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城市 新活力”引发街坊大讨论,社会各界人士为广州出新出彩畅所欲言 湾区机遇加广州环境 愈发坚定了创业者的信心

信息时报 2019-04-12 01:00

信息时报记者 陈丹婷 摄 信息时报记者 叶伟报 摄 □专题统筹 信息时报记者 崔小远专题撰文 信息时报记者 崔小远李丹 许浩程 刘诗敏 陈丹婷

本版图片由受访者提供(除署名外)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以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作为区域发展的核心引擎。这是国家大战略赋予广州的重大使命。这意味着进入新时代后,广州将承担更大的责任,肩负更高的使命。

4月10日,广州日报发表《奋进的城市出新出彩》评论文章。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作为一座千年商贸古城,广州所面临的机遇有哪些?作为一座传统与多元兼容的开放之城, 广州又如何保持城市优势?作为率先打响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第一枪”的商都,广州该如何焕发城市新活力……文章抛出的一系列问题,引发广州街坊深思与讨论。

有创业者认为,广州好机遇在于高效的办事效率、四通八达的区位优势,只要敢想敢拼,因时制宜调整创业战略,定能大有作为。有基层工作者则表示,丰富的建筑遗产资源,正是广州的文化生命力所在,理应活化利用。有街坊称,社区不断涌现的文化团体,丰富了居民群众的精神食粮,为城区文化填注活力。

曾广键

创业赶上大湾区的发展机遇 还得益于广州高效办事水平

“广州好人”曾广键,曾是花都区秀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院长,也是该院小针刀治疗法主刀医师。自2003年执业,已有近16年行医经验的他每年用小针刀治愈成百上千患者。去年,期望在专业领域得到更大发展的他,乘着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东风,跳出体制,选择自主创业,开办个人医疗诊所。

“得益于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机遇,审批部门对民营医疗机构的设置更注重资质,简化办事流程。现今,只要符合规范的要求,按照正常程序,即可快速把申请的业务办好。在办事过程中,明显感受到地方政府的办事效率和管理水平在不断提高,这大大增强了我创办自己诊所的信心。”曾广键称,广州活跃的创新经济,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发挥着辐射带动作用,让大湾区内各地居民群众交流来往更快捷。“因为广州有着高效的交通网络,现在前来诊所看病的人,既有花都本地居民,还有珠三角区域乃至港澳地区的群众,每月就诊人次约500。”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后,曾广键认真研读大湾区规划建设内容。他表示,将结合花都机场扩建、大湾区内1小时都市圈建设等,对自己的创业策略不断作出相应的调整,以点带面谋求新的发展。

谭伟杰

创业环境“软”“硬”兼备 坚定干实体经济的信心

主营物联网新零售的出玖物联网,是一家粤港合资的初创型企业。公司创始人之一的谭伟杰来自香港。其来到广州南沙创业的初衷正是源于粤港澳大湾区的成立。去年,正是看中了南沙区的区位优势及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公司在南沙区香江科创中心独角兽牧场建立总部。

“粤港澳大湾区,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举措,也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面对这个得天独厚的先机,自然得顺势把握,积极发展。对创业阶段的企业而言,南沙的创业环境非常有吸引力。”谭伟杰说,在南沙区,除相应硬件配套办公服务外,也可享受创业资本对接、商业模式梳理、政府政策辅导等软服务,“这大大坚定了创业团队干好实体经济、创新创业的信心。”

“上一代的香港居民来到内地创业,以制造业和房地产为主,新一代香港居民则更懂得把握大湾区政策,在资讯、科技、金融领域发挥所长。作为合资企业的创业者,需要很大的勇气,有勇气面对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法规。”谭伟杰称,区位优势显著的广州是一个创业天堂,在这里能得到很多支持,还能学习更多的创投知识,且有创业导师帮忙梳理商业方案,加快项目快速拓展。“作为一名在广州创业的香港青年,将义无反顾地为理想前行,发挥国际化视野和灵活的思考力,在大湾区找到自己位置并作出贡献。”

