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关爱打通戒毒康复人员“回归路”
图片说明:荔城街通过禁毒专干、禁毒社工,搭建遍布辖区的帮教工作组织网络,积极破解吸毒人员重新融入社会的难题,让一个个染毒家庭的生活恢复往日的宁静、和谐、幸福和快乐。禁毒社工会针对辖区吸毒学员的不同情况,采取上门家访、面对面交流咨询等形式,耐心细致地为社戒社康人员及其家人做心理疏导,宣传禁毒知识。
谈起禁毒工作,一般市民会想到英姿飒爽的缉毒警察抓捕毒贩的惊险场面。但在我们身边,其实还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为禁毒奋战,不同的是他们用执著、耐心、关爱,将那些迷途人员带回到正常的生活中来,给他们带来重生的希望。他们还不厌其烦地上门劝导社戒社康人员定期验尿,帮助他们融入社会,成为社戒社康人员回归正常生活的“明灯”,他们的名字叫——禁毒专干和禁毒社工。
据介绍,荔城街共有禁毒专干46名,禁毒社工26名,按1名禁毒专业社工对应8名社康社戒人员的比例,重点跟进首次吸毒人员帮扶以及社戒、社康人员及家人心理疏导工作。禁毒专干和社工每月走访关爱对象,有效地降低吸毒人员复吸率,提升了康复人员的就业率,对吸毒人员与家人关系、社会关系的修复起到积极的意义。2018年,街禁毒办组织禁毒专干、禁毒社工对辖区30户吸毒人员进行走访慰问;禁毒社工开展个案跟进99个,共成功家访了社康社戒人员54人,成功帮助19名社戒社康人员实现正常就业。
文/记者龙永辉图/记者谢锡权通讯员石诗敏
禁毒专干“以心换心”
马指导员是一名荔城街禁毒办禁毒专干,从事荔城街禁毒工作三年多以来帮助吸毒人员多达140多名,谈及如何做好吸毒人员的工作,马指导员表示,要用“用心、关心、耐心、交心”的工作态度来换取吸毒人员的配合。
阮兄是一名荔城户籍的社康人员,吸毒让阮兄妻离子散、母亲忧心忡忡。阮兄从强戒所出来后,对禁毒专干上门家访、验尿等行为非常抗拒,即使禁毒专干联合民警一起上门要求定期验尿,也同样遭遇闭门羹。
为此,马指导员不怨其烦屡屡登门拜访,在多次上门遭受拒绝后,马指导员也给阮兄留下一句话:“你可以不验尿,我相信你,政府也相信你,你可以骗得到的人都是相信你的人。”正是马指导员一句掏心掏肺的心里话,换来了阮兄的转变:定期验尿,向禁毒专干、禁毒社工袒露吸毒心路历程,学会理解家人的感受,生活上积极向上,成功就业,远离“损友”。阮兄的转变,令其离异的妻子看到希望,回归家庭、复婚,恢复一个正常的家庭的和谐、幸福。
说起三年多来的工作经验和成就,马指导员也颇有感触,现在管控的30多名社戒社康人员中,超过七成已实现成功就业,看着他们转变、回归家庭,作为他们的“盟友”,感到无比的欣慰与喜悦。他说,在日常生活中,早与和一些社戒社康人员成为朋友,“他们非常信赖我,我也比他们的家人更加了解他们。戒毒非一念之间,也非吸毒者一人之力能够完成,所以需要家人、包括专干、社工在内的社会力量的帮助。希望戒毒者的家人与政府站在一起,不抛弃、不放弃,用包容的心去理解和接纳戒毒者的戒毒历程。”
同时马指导员也告诫年轻人,一入毒门深似海,一旦沾上会给家庭带来毁灭性的打击,千万不要好奇害死猫。
社工积极协助解决实际困难
为了准确地了解社戒社康人员的生活现状,引导他们回归社会,荔城街通过招标引进的大德社工机构,26名禁毒社工会针对辖区吸毒人员的不同情况,采取上门家访、面对面交流咨询等形式,耐心细致地为社戒社康人员及其家人做心理疏导,宣传禁毒知识,同时,禁毒社工通过整合社会资源,协助学员处理家庭问题,改善家庭关系,回归和谐安稳的生活。
案例一
