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哭诉与同学发生矛盾时

潮州日报 2019-04-08 09:35

“当您的孩子回家哭诉与同学之间发生矛盾时,您怎样应对?”家长会上老师让我们讨论这个问题,应该说几乎每个家长都曾遇到过,甚至不是一次两次。怎么处理,很能体现家长的涵养与智慧。

这让我想起2018年发生的两出悲剧:9月21日,浙江瑞安市隆山实验小学的卫生间里,一名男童倒在血泊中,凶手就是该男孩同班一女生的家长叶某。因为前两天该男孩不小心戳到女生的眼睛,并未造成严重伤害,但叶某怀恨在心,潜入学校替女儿报仇、出气。本是孩子之间的小摩擦,最后却酿成了血腥恐怖的事件。另一起事件发生在12月25日,广州市南沙区裕兴家园内,一个妈妈带着上幼儿园的儿子烧炭自杀。起因是十几天前儿子在学校与同学发生肢体冲突,班上其他家长群起而攻之,几次道歉后仍有部分家长不依不饶,最后这个怀孕两个月的妈妈不堪重负,精神崩溃,走了绝路。

两个惨痛的教训警示世人:孩子之间的矛盾和纠纷,原本是再平常不过的小事,但如果家长处理不当,就可能演化成大事,甚至酿成悲剧。家长要理智处理孩子间的纠纷,防止走入两个误区:

不要上纲上线、小事搞大,而要就事论事,大事化小。

现在“校园欺凌”成为大家关注的热词,某些学校确实存在校园欺凌现象。但绝大多数情况下,尤其在家长整体素质较高、校风良好的学校,孩子之间发生的矛盾冲突,绝大多数情况下不过是一些偶发的小摩擦、小冲突,无关大是大非和道德评价。家长不要一听孩子哭诉在学校被同学欺负了,就上纲上线,认为遭遇了校园欺凌,要替孩子“伸张正义”。

退一步说,就算是家长确认存在校园欺凌的可能,也不能只听孩子的一面之词,而应该和老师、学校充分沟通,了解具体情况,让学校、老师以及社会工作者等专业人士出面来解决问题。冲动是魔鬼,家长切忌直接卷入冲突,行动之前一定要冷静三思。

不要以为被同学欺负就是“娘炮”的表现,“打回去”不是培养阳刚之气的正确做法。

网络热词“娘炮”,主要是指青少年(特别是男生)阴柔有余而阳刚不足,缺乏男子汉的血性。因此,当孩子回家哭诉与同学发生矛盾时,有的家长会说:“他打你你不会打他吗,他打你一拳你就踢他一脚。”这种“给我打回去”的教子招数,不少家长还颇为认同,认为这就是培养孩子的阳刚之气,培养男儿应有的血性,这其实是走进了误区。

培养阳刚之气是需要的,但不是在发生冲突的情况下,以“打回去”的方式。人类已经进入到高度文明的社会,每个人的行为都要受到一定的规则调节和约束,遵守法律法规是底线要求,再高一点的要求有各种道德规范,学生在学校要遵守《学生守则》和校规班规。这种以牙还牙、以暴制暴的方法,不仅不能培养孩子的男子汉气概,反而会让他们目无法纪、无视规则,以自我为中心,睚眦必报、心胸狭隘,不利于培养孩子的健康人格。

当孩子回家哭诉时,家长请先认真倾听,鼓励孩子把事情的经过讲出来,与孩子共情,让他把积累的情绪宣泄出来。待孩子的情绪平稳以后,再与他一起“回放”冲突的全过程,分析谁对谁错,甚至可以分享自己小时候遇到类似冲突时是怎么做的,让孩子觉得被理解、被接纳,接下来孩子就更容易听得进道理,更愿意接受父母的建议。

十来岁的孩子天真无邪,发生点矛盾纠纷在所难免。谁对谁错并不重要,智慧的家长会把它作为教育的契机,转化为一次孩子获得成长和走向成熟的机会。

如果发起冲突的是自己的孩子,家长必须引导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主动向同学道歉;如果是对方做错了,则教育引导孩子宽容大度,对方并无恶意,过去的事情就过去了,不要斤斤计较、耿耿于怀。总之,除非发生了较重的身体伤害,尽量不要找对方家长,也不要麻烦老师,应该引导孩子学会自己解决,比如,让孩子第二天带两颗大白兔奶糖给对方,说“我们和好吧!”没准儿家长还在纠结,孩子们却早就“相逢一笑泯恩仇”,手牵手有说有笑像什么事都不曾发生呢。

据中国教育新闻网

新闻推荐

南沙检察院当好“看护人” 多措并举维护公共利益

南沙检察院检察官在现场勘查取证通讯员供图文/羊城晚报记者罗仕通讯员招阳探索建立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是党中央作...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