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信念叫坚持

番禺日报 2019-05-16 08:34

李金成正在挥毫——走近化龙镇残疾人李金成

有的人身残志坚,奋斗一生;有的人永不言败,坚持梦想。化龙镇残疾人李金成就是这样一位身残志坚、坚持梦想的人。

5月9日上午,记者来到了李金成位于化龙镇草堂村石化公路旁边的“李金成书画创作室”(又称“聚贤阁”),看到大门两边那副由李金成亲手撰写的对联:“靠自学可成才历代名人皆榜样、寻古今诚下问艺海无涯有岓时”,敬意油然而生。

走进创作室,一股浓浓的墨香扑鼻而来,其时李金成正倚着自制的合金板凳上进行书法创作。

后天残疾但天资聪颖

李金成的父母是地地道道的草堂村农民。1954年7月,母亲生下了他,取名金成,就是希望他能像金子一样发光成才。尽管当时日子很艰苦,对于他的健康出生,他的父母非常开心。

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小儿麻痹症(即骨髓灰质炎症)在全世界突然大流行。李金成1周岁时,一场高烧令其父母非常忧心。由于当时家里穷得“叮当响”,实在没钱进行长期的医治,于是就造成了如今的他下肢二级残疾。

尽管如此,李金成的父母对他不离不弃,特别呵护。当时,与健康的同龄人相比,他比别人迟读书。直至11岁时,他才真正开始在村里的小学读书。

虽然他入学晚,但他非常聪明,读书名列前茅,经常被校长和老师表扬。

小学期间,他代表过学校作演讲,写过大字报、黑板报,可以说是学校的宣传能手。

当时,他就已经非常爱好书法和绘画,很多时候他都会对着以前“公仔书”上的人物进行临摹。

但是,由于自身残疾的原因,他不时受到很多同龄人的种种歧视和排斥。到了初中一年级时,他就正式辍学了。也就是从那以后,他再也没有上学了。

空余时间学画练书法

李金成还在读初一的时候,他哥哥从莲花山的渔民身上学会了如何织鱼网。当时,只要有空余时间,他就会按照哥哥教的织网方法织鱼网,挣点钱帮补家用。

后来,父亲为了让他尽快学会一门手艺,通过“上求下托”,李金成被安排在村里的医疗站做药剂学徒。

说起在医疗站的时光,因为要面对突如其来的病人,必须是24小时留在医疗站的。“所以,首先自己要耐着住寂寞。当然,作为一个药剂学徒,我当然不希望村民的到来。村民不来医疗站,证明大家都身体健康。”李金成告诉记者。

每天,只要有空余时间,他都会在医疗站内一块空墙上贴上硬纸皮,然后用图钉固定开始画国画、写写书法。

因为国画的成本低,所以他多数以创作国画为主。就这样,他在医疗站整整呆了10年。这10年间,他从刚开始对国画一知半解的“半桶水”、就连宣纸的种类都没分清楚的情况下,练就了较为坚实的艺术基础。

“除了画画之外,我曾经跟一些大妈们学过织毛衣、跟钟表师傅修过钟表、学过(画)炭相、刻过章等等。”李金成告诉记者。

坚持梦想用艺术完美人生

尽管自己身体残疾,但李金成从不放过一分钟的空余时间,只要是不需要用到脚的活,他都会去学习。经过多年的反复自学+创新,他的艺术造诣有了明显的提高。

时间到了1986年,由于乡村医疗站整合,他失去了工作。为了生活,他在如今创作室的位置开起了士多店来维持生活。

1990年6月,他把士多店打造成自己的艺术创作室。

不论刮风下雨,他都会在创作室里呆着,有时写写书画、喝喝功夫茶,和好友一起下下象棋,时而自娱自乐,生活十分惬意。

如今,他还是化龙棋协的会长。多年来,他曾代表番禺区参加广州市残疾人书画比赛、象棋比赛,并屡获殊荣。除此之外,他从不缺席区、镇举办的书画艺术和象棋比赛。据了解,他创作的作品不计其数,化龙周边祠堂、公园,甚至是村民家里都留有他的墨迹。

率先垂范不向社会伸手

记得六七年前,记者第一次去采访李金成时,他依靠自制合金板凳行走。这次去采访时,他行走依靠的还是那条合金板凳,因为时间久远,板凳已被他磨得锃光瓦亮。

记者问他:“几年前在区残联的联系下,何金容基金已为番禺区有需要的残疾人免费赠送轮椅,你怎么不去申请一辆呢?按你的残疾等级,完全可以申请一辆啊!”

李金成告诉记者,他虽然是残疾人,但他认为自己并不是残废人,为此,他一般不向社会伸手。用他自己的话说,他是区残疾人工作委员会的委员,自己应该多为政府和残联分忧,为别的残疾人起到好的榜样作用,而不是时不时向政府和社会伸手。

从这件事情就可看出李金成良好的人品。

在采访即将结束时,李金成告诉记者,他有一个小小的心愿,就是希望能够加入番禺的书画家协会,不为别的,只为以字会友,多结识一些同道中人,取长补短,提升自己的书画技艺。

本报记者袁辉文/图

新闻推荐

低控线上下 关注新增示范性高中

根据《2018年广州市中考分数段统计表》,2018年全市中考成绩610分以上的累计人数34186人,620分以上的累计人数31275人。...

 
相关阅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