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花都如何帮扶贵州织金、黔西 产业扶贫是主力

南方都市报 2019-04-30 10:16

村民拔草

蔬菜冷藏库

蔬菜大棚

贵州第一大河乌江有两源,南源三岔河,北源六冲河,两源在毕节黔西县附近汇合,成为鸭池河,即乌江干流的一段。

两河相汇之处,有着瑰丽多姿的喀斯特景观,但同时,附近一带土地薄且贫瘠,生态环境脆弱,是我国典型的“老少边穷”地区。

2016年,中央调整了东西部扶贫协作结对关系,广州“接棒”深圳,开始结对帮扶毕节。区县结对格局下,两源相汇一带的黔西县、织金县,由花都区结对帮扶。

近日,笔者到达黔西、织金县,近距离感受两个相距千里的城市,如何从产业帮扶和消费扶贫方面,携手“决战”脱贫攻坚。

1引进产业龙头,大兴产业扶贫

4月下旬,毕节地区山木葱绿,色彩斑斓。从织金县城驱车出发,途径崎岖的山路,一个多小时后,笔者到达以那镇五星村。村里规模化种植基地中,一片片白色大棚格外显眼,大棚里种植着豆角、南瓜等作物种;一旁的冷链库里,已经完成“打冷”处理的一车车莴笋正装车发运广州;基地负责人、贵州省织金县农耀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称农耀公司)董事长曾爱生正在村口的池塘里,检查小龙虾养殖的情况。

农耀公司是产业扶贫的典型代表。注册在广州的广州耀泓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广州市农业局和花都区地推荐下,去年4月通过签订招商引资协议进驻织金县,成立农耀公司,在当地开展项目建设。

包括以那镇在内,农耀公司在织金建设了500亩以上的蔬菜示范种植基地。笔者在现场看到,每个大棚外面,贴着一张绿底黄字的信息卡,上面写着贫困户的信息及大棚收益。大棚由广东企业捐建,所有权归贫困户所有,农耀公司按照每年1800元/个的租金向当地贫困户租用(其中100元/个给予村集体),目前已经覆盖到了500多户贫困户。

在支付地租给农户后,再把土地返包给有劳动力、有种植意愿的农户种植作物,同时农耀公司提供种子、地膜、病虫害处理、统一的技术指导培训,一定程度上保证种植的高产高效。并且,凭着30多年农业领域的经验,农耀公司有着较为广阔的销售渠道和种植经验,其和织金县政府签订合同,每年以保底价收购这些农产品,从而解决农户担心的销售和价格不稳定问题。

织金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祝武峰是花都“输送”至织金的干部,他向笔者介绍了目前的这种模式下贫困户和农户如何增收:“以种植南瓜为例,现在这个公司带动了全县30个乡镇的贫困户农户种植10万亩南瓜,每亩平均产南瓜5000斤,今年商品南瓜0.36元/斤保底,次品南瓜0.25元/斤,去掉成本600元每亩,按照两者比例为7:3,每亩地的纯收入是1362元,之前植普通玉米每亩地大概只有350元的收入,增收效果显而易见。”

2产业项目引入,贫困户就近就地就业

引入企业,对促进贫困户就近就地就业作用明显。目前农耀公司在织金县三甲街道裕民村建有一个集加工厂、分拣质检中心、研发中心、冷链物流配送、展示展销区为一体的农业全产业链项目,能解决长期务工400-500人,该项目预计今年8月投产。现在,就在大棚种植基地,已开始有不少贫困户及当地农户进入企业工作。

潘虹是五星村人,今年40岁,在五星村种植基地已工作了半年。每天,她会走20分钟路程到种植基地,工作内容包括松土、浇水等等,每天工作9个小时,一个月拿到约两三千元工资。“比以前轻松多了,之前在工地上,干的都是体力活,一天100元,还不能天天有事做,这里只要来了就有活干。”

潘虹家里四口人,丈夫身体不好只能在家做做家务,两个儿子,一个正在上大学一个读高中,她是目前家里唯一的劳动力。“在附近就能找到这个收入的工作,很不错了,家里还有老人,方便照顾。”潘虹以前到过江苏打工,但因为离家太远不方便照顾家庭,她又回到织金,最终找到了这份工作。

正如潘虹这样,当地项目具备“造血”功能,摆脱贫困才有出路。花都和织金黔西两地推进对口帮扶进程中,坚持把产业合作作为扶贫协作的主攻方向。笔者从花都区协作办获悉,2018年花都为织金县引进产业项目4个,共投资1.40亿元,到位资金4375.3万元,企业带动贫困人口脱贫数3055人,其中吸纳就业208人,通过利益联结机制带动脱贫数2847人,为黔西县引进蔬菜和食用菌种植、饲料加工、制鞋、家具制造等产业项目6个,合计投资总额达4280万元。

3“互联网+消费扶贫”,精准帮扶贫困户脱贫

“互联网+消费扶贫”是依托互联网技术的一种新型扶贫模式。4月20日周末,由花都区民主党派、社会团体、爱心企业、爱心人士组成的爱心联盟,到达黔西县花溪乡沙坝村,他们近距离接触贫困农户,并了解当地的优质农产品。

牵线搭桥的是贵州天之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这是黔西县的一家企业,依托2017年在花都成立的贵州绿色农产品广州分销中心及产销联盟体系,目的是为将贵州农产品推销出去。“我们计划以高于当地市场价20%的单价向贫困户收购农产品,采购量总金额不低于脱贫标准,爱心人士通过我们建立的平台下单后,平台在签约贫困户家挑选产品,分拣、包装之后由快递配送上门。”项目的负责人曾超介绍。

项目开始选择的试点村就是沙坝村,这是花溪乡的贫困村,也是花溪几乎唯一具备规模种植条件的村。“我们计划寻找有生产力的贫困户八十户,建立档案,与农户直接签约。”曾超介绍,按照规划,消费者可以购买固定的套餐,套餐内包含有十种以上当地的特色农产品,平台每周会送一次新鲜产品上门。这是“‘互联网+消费扶贫’”的一个实践。

“我们企业是从事大健康产业的,希望来这里寻找一下有没有优质的原材料产品。”深圳一公司负责人游先生是爱心人士中的一位,他在现场“相中”了竹荪等作物,打算回去研究后再加工引入。

花溪乡沙坝村是花都于黔西、织金展开“互联网+消费扶贫”推动精准扶贫的一个样本,花都区协调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花都支持建成的贵州农特优产品广州分销中心自投入运营以来,目前已经实现销售额4.9亿元,互联网精准扶贫,正让越来越多的毕节产品走出乌蒙山地区。此外,花都区发动广州销售龙头企业,组建“同心黔行”产销扶贫联盟,2018年产销扶贫联盟采购金额1499.8万元,销售金额1753.6万元。

广东人去毕节旅游部分景区免门票

花都区也积极推介两县的旅游资源,去年8月,织金县旅游推介会还走进广州花都,推介织金旅游资源。春日时候,在织金瑰丽多姿的喀斯特地貌特色景观———织金洞里,游人如织,有来自广东的游客,对奇特的景观赞叹不已。

此前,毕节市出台政策,下辖所有国有景区对广东省籍游客免景区门票(包括法定节假日),广东籍游客凭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即可享受当地景区门票减免。

文/摄影:蒋臻李思清花宣

新闻推荐

广州举办“广州榜样”发布活动四人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扫码了解详细获奖情况广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何道岚通讯员穗宣)这是授予劳动者的最高荣誉,也是迎接“五一”的最高礼赞。...

 
相关阅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