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绿道已串联起500多个景观和景点,覆盖全市7000多平方公里 3500公里绿道 串起美丽广州

信息时报 2019-05-15 01:33

▲航拍二沙岛绿道,绿意盎然,美不胜收。 市民在临江大道的绿道上自拍。 □专题撰文 信息时报记者 黄熙灯 通讯员 穗林园宣

专题摄影 信息时报记者 叶伟报

自2010年起,广州市就已围绕建设生态城市宜居城乡的目标,按照“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区联动、部门配合”的原则,把绿道网建设作为幸福广州的重要民生实事来抓。遵循“生态化、本土化、多样化、人性化”的原则,结合广州“山、水、城、田、海”的自然禀赋,绿道历经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好的演变过程。

10年时间,广州建成了3500公里绿道。这绿道,贯穿田园林地,蜿蜒错落、阡陌交通,将绿水青山与现代都市串联起来,不仅方便市民出行,也让市民乐水、乐山的方式有了更多的选择。实际上,广州绿道的建设始终与广州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城市更新的步伐紧密相关。绿道功能也经历了由“推进城乡一体化”到“改善居住环境”再到“提升城市品质”的转变。这一转变映射了广州城建的进化历程与人们生活方式的提质升级。

缘起

自行车健身径成绿道雏形

“广东的第一条绿道就是我们增城建设的。”增城区气象局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经过多年的建设,增城绿道已趋完善,市民游客出行有多种选择:自驾,可一直向北直至白水寨;骑行,可在像荔城街莲塘村那般的绿道穿梭,收获“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欣喜,体会“忽逢桃花源”的恍如隔世之感;健步,可穿行在果园、游走于鱼塘、流连在菜园……

据了解,如今总长约553公里的增城区绿道,由2008年的一条长度为80多公里的自行车健身径发展而来。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今年3月份提供的《广州绿道概况》资料显示,这条自行车健身径成为了全国最早的绿道雏形。

这条绿道雏形的诞生,根植于城市发展的需求。改革开放以来,广州市成为工业基础较雄厚、现代服务业发达、国民经济综合协调发展的中心城市。然而,人口环境问题日益浮现。鉴此,广州于2003年开始开展青山绿地工程等生态建设,城市绿地面积不断增加。

据介绍,2008年,随着生态质量大幅提高,省委提出了“怎样设计旅游才能让农民分享公园化、生态区的成果,怎样才能让广大农民受惠”的发展之问。为了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实现青山绿地与居民生活的融合发展,增城以主体功能区规划和全区域公园化战略为建设背景,因地制宜地将自行车健身径引入了生态景观林带。

追求

与“城市微改造”不谋而合

增城揭开了全市的绿道建设序幕。10年来,绿道建设在广州的行政区域内迅速掀起高潮。

据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规划调研处处长杨宏宇介绍,广州绿道首次大规模增量是在2010年。当时,广东省委、省政府出台了《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在此基础上,广州规划建设了流溪河、芙蓉嶂、增江、天麓湖、莲花山、滨海6条主干绿道。这些绿道串联起广州的山水、田园、历史人文景观,并向城市社区和村庄延伸,形成了“绿道成网、景观相连、景随步移、人景交融”的格局。

按照广州规划部门的方案,绿道被赋予了浓郁的岭南特色,绿道上的相关配置也是按照岭南风格因地制宜打造的。临江大道的绿道“缓跑径”,结合了滨水开放式公园的地理构造,建成了视野开阔的塑胶跑道。行走其上,可以欣赏到绿叶红花编织而成的华彩丽景。越秀区的绿道建设依托原青山绿地景观,结合了河涌整治、迎亚运环境综合整治等工程展开,将区内沿线的人文、历史、生态景观串联起来。既保证绿道丰富的文化内涵,又避免了资金的重复投入。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建成广东省首批智慧型多功能绿道驿站,集零售、阅读角、急救站、科普园等功能于一体,融合了国际化、科技化和人性化。

环境好、花费少、效果佳是广州绿道建设的追求。据介绍,广州每公里的绿道建设平均花费50万元,有些地方的绿道造价每公里可低至十余万元。性价比较高的建设方案,依托了原有的建筑设施,这与近年来“城市微改造”的思路不谋而合。

数说绿道

截至目前,广州绿道里程总长达3500多公里;绿道串联起500多个景观、景点;绿道覆盖全市面积7000多平方公里;服务人口超过1000万。

创新

无障碍步道串联8大公园

据2013年底广州市绿道网综合效益评估研究的调研结果,90%以上的受访者认为绿道促进了城市环境改善和城市品位提升;89%的受访者认为绿道促进了体育运动发展;83.6%的受访者认为绿道具有科普教育和文化宣传价值,并增强了居民认同感和归属感。

据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提供的一项2015年市民满意度调查显示,79.9%的受访者因为绿道环境优美选择了绿道休闲;95%的受访者在初试绿道后表示会再次选择绿道休闲;市民对打造美丽广州的期望和建议中,首选增加绿道的人数占总量的57.2%。

但广州并没有因此而骄傲,更没有因此而止步,而是选择了一条继续前行的道路。据介绍,下一步,广州将继续拓展绿道功能,提升绿道品质,不断提高居民幸福感、获得感。

一是继续创新绿道形式。以市民体验感为立足点,打造一条可游可赏可玩的钢结构无障碍步道——“云道”,串联中山纪念堂、越秀公园等八个公园,通过空中步道联通断点,实现从中山纪念堂直达白云山。据透露,中山纪念堂直达白云山“云道”或在2021年建成。

二是多形式布局建网络。结合城乡实际,形成网络。难以成网的区域采用点状分布、点线结合的布局。对市区主干道逐步提升自行车道和慢行道标准,提高绿道在中心城区的贯通水平。

三是贯彻“在景区中建绿道,在绿道中建景区”思路,建设和提升质量高、配套完善、功能明确、接驳方便、使用率高的绿道。未来,在绿道上组织更多活动,开展马拉松、健康跑、越野、骑行等赛事,让绿道融入市民的生活,让“康体”跟“城建”相结合。

新闻推荐

广州市医药职业学校厚植文化底蕴: “匠心教育”融入学生培养 铸就勤恳敬业应用技术型人才

■广州市医药职业学校书记、校长卢穗华“川贝母与平贝母个头相似,但价格相差几倍,两者的区别主要看贝母中间的芽心,长者为川...

 
相关阅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