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间烟火·咬一口青团,人间四月天
朋友从上海寄来网红食物:出自杏花楼的青团,通体碧绿,合着咸蛋黄肉松馅,揭开保鲜膜,满心期待地咬一口,口感软糯不粘牙,味道咸甜混合,层次的确丰富,外皮艾草香满满。朋友说,由于口味新鲜加上老字号的背书,这个食物成了吃货的宠儿,每次都要排长队才能买到的,每个人还限量购。
青团属于节令食品,各地叫法不同,用艾草汁混合新鲜糯米粉做成皮,里面包进各种各样的馅料,可以满足祭祀和不炊而食的需要,所以也叫清明粿。在老家的这个时候,艾草遍布田野,我们一蓬蓬摘下,交给长辈切得细细的,用纱布滤出,和上米粉,揉出了温柔但又彻底的香。上锅蒸15分钟就好,再刷上少量油,一个个绿青团,放在白盘子里,颜色让人瞬间爱上,小口慢嚼,身心就算真正融入了人间四月天。
艾草只在清明前后的乡野长得最富生机,如今物流、网络快捷,我们能在广州吃到也是一份福气了。随着时代变化,青团的内馅被赋予了很多奇异的口味,外皮是用色素调成的,甚至有的连外皮都不再是绿色,这都和春天无关。而我依然最喜欢比较单纯原始的味道,红糖芝麻或者豆沙馅的。
清明除了吃得美好,最重要的还有祭扫的忧伤:除草、放贡品、烧纸作揖,步骤不能乱,话不能多说,要等火全部烧完才能安心离开,回家的途中还会折柳枝用来插在门口,表达对平安和幸福的向往。
在乡下,我们对节气变换的感知是立体而浓烈的,大城市也是有的,只不过如果你不去注意,这些就都淹没在忙碌里了。我今年没能回老家,但同样吃到了青团,这唤醒了内心深处对乡间的所有记忆。
翻看了新闻,避堵攻略充斥眼球,大家赶着出行几乎都为了同一个目的,选择在这个时候再次确认自己从哪里来,往哪里去。我又看了天气预报,这个小长假似乎都是雨,倒适合泡一杯明前茶,站在窗前听听雨,追忆故人、旧友。
无论是吃青团,还是去踏青,更多代表一种亲近传统和大自然的愿景和能力,在抚今追昔中,我们找到了根脉,也更加珍惜身边人。
(曾俊)
更多美食美味、花朵芬芳,请关注“诗意花城生活圈”公众号。
新闻推荐
广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黄丹彤)梯田也可以入列世界遗产名录,您听说过吗?从昨日起,《云上梯田——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图片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