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融结合回归本土 广州基金“基金+”模式多点开花
2017年,广州市政府对广州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广州基金”)提出了“两个回归”的要求——支持广州产业转型升级、支持广州基础建设投资。一年多以来,广州基金紧扣“两个回归”开展各项业务,通过投资优秀新兴企业、参与龙头国企混改,推进专项产业基金等各项工作,积极发挥资本纽带作用,助力本地产业转型升级,为做大做优做强广州经济做出扎实贡献。
“基金+”撬动本地产业发展
广州基金对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地铁设计院”)战略投资,是近一年多以来,广州基金落实“两个回归”精神的最新一例。4月16日,地铁设计院审议通过了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上市议案,向资本市场迈出了关键一步。
早在2018年中,地铁设计院通过增资扩股引入5家战略投资者(投后持股合计10%)。广州基金设立的广州创智轨道交通产业投资发展基金(有限合伙,下称“创智基金”)是这5家战略投资者中唯一一家投资基金主体。公司未来借助资本力量,将进一步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开放、务实的规划勘察设计研究企业,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2019年1月,北京鼎汉技术股份有限公司(300011.SZ,下称“鼎汉技术”)发布公告,广州基金管理的广州轨道交通产业投资发展基金(下简称“轨交基金”)通过协议转让,受让大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有的该公司9.12%的股份,完成了对鼎汉技术的战略投资。
通过此次入股,轨交基金将与鼎汉技术开展战略合作和资源共享,引导市外的优质轨道交通企业和科技转化成果落地广州,完善本地轨道交通产业链布局,助力将轨道交通产业打造成为广州市新的千亿级支柱产业。
“通过投资将其引入,填补产业链空白。这体现了广州基金通过产融结合和国企"基金+"的形式,对打造轨道交通产业集群起到支撑作用。” 广州基金负责该项目的一位负责人说。
据其透露,轨交基金迄今已经累计投资四个项目,实际落地金额近4.8亿元,相关被投资企业均在广州投资了总部和独立子公司,未来预计可为广州市贡献产值逾百亿,税收逾十亿。这也是广州基金响应市委市政府要求,支持地方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产融结合的重要实践。
分析人士指出,实体产业是广州建设国家重要中心城市的关键支撑,关乎广州的核心竞争力和发展后劲。而以引导基金为核心、具有杠杆放大功能的产业基金,将在广州产业实现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输血”功能。
投资“三结合”原则
除了轨道交通产业外,汽车产业、IAB(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等亦是广州基金重点投资方向。
比如,围绕市政府大力提倡的IAB战略,联同广州市无线电集团设立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基金、与三一重工合作设立工业互联网基金、与创新工场合作设立人工智能基金、与中国联通合作设立工业物联网基金、参与广州冷泉港生物医药基金等产业基金。
除上述直投项目和专项基金之外,广州基金还受托管理着广州市的创业引导基金、新兴产业发展引导基金、工业转型升级发展基金、工业和信息化发展产业基金、种业发展基金等,创造性地搭建起“政策引导+平台服务+市场服务”的多层次、联动性引导基金合作模式。
其中,截至2019年第一季度末,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参股4只子基金(其中2只已退出),投资项目54个,推动14家企业登陆资本市场。此外,由子公司新兴基金管理的新兴产业发展资金、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基金、种业发展基金、工业转型升级发展基金,财政累计投资超过25亿元,累计参股设立70多只子基金,吸引社会资金近140亿元,财政杠杆放大倍数近7倍,财政资金的放大效应明显。直接或间接投资近250个项目。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上交所已受理的科创板申报企业中,有5家是新兴基金受托管理的引导基金合作子基金所投资的项目,包括市发展改革委主管的新兴产业发展引导基金子基金投资的方邦电子、光峰科技、紫晶信息、睿创微纳等4个项目,以及市工信局主管的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基金子基金投资的晶晨半导体项目。
创新基建投融资模式
除了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之外,创新基建投融资模式、支持广州城市建设亦是广州基金的重要使命之一。由广州基金子公司城发基金管理的国寿基金、新华基金,在广州基础设施类项目中已确定投资额近两百亿元,先后投资了城投金融城、南沙港铁路、穗清帮扶基金、从化水环境整治、广钢地块保障房等项目,为广州城市建设提供有力资金保障。
广州基金还积极对接市铁投、市交投集团等投融资项目,已分别向市铁投集团、市交投集团投出20.345亿元、15亿元,年内计划向市城投集团投出100亿元(已投出10亿元),支持广州市各类基础设施建设。
这种创新性金融模式,解决了基础设施投资的关键制约因素,激活民间资本等各类资金参与到这种长周期、大规模、公益性和服务性并举的投资项目中,实现民资和国资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
“城发基金回归"支持广州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广州产业发展"的创设目标,着手全力投向市属国有平台,以实际行动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城发基金董事长林耀军说,“在市国资委的统筹安排和上级公司的鼎力支持下,我们以存量资金全部、尽快、合规投出为目标,只争朝夕与市属国有企业进行对接和投放。同时,我们对以往项目进行了盘点清理,回笼资金,以期最终形成国寿、新华基金400亿整体资金的有序滚动投放,为广州建设发展持续提供重要资金支持。”
“未来,广州基金会始终以服务广州产业发展布局为导向,通过搭建混合型股权投资基金或直接出资的方式,加强对成长潜力大的高科技企业进行投资,整合对接各方资源,助力实体经济发展。在市委、市政府的引领下,聚合更多社会力量投入广州创新创业领域,为广州股权投资市场的深入发展、广州本土企业的发展壮大注入不竭动力。”广州基金总经理刘志军表示。
新闻推荐
广州将以“互联网+”为手段进一步提升市民就医体验 一人一码,6月起可凭电子健康码看病
□本版撰文信息时报记者廖温勃通讯员穗卫健宣6月起,市民可凭电子健康码看病。医改以来,广州着力打造高品质家庭医生服务,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