穗首家区级非公党群服务中心于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揭牌 非公经济的“红色引擎”换新挡

南方日报 2019-05-08 08:39

5月7日上午,广州市首家区级非公党群服务中心——黄埔区、广州开发区非公党群服务中心正式(下称“非公党群服务中心”)揭牌并投入使用。同日揭牌的还有广州市黄埔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委党校(下称“非公党委党校”)和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工会职工服务中心。

“新形势下,非公企业面临着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的现实挑战,这就要求黄埔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委(下称“黄埔区非公党委”)通过深化党建服务,为企业创新发展、转型追赶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黄埔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服务中心主任刘昭晖谈到。

新揭牌的机构旨在提高该区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效能,探索服务基层的有效路径。近年来,黄埔区、广州开发区不断创新扎实推进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程,让非公经济的“红色引擎”实现换挡提速。

●南方日报记者李鹏程

“党群联动”的非公党群服务

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现有非公经济组织基层党组织718个,其中基层党委21个,党总支12个,党支部685个,共有党员11523名。

为了破解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人员少、开展工作难度大等问题,黄埔区非公党委建设了集教育、管理、服务、展示于一体的开放式、多功能、专业化的非公党群服务中心。

该中心主要承担了四项功能。首先,非公党群服务中心将选准立足点,实现功能辐射最大化。“员工最活跃的地方应当是非公经济组织党建最有力的阵地。”刘昭晖指出,该中心坐落于全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员工较为集聚的地区。这将推动人力、服务、资源向党员群众身边倾斜,打通服务工作的“最后一公里”,构建党企信息互动平台。

其次,非公党群服务中心将抓好着力点,科学设置党群服务项目。该中心包含了党群服务大厅、党群文化展示区、职工服务站、党员志愿服务平台,以及多个党群共享活动阵地等主要设施。这将为全区非公经济组织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群众提供党员组织关系接转、党史知识教育、党内关爱帮扶、法律咨询、文体活动组织等服务项目。

此外,非公党群服务中心还将找准融合点,打造融合型党群服务机制。党委成员通过深入非公经济组织党组织一线,收集非公经济组织党群遇到的突出问题,统筹各职能部门力量,协调志愿者协会、善德助学会等社会组织资源,健全完善党群服务中心服务架构,充实党群服务中心服务内容,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群众提供全面的“一站式”综合性各类服务。

同时,非公党群服务中心还将找准“精确点”,建立长效工作机制。例如,根据党建工作和党员群众实际需求,科学设置各类服务平台;根据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年度安排,任务分解到每季度、每月、每周;推动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多样化、长效化,形成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服务党员群众、服务创新创业、服务企业发展并相互反哺的良好态势。

“共建共享”的非公教育培训平台

“如何组织非公经济党组织党员学习?去哪学?学什么?”这是该区企业广州黑格智造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党组书记李树彬近年来不断思考的问题。他意识到,在这个由90后“海归”群体创立的企业中,开展生动有趣的党建教育是企业实现高效发展的重要抓手。

针对非公企业集中培训难组织、培训形式单一、教育形式化等实际问题,黄埔区非公党委创新实施党员教育培训形式,探索出“非公企业党校”的创新思路。

具体而言,该区非公党委整合了区内党校、职工大学和非公经济组织自有教育培训资源,改变和打破过去“单打独斗”的惯性工作思路,发挥资源效益最大化,共享学习资源,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群众提供多形式、多层次、全覆盖的培训。

在此基础上,黄埔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委党校汇总了党组织、党员、职工和群众的不同需求,建设了培训室、党史教育展厅、非公党建示范企业展厅、党建学习书柜等形式多样的教育学习平台,集纳了VR教学、专家教学、视频教学等多种现代化教育手段。这些举措实现了“因地制宜、规范节俭、功能整合、一校多用”,使基层党组织可以共享党校资源,并让红色教育在非公经济组织党群心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该区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教育培训在创新性实践的同时,也注重从基层党组织实际出发,鼓励和支持办公办学条件较好的基层党组织申请设立党校分校和党校教学点。5月7日,黄埔区非公党委已为第一批6家区非公党委党校分校授牌。

目前,黄埔区非公经济组织党校共开展了两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100多名学员参加培训。今年该区计划组织开展非公经济党组织书记、入党积极分子、党务工作者、党员等各类培训班14期,培训党组织700多个,培训党员1000余人。

“两新融合”的非公党员志愿服务品牌

如今,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科技创新企业总数已突破2万家。

“年轻人正在成为科技创新企业的主力军,如何让党建变得生动有趣吸引年轻人?”从去年开始,刘昭晖发现,以非公企业为代表的新经济组织在开展党建活动时,一方面难以集中人力和精力,另一方面不够专业和持续。而以公益社团为代表的新社会组织,办起活动来很专业,但却受困于开展活动的资金紧张。

由此,黄埔区非公党委探索了“两新融合”党建机制,借助以公益社团为代表的新社会组织,把社会组织的专业工作和企业的社会职责结合,促进区非公经济组织党员履行党员义务,引导党员亮身份、做公益,多形式、全方位开展志愿服务。

近年来,黄埔区非公党委借助“两新融合”机制,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党员志愿服务活动。2019年3月,该区非公党委启动了“红色育苗计划”,引导和支持区非公企业党组织及党员志愿者参与教育扶贫攻坚工作,并承接了40多名资助对象。

“有了企业的参与,我们设想,除了助学外,还可以让孩子们到企业中实习,表现优秀者可以留下工作。”刘昭晖坦言,由此或将保证爱心助学项目的延续性、长期性。

5月7日,黄埔区非公企业党员志愿服务队成立,正式打出了“两新融合”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员志愿服务品牌。该服务队搭建了以非公企业党员为主力、党组织为主导,具有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特色的非公党员志愿服务平台,使党员志愿活动制度化、常态化、持续化开展。

新闻推荐

政企联手创作亲子舞台剧,好戏这样上演 首站演出即商演将黄埔文化IP推向市场

■舞台剧《菠萝蜜奇遇记》讲述了“菠萝蜜人”开启海丝冒险之旅的故事。4月中旬的一晚,广州中山纪念堂的舞台上升起巨大的...

 
相关阅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