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新媒体评选:还望线上线下都努力

南方都市报 2019-04-24 06:30

众议苑

兽兽(市民)

南都大数据研究院继上周发布最新一季《广州11区政务新媒体榜》之后,2019年第一季度《广州市直部门政务新媒体榜》也于近日揭晓。“广州公安”以10篇微信爆款文量等优势继续稳守冠军,而且荣膺“季度认同号”;亚军、季军分别由“广州人社”、“广州交通”夺得,“广州人社”拥有爆款文等优势,“广州交通”依托的是一贯勤奋,连续位列三甲之列。

看完这份榜单不难发现,政务微信号/微博号的火爆程度,往往跟部门业务同市民生活的相关性/密切程度息息相关。就拿“广州公安”微信号来说,12篇文章里竟然有10篇成为10万+爆款,只因爆款文章涉及“异地办证”“驾驶证防骗”等群众关心的文章,像这类文章,应该说自带流量,不红也难。同样,交通、人社部门,也是百姓日常出行、办事最长打交道、最希望获得官方权威信息的部门。这几个部门在新媒体榜单上位居榜首,可以说并不让人意外。

更值得重视的,是此次评选暴露出某些部门官方新媒体的问题。比如某部门把单位年度工作总结,还有会议通知会议报道直接搬到微信公号上,令人怀疑他们做公号的诚意。虽然用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政务新媒体监管考核文件中,“内容不更新”“互动回应差”这些考核指标,也难以评估这类“官样文章”到底合不合格(要说“更新”他们也有“更新”,不属于“回应差”因为读者根本不想看、更别说留言),但是敷衍了事的衙门作风一览无余。实在是应该对照先进单位,好好鞠躬反省。

当然,对于受表扬的单位,也不要沾沾自喜,产生骄傲情绪。毕竟,广州市是一座常住人口接近1500万的超大城市,就算你篇篇10万+的点击量,也不过是100多个市民里有一位点开看而已。一个部门,你本来就要服务那么多人口,那么多人关注你的业务,吸引海量阅读量,是自然而然的一件事。况且,我也不赞成以浏览量、点赞数来论英雄。

这是因为,有些部门本来就是服务于特定人群、专业团体的机构。公号阅读量不高,一方面不代表工作不重要,另一方面也不代表部门工作做得不好。而且,现在很多政府部门都把微信/微博管理运营外包给专业团队,公号经营的好坏,跟承包业务团队的水平也有关系。在这一点上,不能光看公号做得好不好,也要看一个部门经费、资源的多寡。有些部门本来就“财大气粗”,有些部门则是“清水衙门”,硬要从中比出个一二三名,是不是对小单位也有不尽公平之处?

而作为一个经常要跑户政出入境、社保和车辆业务,与几个“网红”部门时不时打交道的广州市民,我更关心的是,各个部门线上自我形象经营和公关的能力,如何能转化为线下主动服务市民的意识和能力。我觉得,PR(公关)做得好,业务这一块更要加强。否则,就算你微信公号做得金碧辉煌,真正去到大厅办事,秩序混乱、办事人员脸色不好看,市民满意度还是会大打折扣,甚至会给办事群众造成心理落差,留下这个单位“光会做门面功夫”的印象,这就不好了。线上线下一个样,二次元三次元都努力,才能成为市民眼中的好单位好部门。●兽兽

新闻推荐

在广州骑自行车 如何观测“黑洞”

微信公号:请扫码或查找@咩事,点左下“广州猛料”,再点“我要报料”留言在广州骑自行车,犹如在宇宙中穿行,或有一款“黑洞”等...

 
相关阅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