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 广州海关为高水平对外开放蓄力护航
广州海关关员在南沙港对“中海海王星”国际货轮进行监管。韩建全摄
广州海关为第125届广交会提供现场咨询服务和开展巡展监管。曾立波摄
报关单、报检单合并为一张报关单,进出口企业“一张大表”申报,原报关、报检共229个申报项目合并精简至105个。新一代海关信息系统的综合业务功能率先在广州海关启动试点,逐步实现“统一作业系统”。关区66个货管现场全面铺开“查检合一”联合作业,14个单位开展“多查合一”作业试点。“线上海关”对接检验检疫业务,308项业务实现在线办理……一年来,位于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城市的广州海关大力推进关检业务深度融合。
2018年4月20日,原出入境检验检疫系统统一以海关名义对外开展工作。同日,企业报关报检资质备案合并为海关进出口货物收发货人、报关企业备案。新海关建设发展翻开崭新一页。一年来,广州海关坚持服务贸易便利化,使机构设置更加科学、职能分工更加优化、权责划分更加明晰、监管服务更加高质、运行管理更加高效,推动改革红利充分有效释放,企业民众获得感进一步增强。
惠企举措让营商环境更优良
在广州市政务服务中心,前来办事的企业注意到,原来在广州市内不同地点办理的14项海关行政审批业务,已经集中在一个窗口办理,而且压缩至12项。依托“线上海关”“单一窗口”,广州海关实现了101项政务服务事项线上办理和42种进出口环节监管证件联网核查,群众足不出户就可办理业务。一年来,广州海关新增报关资质企业9572家,其中通过无纸化系统办理8117家,占84.8%。
今年3月,广州海关聚焦“提时效、降成本、简单证、优流程”,推出新一轮25条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措施,大力支持地方口岸营商环境优化,促进外贸稳定增长。
3月25日,广州海关率先启动原产地证书自助打印改革试点,签发全国首份企业自助打印原产地证书,关区逾1.5万家备案企业共享改革红利。据统计,一季度广州海关共为出口企业签发各类原产地证书12.33万份,货值41.25亿美元,帮助企业享受进口国关税优惠约1.92亿美元。
为帮助进出口企业“轻装前进”,广州海关继2018年在南沙海关试点,将口岸检验检疫查验作业没有问题集装箱货物的吊装、移位、仓储等费用,纳入口岸查验配套服务费改革范围。2019年,相关改革推广至关区内所有口岸,继续推动整合降低报关服务和检疫处理收费。
为有效破解中小企业纳税融资难题,广州海关相继出台“第三方企业增信担保”“集团财务公司担保”和关税保证保险等新型税款担保模式,关区近四分之一的应税进口报关单使用税收担保的方式通关,3000余家企业进出口货物因此受惠。
“智慧海关”让口岸通关更便利
4月24日,广东新宝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出口的一批家用电器在顺德新港申报出口,经过海关监管系统与港口信息系统的交互,货物集装箱在经过卡口信息识别后“秒放行”……
货物通关的“无缝对接”在广州海关已成为常态,顺德新港“智慧码头”就是该关“智慧海关”建设的内河码头版本。广州海关着力打造水、空领域的关企交互信息化平台,推动机场、码头实现无纸化作业、智能化管理和物流“一站式”服务,提升物流运作效率和通关便利化水平。
广州海关着力打造“智慧海关”样板间,货物通关、邮件通关、快件通关、政务服务、智慧税管、智慧风控等“智慧海关”样板间已落地成形,以南沙智慧海港、机场智慧空港、佛山智慧码头为重点区域集成优化的各板块功能集约发展。加强大数据、人工智能应用,提升国门安全风险甄别和风险测量能力,在确保风险“管得住”的同时,实现便民利企“通得快”。
通过完善“互联网+海关”一体化平台,广州海关推进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深度对接“单一窗口”,关区应用覆盖率达到100%,企业办理跨部门通关业务“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
今年一季度,广州海关进口整体通关时间34.85小时,较全国海关短11.49小时,同比压缩52.69%;出口整体通关时间3.24小时,较全国海关短1.74小时,同比压缩52.84%。
创新机制让大湾区发展提速
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规划纲要日前出台,广州海关发挥区位优势,为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竞争力,更高水平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拓展新空间,注入新活力。
