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串起粤黔同心实现消费扶贫? 且看一次20小时的南瓜之旅
五星村蔬菜大棚
农户在大棚里劳作
文/图 宋昀潇 花宣 洪敏
每天临近日落时分,散落在贵州省织金县各乡村的32个蔬菜基地,将采摘600多吨的南瓜。这些南瓜被分装入袋中,运进蔬菜基地中的冷库,在3℃的气温中静置8小时后,足足需要25辆25吨级的卡车才能全部搬完,然后翻山越岭、蹚水过河,历经12个小时,跋涉1042.1公里,最后出现在广州江南果菜批发市场。
2018年,广州市花都区对口帮扶贵州省织金县、黔西县,动用专项资金5397.88万元。“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替代传统的资金捐赠,一场关于消费扶贫的大实验正在两县上空刮起,发达地区的人购买贵州产的农作物,让被扶贫者用自己勤劳双手换取尊严与收获。
A 将建南瓜全产业链园区
个大硕圆的南瓜,在进冷库运广州之前由基地农户亲手采摘,潘虹便在其中。今年40岁的她是织金县五星村的村民,同时也是五星村蔬菜基地的工人,从早上7点工作到晚上7点,每工作一小时就有10元钱的收入,一个月能有3000元的收入,“可以不出远门在家门口就能赚到钱,我买的新衣服多了,孩子的生活费也不再困难。”
在五星村蔬菜基地里,蔬菜大棚连绵成片,棚内种植有南瓜、莴笋等蔬果。与以往农户个人耕种不同,织金县开始了农产品的规模化生产。
花都区派驻干部,织金县县委常委、副县长祝武峰认为,唯有消费扶贫方能助织金县摘掉“穷”帽子,而实现消费扶贫的关键,便在于引进龙头企业,让农产品市场真正做强。广州耀泓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便是由花都区牵线搭桥而来的农业龙头企业,董事长曾爱生从事农业三十多年,被业内人士戏称为“南瓜大王”。
在织金县,耀泓农业盘下了8000亩地自己经营,另与当地农户下了100000亩南瓜种植订单。
若想要农产品价值高,关键还要搭建全产业链园区,发展农副产品。以南瓜为主题,织金县还将建起总投资5000万元,占地面积68亩的南瓜全产业链园区,涵盖南瓜的生产、加工、包装、检测、物流等各个方面。园区内,有负责物流包装材料的泡沫箱厂、纸箱厂,负责将南瓜制成半成品的深加工厂,还有分拣质检中心、研发中心、并且建起全冷链物流配送,让蔬果得以新鲜出现在千里之外的餐桌上。
“我们的南瓜远销至日韩等地,普通南瓜难以远程运输,就需要企业有能力将南瓜磨粉,远销海外。”曾爱生告诉笔者,未来园区除了生产生鲜南瓜与南瓜粉外,还将生产南瓜干、南瓜面、南瓜饼以及南瓜籽油,项目年产值5亿元左右,解决织金县500个工作岗位。
B 农产品收购实现价格双轨
“我把自己叫做一线干部,执勤一线、维稳一线、扶贫一线。”在来织金县之前,祝武峰刚从部队转业至花都便被任命前往织金县冲在扶贫一线,“要说扶贫工作,最难做的是改变当地人的观念。”
织金县位于贵州中部偏西,乌江上游支流六冲河、三岔河交汇处的三角地带,在大棚里种蔬菜对于织金县村民而言,是从未听说过的新鲜事。更别说,将祖祖辈辈种植的玉米苗拔除,将地交给合作社乃至企业,由自己抑或他人改种毫不熟悉的南瓜苗、蔬菜苗。农户潘虹便直言:“村里上了年纪的人难接受,他们心里没底。”
原来,农户与公司签订合约改种农作物的模式早已有之,然而大量农作物生产后却因找不到足够市场,致使农作物滞销农户大受损失。暨南大学经济学教授梅林海指出,农产品生产周期长,并且农户与市场之间信息不对称,面对滞销,仅靠农户一家之力难以解决。
为了让村民放心,消除村民疑虑。县政府组织龙头企业实行“价格双轨”收购,以南瓜为例,按0.36元/斤兜底价保底收购,至于收购价则按市场价浮动,按照批发市场当日电子信息公布价格为准,凡超出兜底价部分,按超出部分的50%返还农户,即农户售卖南瓜,不仅能得到政府规定的兜底价还能获得按市场涨幅的收购价。
“大棚农业到哪里,哪里就能得到发展。”潘虹说,现在村里有越来越多的人转变观念,接受现代化的农业种植思想。
C 利用电商让农户脱贫致富
毕节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喀斯特地貌多见。笔者驱车前往花都区另一对口支援的黔西县,道路狭窄曲折蜿蜒,下山更是“山路十八弯”。抬头望向窗外,只见高低起伏的地面上布满密密麻麻的黑色岩石,附近农户多半“见缝插针”,将农作物种植在岩石与岩石的缝隙之间。贵州天之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曾超说,由于喀斯特地貌,黔西县等地石漠化严重,人均可耕地面积少之又少。离开了耕地的农户,要如何养家糊口解决温饱?
