,西瓜、海带、绿豆均为较寒之物,不宜晨起空腹进食,以免食物寒凉伤及脾胃,损伤人体阳气,引发胃寒腹痛症状。
(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副主任中医师梁可云协助整理)
链接
小满养生歌
小满渐热风火煽,户外活动胸怀宽,祛湿避风食清淡,舒畅情绪防意外,电扇空调增减衣,气温升降防淋雨。
讲饮讲食
夏天吃点酸醋提高肠胃消化能力
湿热是小满时节的气候特点,因此饮食调理应以清热利湿、助脾运化为基本原则,可适当多吃一些薏仁、扁豆、赤小豆等以清热利湿,或淮山、芡实等食材以助脾运化。
随着天气变热,人体消耗增大,因暑、湿气候的影响易导致脾胃正气不足,胃肠功能紊乱。此时在饮食上应以健脾养胃为原则,以汤、羹、汁等汤水以及清淡而又能促进食欲、易消化的膳食为主。同时,少吃或不吃油腻厚味、油煎的食物,并且每餐进食量不宜过大,应以少量多餐为原则。“前贯草扁豆薏米煲猪小肚”,清热利水,不妨一试,可选用新鲜的前贯草连根部一起煲煮,并添加西施骨为汤水提味。
人体主要通过饮食的方式摄入营养,以满足各部位的需求,所以人们的饮食摄入量就显得尤为重要。夏天吃点酸醋有助于增加胃酸的分泌量,提高肠胃的消化能力,从而起到增加食欲的效果,如番茄炒蛋这一家常菜式,烹煮时可加入白醋、白糖、食盐调味,实现大酸大咸大甜,以刺激食欲。
传统认为,季节和五行五脏是有所对应的,夏季属火,对应的脏腑为“心”,所以养心也成为夏季保健的一大关键点。苦瓜为夏季食用佳品,营养丰富,主要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等营养成分。未熟嫩果作蔬菜,成熟果瓤可生食,既可凉拌,又可炒肉、烧鱼,清脆爽口,别有风味。如“苦瓜蒜头豆豉焖三黎”适宜用表面呈黄色的熟苦瓜入馔,如此一来烹调出的苦瓜足够嫩滑。
木棉花花朵、树根、树皮都可以入药,木棉花还有清热解毒、健脾利尿等保健功效,也可以治疗痢疾、胃肠道疾病等。如“木棉花扁豆薏米煲水蛇草龟”可清热化湿、健脾和中。此外,白果瘦肉水蛇粥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需将白果用刀拍裂飞水后再用,且不宜放太多。
推荐菜式
木棉花水蛇汤
用料:草龟1只,水蛇400克,猪骨200克,木棉花干25克,扁豆、薏米各20克,陈皮1小片,姜3片,蜜枣2粒。
做法:1、将草龟削净斩件,水蛇开肚去皮斩块,然后与猪骨飞水;2、木棉花、扁豆、薏米用清水洗净加入草龟、水蛇、猪骨同煲3小时调味食用。
冬瓜薏米汤
用料:鲜荷叶半张,冬瓜500克,薏米30克。
做法:1、荷叶洗干净;冬瓜去皮,洗净,切长4厘米、宽2厘米的块;薏米去泥沙,淘洗干净;
2、薏米、冬瓜同放炖锅内,加适量水,用武火烧沸,再用文火炖35分钟,加入适量的盐即可;
3、喝汤前15分钟方可加入荷叶,以免芳香消散;若以干荷叶入馔需提前浸泡。
讲古仔
里水甘蕉村蒲氏原是阿拉伯后人
里水甘蕉村蒲姓,是南海独一无二的少数民族后裔,那究竟是哪个民族?曾有人撰文说是蒙古族人,甚至有些老先生也言之之凿地说自己是蒙古族的后人……
据咸丰乙卯年(1855),甘蕉蒲姓族谱修正时,由同邑举人易维玑为其族谱撰序,序中载述公蒲姓,讳玛珐阿、号鲁尼氏,南宋时蒙古色目人也”。其族谱另文载述“蒲氏先祖早居新疆蒲昌海”(即罗布泊)。蒲昌海自汉唐以来是西城东西方的门户,为东西方民族来往中原的主要路线,其先祖原本无姓,后为迎合汉民情况,于是指蒲昌海生长的蒲苇作为本民族姓“蒲”。这段记述,不仅说明少数民族汉化的情况,而且也符合先民从无姓到有姓的历史演变。
1984年,广东省文史馆和中山大学历史系3人到甘蕉考证,认为甘蕉蒲姓先民是阿拉伯人于元代时被划归色目人的体系。2003年,暨南大学历史系主任杨森教授偕同一位姓蒲的讲师再到甘蕉来调查考证蒲姓种族的来由,事后称“蒲氏先祖是阿拉伯民族,原居于蒲昌海,经过数代辗转进入中原齐鲁,因历代战乱几经徙迁,其七世蒲秋涛于明洪武二年(1396)徙至南海沙丸堡甘蕉村定居,并与同村文林坊杜胜字结为兰谊。”广州博物馆(镇海楼)二楼西橱窗上展出一块甘蕉蒲氏先人墓碑,并附有解说“这是一块记载阿拉伯人蒲氏家庭历代居住广州的墓碑”。另据甘蕉蒲氏族谱记载其三至七世祖祖茔均葬于羊城大北门外菱角岗,因此碑刻内容与族谱记载也十分吻合。
上述材料和碑石,进一步印正甘蕉村蒲姓是阿拉伯民族(即回族),其先祖原曾聚居于蒲昌海,后辗转迁入中原,随着历史的发展而汉化。原族另一段记述“处士讳源,字德清,号粤峰,其先本回纥人,务文化入中国。”可见甘蕉村蒲姓确是阿拉伯人的后代。
统筹/珠江时报记者邓海莹文/珠江时报记者戴欢婷梁雅诗特约通讯员陈志健
新闻推荐
为地铁让路,棠下“短命”天桥被拆 目前已恢复路面人行通道,日后将建地下通道接驳地铁和公交站
目前,位于中山大道西和科新路交界处的人行天桥正在围蔽施工,即将被拆除。信息时报记者焦何结摄信息时报讯(记者焦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