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工人先锋号 南沙大桥技术攻关组: 推动中国桥梁从“建造”跃向“智造”

南方日报 2019-05-03 06:59

狮子洋上,“巨龙”飞跨。南海之滨,湾区扬帆。4月2日,南沙大桥正式建成通车,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后首个投用的“超级工程”“民生工程”“创新工程”。

在这一伟大工程的背后,大桥建设者们付出了汗水和心血,其中广东省公路建设有限公司南沙大桥分公司技术攻关组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今年4月,南沙大桥技术攻关组获得“全国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

追求卓越

“中国芯”推动中国“智造”

2013年12月28日,南沙大桥开工动员大会在广州南沙东涌镇举行,大桥正式动工。2014年初,根据国内多位专家的建议,虎门二桥项目建设单位将“1960兆帕钢丝悬索桥主缆索股技术研究”作为“南沙大桥建设关键技术研究”内容之一,及时启动了“1960兆帕钢丝研制和在南沙大桥悬索桥主缆应用”的调研工作。

一番“攻城拔寨”后,技术的高地上率先插上了南沙大桥的“旌旗”。南沙大桥技术攻关组为项目成功研制出1960兆帕国产高强度镀锌铝钢丝新材料,为国内首次,推动中国桥梁从中国“建造”走向了中国“智造”。

与此同时,南沙大桥结合“互联网+”,率先开发了完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特大桥梁第一代BIM建养一体化信息平台”,让“智慧工地”从构想变为现实。最终,这两项技术研究分别获“2018年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2017年度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一项项“第一”的纪录,对于南沙大桥的建设者来说都是突破、创立。无论是千米级的跨越,还是毫米级的精进,“破”与“立”的背后是对品质的苛求,是建设者对擦亮“中国制造”光芒的执着。

“从技术创新和实用双重意义来讲,1960兆帕钢丝主缆技术研究和应用是机遇,也是挑战。南沙大桥承担起历史的责任,推动行业技术进步,为提高中国桥梁和金属制品行业的国际竞争力作出贡献。”技术攻关组成员、虎门二桥项目副总工程师鲜荣说。

精益求精

多次创造桥梁世界纪录

一个项目同时建设两座超千米的世界级大桥,举世罕见。

技术攻关组成员、虎门二桥分公司党支部副书记、总经理崖岗职业生涯的第三个10年,就奉献给了这个“超级工程”。5天6夜100多个小时,崖岗与南沙大桥建设者连续作业,破纪录完成了坭洲水道桥东锚碇单次1.8万立方米混凝土一次性浇筑,实现国内当前桥梁单次浇筑最大方量。他们还创造了82天架设504根1533672米索股桥梁架设速度新纪录。2018年,创下单日摊铺面积超2万平方米的世界纪录。

“是我们赶上了好时代。”在广东省公路建设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副总经理吴玉刚看来,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迸发着强大活力,一个个跨江通道的横空出世,将赋予大国工匠施展的舞台和无上的荣光。

而在多次世界纪录的背后,南沙大桥在建设过程中更是奉行以人为本的宗旨,精准发力“建家”,在桥面等多处地方建设了“职工小家”,并在260米高的坭洲桥主塔平台上,建设了国内首例“空中职工小家”,让在高空作业的施工人员有了吃饭、休息、学习的地方。在项目建设后期,“流动职工小家”还随着建设进程不断“流动”,服务施工一线现场。

“施工现场在哪,小家就立在哪;哪里有急难险重,党旗就飘扬在哪。”正是这份关怀和信仰,引领着技术攻关组与每一名员工心系大桥,同向同行,激发出他们参与超级工程的自豪感,成为南沙大桥“最有担当的创造者”,成为新时代最有激情的奋斗者。

南方日报记者李赫通讯员韩冬冬

新闻推荐

广州交警的“荧光绿”是雨中的“人肉警示牌”

天河大队交警在疏导交通。通信员供图信息时报讯(记者罗阳辉通讯员交宣)昨日下午,广州市区普降大雨,京珠高速、华南快速、...

 
相关阅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