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现一个 立体鲜活的 “太平天国”
□文/图 直谅
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李洁非,著有“明史书系”《龙床:明六帝纪》《黑洞:弘光纪事》《野哭:弘光列传》,“典型三部曲”《典型文坛》《典型文案》《典型年度》及《解读延安》《文学史微观察》等,近日又推出新作《天国之痒》。 该书共58万余字,分为六卷,每一卷形成专题性质的研究论述,全景式、多层次地为读者呈现出一个立体鲜活的“太平天国”。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太平天国是一段颇为特殊的历史,有关太平天国的研究,呈现两个极端,或一味赞美,或极力否定。李洁非并不赞同这种态度,强调应秉持理性的精神来总结太平天国的遗产。他的《天国之痒》有意识地避免掺杂个人主观意识、情绪,力求还原太平天国始末及十九世纪背景下中外世界的真实情境。
为写这部全景式描述“太平天国”的专著,李洁非钻研十年,对迄今涉及太平天国的包括中外史家、学者的几乎所有重要论述及史料都加以研判,并整整写作三年。在国内外太平天国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李洁非力避其中某些局限或偏颇,探析历史本来样貌,撷集上谕、奏折、情报、个人回忆录、亲历见闻等等,多层次多角度地呈现太平天国的兴衰,进而深入发掘时代精神和历史流变走向。
李洁非说:“本书旨在完成一次对太平天国的摈弃主观、不预设立场和倾向的精密梳理、还原描述、忠实考察和辩证解析。”
李洁非尤擅于对历史情境和历史人物进行鞭辟入里,精彩纷呈的解读。书中以铺陈史料,生动还原历史场景及细节的写作比比皆是,全景式多层面描摹和微小细节并呈互现。而对于诸多异说,他坚守“历史应如镜,勿使惹尘埃”之原则。例如,“金田起义时间为洪秀全38岁诞寿之日(1851年1月11日)”为一种存疑的说法,在当今大多数情况下却仍被沿用(这一说法早已被史学界认定有误)。在《天国之痒》里,他就以理性的、还原历史真实的态度独辟蹊径来处理这些史料和题材,在文中做出精密梳理,于审慎之中寻索“金田起义”的真正时间。书中仅考证“起事”(“金田起义”)一事就有过万字的论述。
文学评论家解玺璋评价说:“李洁非的史传叙事往往不满足于对史实的描述,而是把它作为‘有力的思想认识方式和工具’;他又很自觉地排斥以义理约束历史叙事的方法,直接用历史材料说明历史。这使得他的史传不仅克服了义理的空疏和概念化,而且区别于通俗历史读物的猎奇和夸张。这在《天国之痒》中同样如此。”
《天国之痒》可以说是太平天国研究的集大成之作,它以李洁非独有的史传叙事,呈现太平天国的本来面貌,让读者无限接近那个历史时刻。
精彩片段
太平天国文武双星并峙之情形,前有冯云山、杨秀清,后有洪仁玕、李秀成。说起文武两端,人们易于忽视的是,太平天国虽属农民武装暴动,实则最早却非以武起家,而是以文创业。这当中,冯云山居功至伟。
洪秀全发展的最早的两个信徒,一个是洪仁玕,一个是冯云山。此二人,以冯云山意态最决绝。当时,洪仁玕二十岁出头,家中管束尚严,而他本人想必亦乏反抗家庭的坚定意愿,所以既未随洪秀全赴广西传教,后至广州罗孝全教堂问学也是匆匆辞回。冯云山则自从追随上洪秀全,便矢志向前,乃至比洪秀全更坚忍、更顽强。首赴广西,失利灰心,洪秀全自回花县,冯云山反倒芒鞋竹杖,向紫荆山深处探寻。
新闻推荐
“幻 鸥洋、杨缨双个展”广州举行 以神蕴形现东方意象寻梦入画唤艺术本真
鸥洋《朋友圈的祝福》杨缨《透明的风》鸥洋《执手天涯》近日,一场特别的母女二人双个展在广东美术馆举行。母亲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