李沛

用创新“广州味道”来留住城市记忆

荔湾区西村原创元素创意园内,坐落着一家创办不久的音乐公司——广州咪音科技有限公司。李沛就是这家公司的创始人。

将音乐公司选址在这里,李沛有着自己的思考。“我之所以选择荔湾的创意园,是因为这里有比较浓的老广州味道,做原创音乐离不开文化的熏陶。厚重的文化沉淀给予我们很好的创作环境,对于创作出来歌曲的风格定位也会有影响”。李沛认为,荔湾区是老城区,注重文化的发展和保护,对于一家文化传播公司来说,这里天然有着更为肥沃的土壤。“创办音乐公司的初心是做内容。”在李沛看来,音乐是有生命的,优质的音乐不仅能够传达情绪,还承载了许多人关于时代的记忆,比如自己以前爱唱的广府童谣,现在哼起来依然能够唤起童年记忆,感觉十分美好。

现在,李沛也会时常与身边热衷于研究岭南地方音乐的同行朋友交流学习,他希望音乐市场上能有更多优质的广州音乐传唱下来,在世界上留下更多的记忆。

杨华辉

将建筑文化遗产开放利用保持广州老城市优势

广州,作为一座古老的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建筑遗产资源。在广州市古粤秀色本土文化宣传协会会长杨华辉看来,特别是在越秀区东山新河浦一带,有着百年的历史沉淀、充满韵味的民国小洋房、清幽的街道环境,不但深得市民的喜爱,还吸引不少艺术家、投资者与品牌店的进驻。

“这里的老旧的建筑被悉心呵护修缮,进驻的店铺也获得了大量的人气与品牌效应,一座座有历史负担的老旧建筑变成了商旅文融合的网红屋。”杨华辉建议,可以将广州老城中的文物、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进行梳理,建立建筑遗产信息库,梳理建筑遗产产权,引导高端品牌进驻办公经营,实现低端使用向高端利用的转变,最大限度发挥其文化价值与商业价值。在优化修缮与消防安全的前提下,加快建筑遗产的开放利用,引导知名公司、高端酒店、艺术团体对其活用,树立标杆,大力宣传优秀案例,发挥“建筑遗产+艺术创造+高端办公+民宿酒店”模式,把建筑遗产的利用发挥到极致。

陆翠芬

共享协同发展成果 800余年古村焕发新活力

位于黄埔区文冲街的文冲村,至今已有800余年历史。该村是依托创新治理模式而焕发出新活力的典型村。

广东省人大代表、文冲经联社党委副书记陆翠芬告诉记者,去年社区还在古建筑群内建起了社区党群服务站,配有谈心室、议事厅等功能室,进一步丰富基层文化内涵。每逢周末,古色古香又不失现代活力的文冲古祠堂古建筑群,吸引了本地及周边市民群众前来。

记者了解到,该社区以石化路为界,分为城中村改造区及未改造区。针对不同的区域,社区因地制宜采取不同发展管理模式,让辖内群众共享发展新成果。“针对石化路以西的改造区,通过城中村改造建设,群众住上了新房,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就石化路以东的未改造区,我们抓好内部环境管理工程,村容村貌不仅发生了改变,群众的居住环境也显著改善。”陆翠芬说道。

未来,在大湾区背景下,该社区将大力发展集体经济,为持续建设美丽村居环境奠定基础;充分利用现有的土地资源,做好统筹规划,让村社同时感受协同发展成果。

“社区发展创新离不开文化这条根脉。经济发展离不开文化支撑。今后,社区还将继续做好文化阵地建设,传承文冲传统文化,同时鼓励发展社区各种文体活动,以提升文冲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陆翠芬称,作为为民生服务的基层居委,将共同努力,激发出更大活力,为群众谋福祉。

