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已有155所STEM教育试点校,每年160多名学生到大学和科研院所特训 STEM≠昂贵投入 重在撬动学习兴趣和动力

羊城晚报 2019-04-24 14:06

97中学生讲解自己的设计理念

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 蒋隽

STEM是近年来教育界的热词,是将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数学(Mathematics)多学科知识整合,提升跨学科解决问题能力为目标的教育。

近两年广州全面推进STEM教育,有何成就、经验?答案是:广州已有155所STEM课程实施试点学校,每年选拔160多名学生到大学和科研所特训。

在推进STEM教育中,需要反思的是:学校不要唯分数论,不能认为学生学无余力,STEM也许能撬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让高考水到渠成;STEM不等于资金、设备投入大,校园无处不是STEM。

成绩

已有155所STEM课程试点学校

4月20日至22日,第二届穗港澳STEM教育联盟年会暨第三届中国STEM与创客教育创新应用论坛协同创新在广州举行。广州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秘书长、广州市第二中学校长助理陈健介绍了广州市STEM教育发展情况。

陈健介绍,2018年开始,广州将中小学校开展STEM教育实验列入青少年科技教育项目,支持40余项立项,资助经费近400万元。加强STEM教育的理论实践研究,委托华东师范大学开展了“开展STEM教育与创客教育提升青少年科学素养研究”重大课题研究。

从2014年开始,每年对50名科技骨干教师培养对象进行能力提升培训。2019年,启动了中小学教师STEM教育能力专项培训活动,计划培训教师50名。

“从2017年开始,广州市启动中小学、中职学校深入推进STEM课程实施试点学校申报以及STEM课程实施研究课题申报,市教研院确定155所中小学校、中等职业学校为STEM课程实施试点学校。发挥试点学校以点带面、示范辐射作用,以研促教,促进STEM教育领域的科研成果与实践成果生成。”陈健介绍。

每年160多名学生到大学和科研院所特训

从2012年开始,广州举办“英才计划”科技特训营,每年从全市选拔160多名中学生进入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中科院广州能源所、地球化学所等20余间涉及生命科学、工程、理化领域实验室,在专家辅导下,开展跨学科整合学习和科学实践活动,并完成特定任务项目。通过科技特训,50%以上参营学生在报读大学时,考入自己科技特长兴趣专业,为未来科技成长之路打下良好的基础。

同时,在开展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中,融入相关理念,普及STEM教育。如在广州广泛开展的科技创新、电脑机器人、生态环境保护、陆海空模型及无线电制作与测向等科技教育活动中,注重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原理的教育、理解和实践成果的考核。STEM教育的理念、方法和手段,通过学生日常科技实践活动的开展,并得到很好的普及。

学科融合+合作互助,教学设计观念要转变

97中校长林黎华介绍,STEM课程的背后,是教学设计观念的转变,老师们共同备课,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的能力。体验式的学习,也会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在整个项目过程中,每一个小组都会遇到各种不可预料的问题,可能也是老师没有想到的,所以其实这也是一个师生共同学习、共同解决问题的过程,而不是单纯的教与学。”

林黎华表示,除了学科融合,合作互助也是该课程的一个重要特点。学生不是单打独斗,要合作才能完成一个项目,而这也是一个现代人必须具备的素质,“虽然学校的学习是分学科的,但生活是不分学科的,希望通过这样的项目课程,培养能够进行学科融合、学以致用的人才。”

案例

高二学生智能管理生态园

编写程序检测园林温度、土壤湿度,自动喷淋;轨道小火车自动给重点植物自动浇水;收集大数据分析生态地图数据,提出优化建议……这是科研机构项目?NO,是广州市第97中学的STEM融合课程,一门课融合了物理、生物、地理、数学、信息技术五门学科。

4月17日,记者在97中的天台花园,观摩高二年级绿英创新实验班的STEM融合课程。天台已被学生改造成了一个自动化、高科技的生态园林。

同学们的任务是对生态园进行管理布局和优化。这样一个现代化的园林,不仅要有植物,还要有自动喷淋装置和一列园林小火车。在此基础上,同学们要根据某一生物要素,结合环境地图来进行优化建议。

信息化小组的学生利用APP INVENTOR完成自动喷淋装置。他们首先检测当前土壤湿度和温度,然后用设定阈值的方法,编写程序,利用继电器控制喷淋。

园林轨道小火车由物理工程小组负责,通过工作规划小组进程、完成受力分析、设计拐弯轨道的模型或车轮形状等任务。同时还要进行3D打印,把相关配件打印出来。

数学小组则要进行数据分析统计,尝试建模。

负责老师吴智杰介绍,这门“STEM生态管理布局与优化项目融合课程”从2018年开始,需要物理、生物、地理、数学、信息技术的老师集体备课,引导学生绘制环境地图、观测数据、设计自动喷淋装置、3D打印,“通过学生分组探究、动手制作、创新思考,以达到融合学科知识,提高学科素养,培养生态创新思维并解决校园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误区

学无余力?通过STEM找到学习动力

有的校长,比较唯分数论,认为STEM课程跟考试分数没有太直接的关系;有的生源较普通的学校,则认为,学生学无余力,先搞好日常学习就不错。

林黎华表示,这些学校更应该做好STEM课程。“智力没有问题但学习成绩不太理想的孩子,是否更需要在兴趣方面引发他们的学习态度?他们的学习是否缺乏的是动力?通过STEM这样的项目,可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校再通过职业模拟招聘会等形式,引导他们做人生规划,找到自己的目标,有了学习动力,是否高考也就水到渠成了?”

投入过大?生活中无处不是STEM

不少学校认为,搞一个STEM课程,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专用硬件等。林黎华表示,这是误区。她希望校长们突破思维,“无处不是STEM,生活中无处不存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学科的运用,校园的图书馆、食堂等任何地方都可以有科技的运用和改进。”

她建议校长们,利用起校园内部各种已有的条件,“突破大家觉得受环境、场地或资金等因素限制,不能涉入的想法。”

STEM=创客教育?NO!两者有区别

在实践,STEM教育常常与创客教育联系在一起。陈建认为有必要分清两者。

“首先是概念不同。”陈建说,STEM教育是指将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数学(Mathematics)多学科知识整合,提升跨学科解决问题能力为目标的教育。“创客”则是专门用于指代利用互联网、3D打印机和各种桌面设备与工具将自身的创意转变为实际产品的一群人,他们常常在称为“创客空间”的工作场所中开展“创客活动”。

“STEM教育强调的是培养跨学科、综合型工程科技人才;创客强调的是能产出创意、创新作品(产品)的人。我们认为,开展STEM教育是培养创客、提升创客水平的有效途径和支撑。”陈建表示,STEM能开发形成独立的课程体系和教育理论,可称为“STEM教育”,在此基础上,通过“STEM+”可做融合更多学科的拓展。创客更多强调创意和实践动手。

制图/林春萍

新闻推荐

今年前三月 广州治水 问责124人 对举报违法排水行为发放奖金超36万元

羊城晚报讯记者何伟杰、通讯员市河监报道:4月23日,广州市河长办通报了近期治水工作情况及其存在的问题。据透露,今年1月-3月...

 
相关阅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