曾超等人或许找到了答案。他所在的天之禾公司,是一个依托移动互联网搭建起来的电商平台,在其同名的微信公众号与APP上,无论你身处三山五岳抑或海角天涯,均可在天之禾下单订购最新鲜的贵州农家菜。整个平台最受追捧的,当属乡村野菜,野生折耳根、野生香椿、野生蕨菜等等。不仅是野菜,在天之禾还有贩卖生鲜果树、刺梨、皂角米、蜂蜜等农产品。
蜂农王德全便是天之禾的签约商户,平时锄地养牛的他却因为肾病干不得粗重活,全家险些陷入“因病致贫”的困境。“养蜂简单轻松,只用下雨的时候看好蜂箱,从此不再用暴雨严寒天还要赶牛吃草了。”
去年一整年王德全家42个蜂箱产了180多斤的蜂蜜,王德全拿到了4000元,并且村里还给蜂农们发放资金补助,王德全又多拿了600元。在当地,人均年收入超过3762元即满足国家脱贫标准,王德全单靠养蜂,便比脱贫标准还多拿了1000元。
“天之禾还创新了全年套餐订购模式,每周会有快递将已经脱水拉冷的蔬菜放到装有冰袋的泡沫箱中送到用户家中。”曾超告诉笔者,“传统运送链,由批发市场到分销商最后到市场,城市人想吃到乡村菜起码要3天以上,但电商平台流通环节大大减少,农户采摘的蔬菜直接送到城市人的餐桌,既满足城里人的口欲,又让农户收入提高。”
受惠于此,黔西县花溪乡乡长顾林峰说,花溪乡全乡人口21821人,在2017年以前的贫困率在20%,今年统计为1.28%,今年年底,将实现花溪乡全面脱贫。
同场加映
让苗族绣娘 不再远走他乡
贵州省内少数民族聚居,毕节也不例外,除汉族外,还有苗、彝、布依、白等少数民族。苗族多聚居在苗寨中,走进苗寨,会看到苗族妇女手拿铜刀,蘸取熔蜡,在平铺的白布上点蜡作画。
苗族蜡染被誉为“指尖上的芭蕾”,被列入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是,由于苗绣蜡染产品耗时长,原生产品单一,缺少设计感和生活实用性,市场前景不明,祖祖辈辈传承苗绣蜡染技艺的苗家妇女难以此维持生计,不得不放弃了苗绣蜡染手艺外出打工。
以织金县为例,下辖544个行政村中,约有4万个会蜡染的绣娘、其中有7000个建档立卡的贫困户,而在全织金县13.3万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有半数为女性。如何让苗家妇女手中蜡笔变为致富之笔?花都区多方寻找、四处奔波,终于与广州本土著名电商平台唯品会一拍即合,成立“唯爱·妈妈制造织金苗绣和蜡染合作社”,与织金县签订1000万元的订单。订单中,有手表表带、真丝衣物等等,绣娘在家中刺绣,一天便能拿一百多元。
能靠自己勤劳的双手脱贫致富,还能照顾家里的老人小孩,越来越多在外务工的苗家妇女回到家乡重操这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技艺。
新闻推荐
□陈玉霞希望“双方和解”四个字越来越少。没有矛盾,就不用和解。希望房企珍惜品牌价值,尊重消费者,尊重市场,才能赢得更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