荔园片区的坤哥,在朋友的引诱下开始吸食毒品,被强制隔离戒毒。当强戒出来后,家中只剩下他一个有劳动力的人,年迈的父母和失去父亲的侄子侄女等待他撑起一片天。刚出来的坤哥,面对家庭、生活的压力感到非常迷茫,毫无目标方向。禁毒社工张耀丹上门家访,了解到坤哥的家庭、个人能力、期望、身体等情况后,为他制定就业目标,向其提供就业信息,讲解应聘注意事项等,还积极联合街道相关部门,了解就业信息。在今年3月,坤哥成功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担负起赡养家庭的责任,令其找到生活的方向与希望。“当我处于看不到希望又想沉沦时,是社工的不怨其烦地开导,帮助我树立重新投入工作的信心。”坤哥对记者说。
案例二
在西园片区的一个高知家庭中,其独子阿伦染上毒品后,被父母重重隔离与管制,禁止其外出、禁止其与孙女接触、交流,父女之间的疏离彷如陌生人。阿伦总感到被家庭抛弃,非常抗拒与父母交流。同时父母极其不能理解阿伦曾经的吸毒行为,认为阿伦一辈子只能与毒品为友,家庭关系不时剑拔弩张,引发激烈的争吵。社工罗熙琦上门了解情况后,耐心细致地做阿伦的思想工作,同时也向其父母讲解戒毒人员的心理、戒毒过程的注意事宜,希望他们能理解和包容阿伦,让阿伦顺利度过三年社戒阶段,回归正常生活。阿伦喜欢表演魔术,邀请阿伦参加社工机构活动时,鼓励阿伦表演魔术,并赞扬他,向他学习魔术等,提高阿伦的自信心。在社工的关心和劝解下,阿伦与家人关系逐渐改善,父母对其正常的社交行为给予支持,也让孙女与父亲进行短途旅行,增进了父女之间感情。“以前父母把我当怪物,当做需要隔离、关禁闭的动物,是社工的上门劝告,我才重新得到家庭的温暖。”阿伦说。
案例三
因为妻子的病逝,西城片区的阿诚不堪压力染上了毒品。强戒出来后,阿诚发现,自己难以保障年迈的母亲和年幼的女儿的生活,加上周围邻居的指点和远离,阿诚感到非常沮丧与自卑,终日闭门不出。社工张耀丹和专干巫永群上门家访,感到阿诚在家中气氛压抑,与家人交流甚少,且缺乏朋友。为了开导阿诚,张耀丹积极鼓励阿诚前来参加社工机构举办的茶话会、慰问会,通过参加活动,增加与外界的接触,慢慢打开阿诚的心扉。约半年后,阿诚向社工和专干坦诚家中经济情况,希望社工和专干能够帮助他申请低保。在社工和专干的帮助下,阿诚同时也符合申请低保补助的条件,在去年成功申请了低保,保障了阿诚一家人的基本生活。
对于禁毒人民战争,需要缉毒警察的英勇打击,更需要不断完善帮扶机制帮助特殊人群回归社会。正是如马指导员、罗熙琦、张耀丹这样的禁毒专干、禁毒社工,形成了遍布辖区的帮教工作组织网络,积极破解吸毒人员重新融入社会的难题,让一个个染毒家庭的生活恢复往日的宁静、和谐、幸福和快乐。今年以来,荔城街涉毒警情同比下降73.3%,新增户籍吸毒人员同比下降18.2%,首次吸毒人员复吸率为3.5%,下降幅度高于全区平均水平。受访的禁毒专干和禁毒社工,他们不约而同地提出一个希望,希望社会、大众能够给予戒毒人员更多的理解、支持,对他们多一份关怀,多一份接纳,尽可能地给他们更多的就业机会,帮助他们巩固戒毒成果,让他们回归社会后对未来充满希望。
(文中所涉戒毒人员均为化名)
■记者手记
一入毒门深似海。戒毒人员解除强制隔离戒毒回归社会的那一刻起,矫治、监督、引导的职责就会从戒毒所转移到家庭、社区和所在地派出所。现下的社会喜欢给各种各样的人贴标签,戒毒康复人员走出戒毒所时面临着很多的忐忑不安,很迷茫。他们大多数人不清楚该怎样适应社会,会不会遭遇各种歧视的目光?能否正常就业生活?对普通人来说很正常的事情,对他们来说则困难万分。这时,不仅需要禁毒专干和禁毒社工的开导,更要多个部门联合起来共同作战,帮助他们回归正常生活,只有避免更多的社戒社康人员陷入“吸毒——戒毒——再吸——再戒”的怪圈,才能彻底解决高复吸率、低操守率的问题。
新闻推荐
信息时报讯(记者欧嘉福通讯员成广聚)昨日,广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增城区城管局联合教育部门在增城区青少年宫举办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