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青年画笔多彩描绘“海上丝路”与广州景观

广州日报 2019-05-19 03:54

易甜甜 《时光的痕迹》马伟雄 《引线·新娇》近日,“国家艺术基金·国际青年美术创作人才培养作品展”在广州美术学院大学城美术馆举行,共展出该项目28位学员的140多幅(套)作品。由于学员们都是经过严格挑选的,整体面授质量又极高,本次展览中,他们画笔下的“海上丝路”与广州景观,样式丰富、深邃又当代。可以看出,项目颇有成效。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江粤军

“4+1”高效培养人才

据介绍,国家艺术基金2018年度艺术人才培养资助“国际青年美术创作人才培养”项目是广州美术学院副院长蔡拥华基于中国国家画院、广州美术学院、广州画院三家单位联合成立的广州国家青苗画家培育计划,由广州美术学院作为申报单位申请设立。

项目整体面授课程时间为30天,项目组经过对国家艺术基金的结项要求分析与研究,将面授课程在时间上分成两段,课程内容主要分为“4+1”版块。第一个板块内容以考察、写生为主。到清远浈阳峡、广州黄埔古港、沙面建筑群等地收集创作素材。第二板块内容以专家讲座为主,以不同的角度与视角,对当下的文化与艺术走向,以及艺术创作中的不同类别进行深入地铺陈,提升学员的眼界,打破创作上的固定陈规。第三板块内容根据课题规定方向,逐渐形成创作思路,并进行创作草图与粉本制作。第四板块内容要求学员开展自我讨论,使得大家了解彼此的专业特性、学习经历以及解读研究方向的切入点,为建立学员之间的学术交流平台助力。

传统思维获得拓展和转换

虽然只有短短一个多月时间,但被选拔出的学员在专家们的辅导与交流下,对“海上丝路”的主题做了深入的研究、调研。广州画院院长方土指出,本次展览可以看出学员们的收获非常大,善于将国画传统思维进行拓展和转换,尤其融入了版画的感觉,让国画的抽象性、时代性、国际性都突显出来了。

的确,无论是吴偲的《迹》、易甜甜的《时光的痕迹》,还是刘国姿对瓷器的解构重构,都令人印象深刻。吴偲表示:“我希望以广州的代表性文化建筑景观为研究对象,用个人的艺术认知去构建"海上丝绸之路的传播与广州文化景观的形成"之间的关系,以此来探索海上丝绸之路在形塑广州地理文化空间所起到的作用与意义。我以为,广州的代表性文化建筑是展现海上丝绸之路传播的物质媒介,而我通过构图、题材等要素对画面中广州的文化景观进行展演,从而建构出绘画作品的"第三空间",表达我对海上丝绸之路的认知和解读。”无疑,这一艺术地理学的视角,为绘画创作提供新的方向。

刘国姿则选择与生活气息贴近的外销瓷,展现海上丝绸之路的意义:借由造型转化、多视角的选择与重构新建作品的图像语言,也蕴含着某种大象无形的意思。

来自意大利的暨南大学博士生贾客暮,也向全媒体记者介绍了他对中国画的理解。他认为,欧洲的油画跟文学(书写)的联系并不大,而爱上中国画的原因正是书法与中国画表达上千丝万缕的关系,他特别喜欢用毛笔沾墨绘画的感觉。“我最喜欢宋代山水,画家则最喜欢清代八大山人。”

贾客暮创作的《万里江山》图备受专家肯定。他这次的创作主题是丝绸之路,跨越千山万水,正可以借鉴《千里江山图》的长卷形式。他采用的是简约写意的笔墨进行创作,同时集纳进沿途各地的文字,包括古拉丁文、古希腊文等,都变成了画上的题跋,既展现了主题,也增添了画面的丰富性和趣味性。

新闻推荐

下周二起迎“龙舟水”

信息时报讯(记者黄熙灯)广州将从5月21日迎来“龙舟水”。“龙舟水”通常是指端午节前后强降水量较集中的时期,常出现连续几...

 
相关阅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