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老旧小区微改造设计导则》出炉 特色营造+要素设计 让老城焕发新活力

广东建设报 2019-04-29 14:51

广东建设报讯记者谈健、通讯员穗建报道:“老旧小区微改造要有亮点,形成广州特色,实现老城市新活力。通过培训,理念更新,战斗力更强,大家统一思想、统一标准、统一思路,用三年时间把在册的779个老旧小区改造完成。” 4月23日,在全市老旧小区微改造业务培训会议上,广州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黄成军对全市老旧小区改造提出要求。各区老旧小区微改造工作牵头部门、相关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共约200人参加了会议。

此次培训会传达了中央、省、市有关老旧小区微改造政策,介绍了2019年老旧小区成片连片改造新思路,解读了最新《老旧小区微改造设计导则》(以下简称《导则》),全力推进广州市老旧小区的改造。

聚焦“四重点”,落实“点线面”

据介绍,为实现老城市焕发新活力,广州通过统筹、聚焦、推进路径,编制了专项规划,聚焦“四重点”,落实“点线面”,明确了三年分三步走的改造思路。

聚焦“四重点”。一是通路径:加强公共服务设施、绿道蓝网、慢行系统的衔接,促进公园绿地开放共享,增强公共空间有效连通,提高可达性和系统性,形成完善的公共空间体系。二是简设施:优化精简灯杆、护栏、广告栏等城市家具配置,推广综合杆等技术,推动市政设施小型化、隐形化、一体化建设,促进公共空间视觉清朗。三是增绿量:加强疏解腾退空间精细利用和边角地整治,促进留白增绿、见缝擦绿、拆墙见绿、拆违还绿,不仅要提升绿化数量,更要提升绿化质量。四是提特色:加强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挖掘场所传统文化底蕴,赋予时代气息,推动形成街道文化品牌和社区文化特色。

落实“点线面”。点,即社区支点:围绕老旧小区公共空间及公共设施节点“精准施策”,优先开展口袋公园、公共厕所、菜市场、中小学及幼儿园、社区停车场等“社区支点”的环境品质提升工作,呈现街区人居活力。线,即特色路径:策划及实施特色文化路径,串联沿线节点景观,完善标识系统和无障碍设施,重点打造舒适安全的慢行空间和特色各异的文化体验场景,彰显街区文化活力。面,即一体化街区:以街区为实施单元,构建可以复制及推广的城市空间改造模式,联动企事业单位,盘活闲置地块,推动停车配建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社会资源一体化、景观风貌一体化等多个“一体化”建设,促进城市发展,实现经济活力。

老旧小区改造目标“一区一景”

老旧小区是城市的成长印记,曾经承载着人们对生活最美好的追求与向往。据介绍,《导则》提出了品质小区、文化小区、智慧小区三大愿景目标。

《导则》要求,老旧小区改造要有特色,挖掘小区历史文化、自然环境等方面的个性特色资源,以“一区一景”为目标,在完成老旧小区基础性改造的前提下,进一步打造内涵丰富、各具特色的小区风貌。为此要以小区文化特色建设为目标,以案例解读的形式,进行品质化、精细化设计导引。

在要素设计方面,根据老旧小区的改造先基础、后提升的原则,改造要素分为2个板块、9个分类、共60个要素。

城市风貌改造方面,“一带两轴多廊”景观空间,打造多条景观廊道;串联重点景观节点;城市景观视廊、城市第五立面管控,构建云山珠水相望的城市景观视廊,加强城市第五立面管控。

在城市色彩设计上,对骑楼街色彩及沿山界面色均有导控,控制范围界定:以越秀山为中心,1.5公里半径为半径结合自然环境、路网,划定沿山界面色彩控制范围。重点地标控制:范围内的电视塔、西汉南越王墓、中山纪念堂、市人大市政府4个地标为主要地标。

新闻推荐

整洁舒心换新颜

锦绣半岛社区人居环境越来越好锦绣半岛社区成功创建市级容貌社区锦绣半岛社区位于南浦岛西北角,下辖锦绣半岛银湾...

 
相关阅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