冼夫人文化、精神和信仰

茂名晚报 2019-04-09 07:52

□向卫国

(一)“冼夫人文化”释义

1.何谓文化“文”,纹也,原为物体表面的自然纹理,后指人工创造的可辨识、可指称的符号。文化之“文”,可以是具有象征意味的物质性存在,也可以是具有表意作用的符号创造。“化”,转化、变化,引申为主动的改造,主要针对人本身的改造。所以,“文化”者,以文化人也。

2.冼夫人文化是存在的。因为(1)以“冼夫人”为原始基因的各种物质性和非物质性产品大量存在。物质性内容,如冼太庙、纪念馆、博物馆、葬墓、军事遗址及其它建筑、器物等。非物质性的文化即在冼夫人精神影响下衍生出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类型,如冼夫人信俗、冼夫人故事、冼夫人题材的文艺作品等。(2)上述产品一千五百年来一直在对岭南和周边地区,甚至远至海外的广大人群发生深刻的影响(包括政治、经济、文化、道德、心理、语言、风俗、生活习惯等各个方面),参与塑造其人格类型和生活方式。“冼夫文化”的内容即包含上述诸方面。

(二)冼夫人文化的核心:“好心”精神

1.“唯用一好心”是冼夫人文化的核心精神。冼夫人文化,即“好心”文化。此语来自冼夫人本人:冼夫人派孙子冯盎率军平定番禺王仲宣叛乱之后,隋朝皇帝和皇后均有大量赏赐,“夫人并盛于金箧,并梁、陈赐物各藏于一库。每岁时大会,皆陈于庭,以示子孙,曰:"汝等宜尽赤心向天子。我事三代主,唯用一好心。今赐物具存,此忠孝之报也,愿汝皆思念之。"”(《隋书》)

2.“好心”概念具有超强的价值和意义涵盖力。对现代人而言,“好心”看起来是一个极普通的口语词汇,但其中的“心”字及其所代表的概念,却是中国传统哲学和思想的核心内容。儒家修养和教育强调通过外部世界的观察研究“格物致知”,而更高级的内在精神和道德修养则以“诚意正心”为起点,然后才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参《大学》)。孔子所谓“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为政》)也是指一个诗人的“心”首先必须“无邪”。道家修炼首先讲究静心或虚心,庄子说,“圣人之心静乎,天地之鉴也,万物之镜也。夫虚静恬淡寂漠无为者,天地之本而道德之至也……”(庄子《天道》)佛家的智慧也认为“一切诸法,皆由心生”(《修习止观坐禅法要》,《大正藏》卷四十六),而欲“生其心”,先要做到心“无所住”(参《金刚经》)。总之,人类的一切学习和修行都是修心,中国传统心学将“心”提升为哲学本体,认为“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心外无义,心外无善。”(王阳明《与王纯甫二(癸酉)》),甚至理学家朱熹也说,“盖天下万事,本于一心”(朱熹《送张仲隆序》)。

从唯物主义的哲学观来看,虽然不能说“心”就是宇宙本体,但“心”的确是一切价值的源泉,心的正邪(也就是好坏)决定了人的一切价值取向和意义追求的方向。冼夫人文化之“好心”精神,可以说是对人的道德和行为规范的最低要求,每一个人都可能认为自己是好人,有好心;但“好心”同时也是最高要求和最难做到的标准。一个人要在任何时候、做任何事情时都存有好心,从好心出发,几乎是不可能的,连圣人都未必可以做到,因为它要求人处理所有社会事务,比如政治、军事、经济、法制、道德、宗教、文化、日常生活等等,都只有好心,绝无私心,而人是没有可能在任何时候摆脱任何层次的私心的。冼夫人在这方面却堪称典范。

总之,“唯用一好心”是冼夫人留下的最宝贵的精神遗产,是她用行动为后人确立的最低也是最高的道德律,即一切言行的标准。其本源或根本在于“心”,因为人无论做什么,起心动念最为关键。具体地说,“好心”包含了人的一切善念,即所有的精神正能量:说话以本心、做事以真心;待人以仁心、律己以戒心;交易以诚心、用权以公心;对待生命以善心、关心世界以爱心;困难面前有信心、疑惑之时问初心……

(上,选自《冼夫人文化精粹读本》编著向卫国云南美术出版社)

新闻推荐

浮世绘 因房翻脸

●父母出资210万元帮孩子买房●儿子结婚后卖了房父母很生气父母出资210万帮孩子买房,是赠与还是借款?这对夫妻把儿子告上了...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