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人会“上瘾”吗?
看到这个标题,有读者或许会心存疑惑:为何有此一问?
用案例来说吧。“全国道德模范”广东候选人谢东祥,是一位企业家,公司开得风生水起,却因一次扶贫经历迷上了公益。后来,他甚至放下了生意,全身心投入其中,一做就是16年……莫非,做公益,比做企业更令人着迷?再看“广州好人”黄建洪,身为辅警,他因一次以身犯险、扑灭火灾的英勇经历“名声大噪”,看似刹那间的光芒四射,往后翻,他已扎根基层服务群众长达26年。换言之,看似霎时间的行为,绝非偶然,而是有着20多年兢兢业业、履职尽责的“铺垫”。
经常翻看“广州好人”故事的人会知道,像谢东祥、黄建洪这样的案例,比比皆是。有人乐于助人,竟能乐此不疲,想方设法“分身”到各种场合;有人拾金不昧,一次又一次地经受住了高额财物的考验;有人“痴迷”献血,数十年如一日为社会、为他人贡献一己之力……当好人真的会“上瘾”吗?榜样的故事告诉我们,会。因为他们身上都有一种共同的驱动力——有人称之为责任感,在我看来,更浅显的表述,就是忧虑。
“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忧,是人类的普遍情感。每个人都会有担忧、忧虑这种情绪,但担忧的对象、境界大有不同。有人“先天下之忧而忧”,有人“身无半亩,心忧天下”,有人“位卑未敢忘忧国”,也有人仅仅关心自己的工作、收入、生活。观察“广州好人”的故事你会发现,他们所“忧”的更多的是他人的冷暖诉求、是别人的切身利益。就像谢东祥,他之所以步履不停,就是为了让更多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让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重获新生;就像黄建洪,他直言自己没有特殊技能,“只是在平时工作中,比别人多点对工作的激情、多点对群众的牵挂、多点对党和人民的责任心”……
人就是这样:因为心里装满别人,所以才能忘我;因为身上担着责任,所以步履不停。鲁迅说:“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多些为他人做些什么,需要多一些“忧虑”,需要多一点设身处地、推己及人的同理心。
(夏振彬)
新闻推荐
广州的城中村,基本上都长着一样的面孔。从高空俯瞰,就像铺开的拼接在一起的积木。图为沥滘村。一场开发商之间的暗战,早已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