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科普大讲坛聚焦粤港澳大湾区发展

广东科技报 2019-04-06 15:36

本报讯(记者莫文艺通讯员穗科普)近日,广州科普大讲坛第158讲——“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思考”在广州市科协举办。本次讲座邀请到广州地理研究所研究员、全国青年地理科技奖获奖者叶玉瑶,详解粤港澳创新中心建设的机遇与挑战。

粤港澳大湾区要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最大的优势是什么?叶玉瑶认为,排在第一的应该是巨大的市场优势,这个市场是外向的,既有面向中国内地的广阔腹地,也有面向东南亚、面向全世界的市场,这是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最有利也是最大的优势。粤港澳大湾区的第二大优势是强大的制造业基础。数据显示,中国制造业总产值全世界第一,而珠三角制造业产值是全国八分之一左右,相当于全球的5%。珠三角在服装、纺织、电子及通信设备、电子器械等轻型工业方面有绝对优势,近年来重工业发展也非常迅速,特别是装备制造业,年均增速达到10%以上。第三个优势是区域强大的科研资源。“除了香港一座城市就拥有四所世界百强大学,粤港澳大湾区拥有的大学、科研院所总量也很多,既有中山大学、华工、暨大这样的百年老校,也有包括深圳南方科技大学这样新兴发展迅速的大学。”粤港澳大湾区的优势还在于拥有充满创新活力的引擎企业,除此之外,粤港澳大湾区在创新生态环境、营商环境方面也表现突出。

“在看到优势的同时,也要看到挑战。”叶玉瑶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主要存在三大挑战。首先是区域内部差距。“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创新要素,粤港澳大湾区的东岸和西岸的差距都非常大,资源主要集中在珠江口东岸,区域差距对于提高国际竞争力非常不利。”其次是制度上的障碍依然存在。“与此同时,我们的核心关键技术依然受制于人。比如计算机芯片、操作系统,还有微电子领域等等,许多基础材料与技术依然被美、日、德等发达国家垄断。”

那么,粤港澳大湾区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接下来应该做些什么,方向在哪里呢?叶玉瑶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有三个非常重要的发展方向。一是源头创新,建设国际产业创新策源地。加强重大创新基础设施和平台建设,形成具有颠覆式创新能力的人才队伍,整合优化各类资源,同时支持自由探索,通过突破重大基础研究,催生颠覆性技术。第二个重要方向是产业创新,智能制造、智慧城市、金融科技是产业科技创新的重点领域。三是坚持制度创新,建设协同创新示范区。要使大湾区各城市之间形成合力,还要打通机制体制,推动人才跨境流动便利化和常态化,支持科技创新人才跨境就业创业,实现科研资金和风险投资互联互通,实现跨境公共服务共享,推动交通互联互通,推动技术信息顺畅流动等,从而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

新闻推荐

党建引领凝共识 拆违整治齐参与

今年以来,市桥街开展拆违行动14次,拆除违法建设27宗、面积14589平方米本报讯(记者王汉文通讯员城管宣)今年市桥街拆违工...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