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村貌修民宿 苗家风光引来 外乡客 开茶园住新房 村民脱贫路上奔富忙 农旅名片引来广州客人
■雨冲乡红旗村有一株千年银杏树,很多人前来观赏,也带动了周边的经济发展。
■菱角村贫困户杨富胜(左)握住张勇(右)的手,邀请他去家里喝一杯水花酒。背后是他自己的苗医馆。
菱角村的致富带头人当推37岁的村委主任杨荣苏,他是桥梁工程方向的本科生,原本在中铁旗下一家企业任职,2017年,听闻菱角村竞选村委主任一职,杨荣苏毅然辞去月薪过万的工作,回乡参选。村民需要能人挂帅,他毫无悬念当选,月薪2000元。
杨荣苏见过世面,深解喧嚣城市里人们对宁静乡野的向往,返乡前就有做民宿的想法。2018年,他精心设计改装方案,将自家十多间客房装饰一新,开门迎客。
打造菱角村农旅名片,也是天河区因地制宜为菱角村规划的发展方向,为此,天河区投入45万元,资助15名农户改建民宿,改造项目均与村内贫困户有利益链接。
天河区扶贫干部对杨荣苏的民宿赞不绝口。张勇主动联系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邀请师生来菱角村写生。但杨荣苏接到他的电话并未当真,“张副县长让我预备接待97个人,我根本不信。”他没法相信真有这么一张“大单”,“常有朋友承诺帮忙推介咱菱角村的民宿,只有他当真去做了!”
所以,当一大队广州师生鱼贯涌入庭院时,杨荣苏傻眼了,“我没做足准备,最多接待50人,剩余客人只能分散到村里其他民宿。”他说,广州客人通达,对“新手”的服务不周非常理解,“住了整整16天,跟乡亲们相处得特别好,画画、学作蜡染,每天都喜气洋洋。”道别前夜,杨荣苏在自家庭院举行晚会,看过苗族鼓舞,品过苗家水花酒后,夜色渐浓,欢笑的学生们突然落泪,“我老婆也跟着哭,最后就是很多人流眼泪,舍不得分别。”
一次写生,为菱角村留下超过15万元的消费款,这些钱直接支付给提供住宿和餐饮的农户,增加了他们的收入。
“以前是催不干,现在自己干。”杨荣苏笑道,广州的“大单”生意让乡亲们对农旅充满希望,现在很多人洗墙置床,喜开民宿。同时,天河区也投入帮扶资金,在村外兴建经济型小酒店,“村里的接待力量强大了,希望有更多广州客人来看看!”
苗药文化也是菱角村想要呈现给游客的亮点,在天河区协作办的资金帮扶下,精通苗医的贫困户杨富胜有了自己的苗药馆,前来求医问诊的人越来越多。他也会在闲暇采些山珍晒干,售给游客,“我们已经脱贫了,谢谢广州的干部,谢谢广州的客人!”身有残疾的他用力挺直腰杆,表达谢意。
【红旗村】
伤残无房户住进新房
雨冲乡红旗村将谢意立在村口,“抓环境带旅游东西协作传帮带富百姓欢,新时代新农村广黔同心乡村振兴民心振”,一副对联镌刻在两块长长的木板上,端端正正立在路中。
57岁的安永开是红旗村无房户,如果不是高空跌落致残,他还想在浙江的工地干几年,攒够盖房子的钱再回来。意外摔伤后,他与妻子的回乡计划不得不提前,他们辛苦多年留下的一点积蓄,在旷日持久的治疗中消耗干净,“没有安置房,我们真没地方住。”安永开在白墙青瓦的安置房里住下,安心养伤。安置房配套入户路和院坝硬化,安永开的门廊处还特意打了斜坡,方便他上下。
在雨冲乡,有77个无房户因安置房免于栖身无所,天河区在该项目投入帮扶资金320万元,每户补助3.5万元,受益农户有357户724人,其中贫困户61户173人。此外,天河区还投入163.8万元用于民房改造民宿,和菱角村施行的政策一致,被改造的21栋民房民宿,利益联结38户贫困户,采用“保底分红+效益分红”模式(保底分红:每户每年1000元;效益分工:经营主体将投入扶贫资金当年收益的49%分给贫困户)共享发展。
安永开的妻子在天河区投入1725万元打造的茶园里务工,仅务工收入一项,已经让他们稳定脱贫。“一年种,百年收,利长远。”杨兴发站在茶山上,语调里带着自豪,“四面八方,你能看到的地方,全是茶苗。”
站在高处,目力所及,山坡上梯田里,迎风摇摆着的都是茶苗。这是天河区在产业长短结合的布局中安排的中长期产业。杨兴发告诉记者,种茶产业是一个群策群力反复调研选出的项目,项目甄选期间试种的示范田,今年已经有收益。
绿色的茶苗,红色的杜鹃,金黄的油菜花,山风拂过,枝摇苗荡,满目生机与希望。
记者在发稿前获知,4月24日,贵州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省内18个县(区、市)退出贫困县序列。
由广州天河区对口帮扶的毕节大方县,名列其中。
新闻推荐
“喷枪绘画” 打破“架上”传统 卡塔琳娜·格罗斯个展首次到穗
艺文多棱镜□羊城晚报记者朱绍杰3月30日,德国艺术家卡塔琳娜·格罗斯的大型个展《呢喃的泥土》于广州K11正式拉开帷幕。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