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官号,以中国商人命名的美国商船

深圳晚报 2019-04-30 09:41

▲大约是1850年,一位画家创作了这幅《浩官号快船》油画。

梁二平

今天的人,除了度假,没人能接受乘船这种交通方式了。实际上,古人对帆船的航速,也有忍受不了的时候。

19世纪中叶,西方对中国茶叶需求大增。1817年至1851年间,英国进口茶叶的价格涨了7倍。此时已学会品茶的西方人,不仅需要大量的茶叶,而且需要更新鲜的茶叶。但老式帆船,从中国运茶叶到英国或美国,都要航行半年多,新茶到岸时,都变成了旧茶,这样的航速让人实在无法忍受,对风帆快船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有一则故事将A·A·劳·兄弟公司描绘为开启快船时代的先驱。那是1843年的某一天,这个兄弟造船公司驻广州的贸易代表威廉·劳和他正在怀孕的妻子,乘船从广东出发回纽约,同行的还有保罗·琼斯号的船长纳撒尼尔·帕尔默上尉。这是一段非常缓慢又令人沮丧的回家旅程。为了发泄他们的沮丧之情,帕尔默上尉将一块木头雕刻成他心目中认为的远洋商船应有的样子,他将其定位于“比任何漂浮的东西都航行得快的帆船”。他将自己的平底船创意和著名海军建筑师约翰·威利斯·格里菲斯有关剪刀型首柱的创意结合于一体,完成了一艘新型快船船模。当船甫一到达纽约,他们就带着新设计船模去了A·A·劳·兄弟公司。这个设计在那里被进一步地发展,最终于1844年由“布朗与贝尔”船厂建造出来。纳撒尼尔·帕尔默上尉,也因此变成了A.A.劳.兄弟公司的船舶顾问。A.A.劳.兄弟公司为了纪念一年前去世的广州贸易伙伴浩官,特将此船命名为“浩官号”。

这个“浩官”非同小可,他就是广州十三行的总商(实际兼任“海关总管”)、怡和行的老板伍秉鉴,当时的“中国首富”,亦说是“世界首富”。说来“浩官”一名也很传奇。伍秉鉴乳名叫亚浩,其父伍国莹,早年在广州潘家同文行做账房。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在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扶持下,伍国莹建立起自己的商号——怡和行,并以儿子乳名起了“浩官”这个商名,后来被伍秉鉴沿用。“官”作为人名的一部分,也是一种尊称,代表一个人的社会地位。远道而来的西洋商人误以为“浩官”是伍秉鉴的真实姓名,就称其为“Howqua”,而约定俗成。这个名字,后来进入了外国人的诸多商业文件之中,加上“浩官”和怡和行在国际商圈的名气,令“浩官”声名远播,成了发财致富的同义词。A.A.劳.兄弟公司将最新快船命名为“浩官号”,也是引以为豪。

伍氏家族靠茶叶贸易起家。1793年马戛尔尼到广州时,就住在他家。浩官是英国东印度公司最大的债主,美国旗昌洋行老板、后来的美国铁路大王约翰·福布斯,还认浩官作义父。据说,1832年时,浩官家拥有财富已达2600万元。2001年,美国《华尔街日报》统计“一千年来世界上最富有的50人”,其中有6名中国人,分别是成吉思汗、忽必烈、刘瑾、和珅、伍秉鉴和宋子文,其中只有伍秉鉴是商人。

浩官号下水后,第一站就是广州,这首艘新型快船打破了以往商船,从纽约到广州的纪录。大约是1850年,一位画家创作了这幅《浩官号快船》,这是我们能看到的浩官号最早的形象,船首与首柱采用了剪刀型,船头斜首桅扯起了三角帆。1864年8月15日,浩官号从横滨启航前往纽约,但此后就没了消息,据说是在台风中沉没了。

虽然浩官号消失了,但它直接催生了快船时代的到来。1845年,约翰·威利斯·格里菲斯,在浩官号的基础上,设计出的彩虹号(Rainbow)在纽约下水。它从广州到纽约,只花了88天,打破了以往的纪录。这种快船即是后来人们所说的“飞剪船”,彩虹号被公认为世界上第一艘真正飞剪式帆船。

“飞剪船”得名于它独特的剪刀型首柱,能在海上劈浪,遂有“飞剪”之名,它最大特征也在于船头,船头是空心的;首柱向外伸出的斜杠,可在船头多悬几面支索三角帆。它的第二个特征是,船型瘦长,长宽比一般大于6:1。其三是船帆面积特别大,船上多采用3根至4根高桅全装备帆,高桅一般为全船长度的四分之三左右,最高的达60米,船两侧还有外伸帆桁,可挂翼帆,使得帆的横向尺寸远远超过船宽。其四是,船吨位都不大,船上不加装火炮;这几项硬指标都是为保障船乘风“剪”浪而设定。

世界上第一艘真正飞剪式帆船彩虹号没能留下像浩官号这样的油画,但留下了制作彩虹号船模的宝贵图纸,成为快船史上的重要文献。

新闻推荐

广州举办“广州榜样”发布活动四人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扫码了解详细获奖情况广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何道岚通讯员穗宣)这是授予劳动者的最高荣誉,也是迎接“五一”的最高礼赞。...

 
相关阅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