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发布30部历代经典名著
东汉杨孚《异物志》;晋代嵇含《南方草木状》、葛洪《肘后备急方》;宋朝方信孺《南海百咏》;明朝陈献章《白沙先生至言十卷》、湛若水《湛甘泉先生文集》;乃至清代屈大均《广东新语》、郑观应《盛世危言》、康有为《南海先生大同书》……历时将近一年的“广州30部历代经典名著”评选活动落下帷幕,30部历代“广州造”名人巨作近日入选“广州历代经典名著”并正式发布,成为主办方献给第4届“广州读书月”广大读者的文化大餐。该评选由广大市民推荐从汉代到1911年间的文学、文化与学术名著,并经过各界专家评审,结合网络投票得出。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黄丹彤
30部名著跨越时间近两千年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了解到,主办方此举旨在充分发掘优秀文化的广州元素,系统梳理广州深厚的传统文化资源,宣传岭南、广州传统文化的历史脉络和发展进程,为读者提供更加丰富的精神文化食粮。历时将近一年的策划评选,书香羊城全民阅读活动组委会办公室从2018年6月就开始组织策划“广州历代经典名著”推荐活动,经过广州文史研究馆、中山图书馆、广州图书馆、中山大学、广州出版社等单位古籍文献领域专家的推荐评审,并综合市民票选意见最后慎重出炉。
记者看到,这30部名著,跨越的时间,从东汉到民国,差不多两千年,题材内容从博物到医药,从历史到地理,从文学到思想,多种多样,无所不包。作者群体,从海珠区下渡村的杨孚,到新会的陈献章、增城的湛若水,从番禺的屈大均,到南海的招子庸,到顺德的梁廷枏,从珠海的容闳,到中山的郑观应,从南海的康有为,到新会的梁启超。这些都是广东地区的大儒名士,是岭南文化的核心,是我们的骄傲。
专家指出,广州作为一座有2200多年历史的古城,在数千年的发展进程中,产生了许多在全国有重要影响,值得后人景仰的名人,留下了一部部优秀的经典著述,其中有不少著作在中华文化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特别是广州作为岭南文化的发祥地,海上丝绸之路的发源地,民主革命的策源地和改革开放的前沿地之一,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展现岭南文化区域色彩
经典名著见证广东文化发展
此次30部经典名著,除了传统意义上的名著之外,还强化了岭南文化的区域色彩。番禺屈大均是明末遗民,品行高尚,他的诗歌充溢着爱国的情怀,他的地方史著作《广东新语》与文学汇编《广东文选》,贯注了他的一腔热血。南海招子庸的《粤讴》,搜集了大量珍贵的地方歌谣,是了解岭南文化、亲近广府人民灵魂的途径之一。
广州是岭南文化的中心地,历史悠久,人文荟萃,通过开展历代经典名著的推荐活动,可以让读者重温经典,和古人对话,通过翻开那一页页泛黄的书页,去品味岁月无声的启迪,把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推动岭南文化创新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通过对广州历代经典名著的梳理,也是进一步梳理前人各种知识、经验和智慧,为未来发展提供启示。重温典籍,为思想注入更多正能量。
记录名人志士心路历程
从广州历代经典名著的发布,也可以看到广东的成长,融入了全国精英的心血。《南方草木状》的作者嵇含,是竹林七贤之首嵇康的哥哥嵇喜之孙,由嵇康的儿子嵇绍抚养长大。嵇含做过广州刺史,他们一家都富有才华而命运坎坷。这里面有很多精彩而心酸的故事,值得大家通过阅读去了解。
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女士关于青蒿素的灵感有许多来自葛洪的《抱朴子》。葛洪,与其叔公葛玄并称“仙翁”,主要的事迹是在广州越秀区、南海与罗浮山上,炼丹学医,治病救人。
清代做过两广总督的阮元创建了学海堂(现在的广州一中)。阮元文武双全,同时又善于招揽人才,推动文教。同时也做过云贵总督,在昆明也可以看到很多他遗留下来的文化古迹。阮元被誉为三朝阁老、九省疆臣、一代文宗,对岭南乃至整个中国文化的发展有不可磨灭的贡献。
陈献章与湛若水两人是师生,他们分别也是王阳明的老师与朋友。王阳明的墓志铭由湛若水撰写,两人关系非常要好。在那个年代,陈献章和湛若水的学问与名声不在王阳明之下。多了解这对师生,对学习了解王阳明心学、学习岭南文化,大有帮助。王阳明强调知行合一,而广东人也特别重视行动力,这其中大有渊源。
康有为和梁启超这对师生,通过阅读他们的《大同书》与《饮冰室自由书》,以及康有为的《广艺舟双楫》,和梁启超的《李鸿章》,会发现这些大思想家有趣和感性的一面。
梁廷枏、容闳、郑观应从年龄上是三代人,但都是珠三角地区成长起来的名士,他们都学贯中西,具有国际眼光,是杰出的国务活动家、思想家,容闳更是留学运动之父,他们的伟大著作与光辉事迹,值得现代人学习。
新闻推荐
信息时报讯(记者谢菁菁)日前,艾尔建学院国际隆胸专家顾问团高峰研讨会暨广州美莱第四届内窥镜隆乳术专家培训班在广州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