周志红

激发社区文化力量 城市更具活力

常说城市大型社区人际关系冷漠、退休老人多、缺乏活力激情,但在广州市白云区金沙街沙顶社区,居民们普遍认为,随着社区文艺演出越来越多,社区也越发有活力。

“在社区里,我们老年人常常唱歌跳舞,平时组队排节目表演开心快乐得很,我们这是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做到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据金沙街沙顶社区老年协会会长周志红介绍,协会从去年11月创建至今,已由建团初期仅数十人的合唱队,发展壮大到有140多人社区业余文艺团体,里面有合唱团、舞蹈队,还有乐队等等。两年来,沙顶社区老年协会曾前往区里各社区演出数十场。除文艺演出外,老年协会还多次开展了公益爱心活动,激起了社区文化生活的一池春水。

“文艺演出就是为社区居民过上美好生活提供精神食粮,精神富足了社区精神面貌自然就好了。”周志红表示,能组织老年朋友们一同唱歌跳舞,一同登台演出感到无比幸福快乐。“我们人老心不老,未来将努力为社区的居民们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和服务,让大家一同活跃社区文化氛围,共同在文化的滋养中享受美好生活。”

吴嘉惠

港澳青年来穗创业有扶持企业可享全方位服务

天河区中山大道天银大厦,有一个精品联合办公空间——TIMETABLE,这里也是天河区港澳青年之家创新创业基地之一。该基地面积近5000平方米,主要面向港澳青年文创设计类创新创业项目。该基地可为港澳青年团队提供多方面的优惠政策:3个月免费入驻办公、全方位企业服务以及无偿创业宣讲场地等。目前,入驻团队(项目)已达35个,其中10个为港澳青年创业企业团队。而TIMETABLE的发起者吴嘉惠,也是一位来自香港的90后青年。

“之所以选择来广州,正是这里优越的营商环境和各种鼓励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的政策。天河是广州的第一经济大区,其业态发展与港澳相似,市场资源丰富,便于创业者寻找商机。同时,政府为我们创新创业者提供了全链条、全方位的服务,包括工作和生活上的。”吴嘉惠说。

据了解,天河区把推进港澳青年创新创业作为推动实现老城市新活力的重要内容,通过强化政策扶持,着力打造服务平台、加快推进创业基地建设、加强合作交流,形成全方位支持港澳青年创新创业生态体系。如在全市率先出台《广州市天河区推动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发展实施办法》。

苏志鹏

优化营商环境 企业“获电”更便利用电更省钱

营商环境关乎企业生存发展,与城市的吸引力、竞争力直接相关。近日,广州营商环境2.0版出炉,焕发城市新活力。“线上一网通办、线下只进一扇门、现场办理最多跑一次,获得电力最快可实现"零审批、零成本、零跑动"……”据广州供电局市场部主任苏志鹏介绍,为助力广州打造现代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广州供电局正以“减四提二”作为核心举措,打造“获得电力”典范。

“减四提二”即精简办电程序,减少申报材料,压缩接入成本,降低用电支出,提高供电可靠性,提高业务办理便捷度和透明度。目前,广州已经实现了企业群众32类业务、82项功能的办电业务“一次都不跑”,高低压用电报装环节数从5个压减为2~3个,缩减近60%;用电报装实行“二证办理”,仅需身份证明和产权证明,压减近80%。同时,大大缩短了办电时间,其中,高压电力接入办理时间不超过15个工作日,低压电力接入办理时间不超过3个工作日。

苏志鹏表示,除了方便用电报装,广州供电局还注重为企业降低用电成本,保障供电可靠性。广州在全国率先实行业扩投资界面延伸至客户用地红线,实现公告范围内的高压电外线工程由供电局直接投资,用电容量200千伏安及以下采用低压供电,大幅提升微小企业接电便利性,实现客户接电“零成本”。在供电可靠性方面,去年中心城区全年平均停电时间压缩到了1小时以内,建设多个高可靠示范区,年平均停电时间不超过2分钟。

新闻推荐

华附海航班已有600余考生报名,据海军招飞办介绍: 学生高二将有机会亲自驾机起降

昨日,华师附中举行首届海航班的招生发布会。图为海航班的招生简章。信息时报记者陆明杰摄信息时报讯(记者庞泽...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