香港赛马会从化马场项目是粤港合作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重要项目。广州海关构建国际赛马检疫及通关新模式,加强香港与内地在马匹、饲草饲料、兽药、生物制品等进出境检验检疫和通关等方面的合作。
比如,创新“一次审批、多次往返”“暂时进口、全时隔离”“共同监测、共享结果”等措施,开创赛马跨境移动检疫监管新模式。采用车辆全自动消毒通道和体温全自动检测通道,运马车辆从进入马场开始到马匹进入指定马房,全程实现“无感”查检。香港赛马“进驻”从化马场以来,目前常驻马匹200多匹,每月进出口马匹近300匹次。
4月23日,位于广州国际生物岛内的华南生物材料出入境公共服务平台试运营满一周年。目前生物岛内已聚集生物医药注册企业300余家,辐射华南作用初步显现。广州海关创新监管模式,提供绿色通道,助力生物医药货物快速通关。今年截至4月20日,广州海关在平台共监管进口生物医药货物货值人民币2.1亿元,已超2018年度总货值的60%,增势明显。
在广东自贸试验区南沙新区片区,广州海关推出食品安全便利通关新模式,对港澳原产食品结合企业诚信和货物风险实施分类监管,符合要求的货物70%以上实现审单放行。深化“CEPA食品”检验监管新模式,将港澳政府主管部门出具或认可的官方证书、原产地证及其他合格证明材料纳入海关合格评定体系,实施“产地证明+符合性评估+风险监控”,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推动大湾区食品快速流转。
港澳食品进入内地,内地食材也出口港澳。位于清远市的金富叶(清新)温室种植畜牧有限公司种植基地内,8000平方米室内种植的蔬菜长势喜人。在清远海关的支持引导下,该公司产品质量稳步提升,近一年供港鲜豆苗142批,重511.2吨。目前,清远共有备案蔬菜种植基地24家,备案出口禽类养殖基地10家,清远鸡、蔬菜、竹笋及英德红茶、英德红糖、鲜乳等优质特色产品在粤港澳大湾区打响了名号。一年来,有23.8万吨供港澳食品在广州关区口岸出口,货值近6.26亿美元。
精准监管让国门防线更安全
今年1月17日,广州海关隶属广州邮局海关在对一批由日本进境的邮包进行监管时,发现一个申报为“模型”的邮包内实物为13件象牙制品,净重4.5公斤。经广州海关缉私局深挖扩线,共查获涉嫌走私象牙制品1746件、净重18公斤。
广州海关缉私局副局长郑军介绍,广州海关对象牙等濒危物种及其制品走私“零容忍”,以最坚决的态度严厉打击象牙等濒危物种及其制品走私。今年以来已成功破获走私濒危物种及其制品案件111宗,抓获犯罪嫌疑人23人,查获走私象牙、犀牛角、海马干以及违规携带进境的穿山甲鳞片、红珊瑚、玳瑁等濒危物种及其制品共计178.66公斤。
在广州白云国际机场,这里有覆盖全球46个国家和地区的86条航线,每天平均有5.2万名旅客进出境通关。广州海关升级完善旅检风险分析系统,严密部署空港口岸传染病疫情防控工作,对重点交通工具、重点人群、重点货物等实施重点精准检疫查验,通过旅客体温智能检测通道等智能化监管设备,全面做好口岸卫生监督。今年以来,在空港旅检渠道发现发热等症状旅客1899人次,同比增长29%;检出传染病708例,同比增长67%。
广州海关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全面落实卫生检疫、动植物检疫、商品检验、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管等职责,健全国门生物安全监管机制,通过建立信息集聚、优化高效、协调统一的风险防控体系,推行全链条式管理,强化职能监管、精准监管。一季度截获有害生物407种、2779种次,对14批不合格农产品实施退运、销毁处理。检验监管进出口资源与化学品类商品6598批、248.9万吨、10.3亿美元,检出不合格商品1088批、1.28万吨、2215.7万美元。
一年来,广州海关在建设发展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面对海关工作的新使命,广州海关将锲而不舍、一以贯之,深入推进“政治建关、改革强关、依法把关、科技兴关、从严治关”,以新的更大作为全力护航高水平对外开放。
撰文:昌道励关悦
新闻推荐
《永不休战》广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江粤军)这个五一,城中好展连连,无论是刻画了一个时代经典的汤小铭个展,还是见证了当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