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高新区、广州开发区、黄埔区2019年形象宣传片发布 《黄埔之约》盛邀世界:“到黄埔去”

南方日报 2019-04-04 06:40

2019年形象宣传片《黄埔之约》在2019年中国广州国际投资年会广州高新区、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分会场正式发布。

南方日报记者刘力勤摄

南方日报讯(记者/李鹏程通讯员/毛丽丽)4月3日,在2019中国广州国际投资年会上,广州高新区、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发布了2019年形象宣传片《黄埔之约》。该片时长5分钟,面向世界发出“到黄埔去”的新时代召唤,邀请海内外人士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创新中心核心枢纽,共享新时代发展新机遇。

《黄埔之约》30秒形象短片还将登陆美国纽约时代广场“中国屏”,在“世界十字路口”向全球观众展示广州高新区、广州开发区、黄埔区的独特魅力。这将是该区继2017年的形象宣传片《黄埔·HOPE》之后,再次亮相“中国屏”。

共赴“黄埔之约”

《黄埔之约》形象片以“黄埔之约”开篇,以“到黄埔去”收官。全片以一名海归创业者赴30年前的“黄埔之约”为线索,讲述了两代海归华侨回到黄埔创业的故事。著名音乐人李海鹰、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克雷格·梅洛、奥运会花剑冠军雷声、广绣传人陆柳卿、乞巧艺人罗慧娟、龙舟雕刻传承艺人张伟潮等为黄埔代言。

随着一曲国人耳熟能详的《弯弯的月亮》旋律悠然响起,在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岭南水乡、堪称“广州周庄”的黄埔南湾意境中,《黄埔之约》形象片全新亮相。这首经典名曲,是在长洲岛上长大的李海鹰的成名之作。《弯弯的月亮》中的阿娇与小船即是长洲岛小桥流水人家的写意与缩影。激发了李海鹰创作灵感的珠江水,成就了黄埔千年不衰的商贸往来和开放包容,如今也将唤起千年古港的勃勃生机。

百年前,孙中山先生在长洲岛创办黄埔军校,成就了闻名世界的“将帅摇篮”,“到黄埔去”成为那个时代有志青年的流行语。如今,“到黄埔去”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这既是黄埔发出的盛情邀请,也是人们对黄埔这片开放、创新、梦想沃土的热情向往。

如今,开放的黄埔正在向世界敞开怀抱,来自全球各地的179个世界500强项目,以及569名海内外顶尖科学家,都选择在黄埔开创新的事业。在黄埔放飞梦想、收获成功,正是片名主题《黄埔之约》的核心要义。

见证“黄埔奇迹”

形象片采取“轻剧情”的创意设计,借主人公的视角串起黄埔厚重的历史文化与现代的开放创新,凸显新时代黄埔的创新活力、全球影响力、宜业宜居宜游环境。

《黄埔之约》中,处处可见黄埔的传统文化元素,例如黄埔军校、南海神庙、玉岩书院、广绣、乞巧、龙舟雕刻等。此外,现代元素也频频出现,例如高精尖的生物医药产业、充满科幻感的3D人工智能打印、全球首创的静脉识别、先进的无人机、炫丽的水舞声光秀、动感的黄埔马拉松、青春的光速跳绳少年、7×24小时不打烊图书馆等。

与传统文化元素、现代元素交替出现在片中的,还有美轮美奂的长洲慢岛、彩虹桥云端绿道、萝岗香雪等生态元素,以及以深井烧鹅为代表的驰名中外的黄埔宴等。该宣传片昭示着黄埔不断迸发创新动能、赢得开放新优势、创造高质量发展“奇迹”的决心,让观众在历史的荣光与时代的交响里,感受黄埔独特的魅力与热情。

片中展示的黄埔建设成就的背后,是黄埔对标国内外最高最好最优,创建国家级营商环境改革实验区所取得的实实在在成果。黄埔区打造的行政审批服务、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政策兑现服务三张营商环境名片,让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大幅提升。

共享黄埔发展机遇

形象片大篇幅聚焦了广州高新区、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围绕“世界知识城、湾区创新源、国际人才港”的目标,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枢纽的生动实践。

在片中,粤港澳大湾区“四区四中心”的画卷徐徐打开:知识城瞄准粤港澳大湾区知识创造示范区,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家知识中心;科学城瞄准粤港澳大湾区制度创新先行区,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智造中心;黄埔港瞄准粤港澳大湾区现代服务创新区,打造服务港澳的新贸易创新中心;生物岛瞄准粤港澳大湾区生命科学合作区,打造世界顶尖的生物医药研发中心。

《黄埔之约》旨在生动讲好粤港澳大湾区的黄埔故事,求索知识源,释放知识力,借助粤港澳大湾区如火如荼的建设热潮,让外界感受到一个思路清晰、特点鲜明的“黄埔打开方式”。该片希望发出号召:在清晰的区位战略指引下,黄埔的未来发展充满机遇,选择这里的全球企业和人才将共享黄埔发展机遇,在这片希望的沃土实现梦想。

■相关

大咖热议“投资首选地”如何建设?

两千年前,大航海时代开启之前,黄埔就已经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全球商贸的追梦地。改革开放之初,黄埔入选首批国家级经济开发区,成为企业投资的热土。《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实施后,广州高新区、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又吹响了新一轮营商环境改革的号角。

接下来,黄埔的营商环境建设将如何开展?企业家们对此有什么样的期待?4月3日,2019广州国际投资年会广州高新区、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分论坛,以“追梦大湾区投资首选地”为主题,邀请了跨国企业、国内重点企业、总部企业代表和粤港澳大湾区研究专家共百余人到场交流。

“高效的政府服务吸引我们来黄埔创业”

今年3月,广州粤芯半导体在广州举行了主设备进场仪式,这意味着距离芯片量产又进一步。论坛上,广州半导体协会会长、粤芯半导体CEO陈卫表示,企业所在的广州高新区、广州开发区、黄埔区让印象最深的是政府专业的服务水平。该区的政府办事效率和惠企政策,获得了在场企业家们的一致好评。诺诚健华联合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崔霁松坦言,团队成员走访了国内很多地方,最终被广州开发区所吸引。崔霁松说:“这里的领导非常高效,我们到广州之后,3个月内就开启了工程建设且推进得非常快。”对此,默克中国创新中心董事总经理孙正洁表示赞同。她表示,作为一家生物医药企业,默克很看重政府对于创新的扶持力度,以及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举措。“广州高新区、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在这些方面都做得很好。同时,该区拥有配套的创新链、创新生态,为企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氛围。”

“创新生态好的福地,企业会呼朋唤友”

论坛现场,不少企业家之间都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他们或是惺惺相惜的同行业者,或是所在的企业具有上下游产业链关系。

“置身创新生态良好的福地,企业家们自然会呼朋唤友,将各自关系较好的其他相关企业,引入到本地以形成聚集效应。”文远知行WeRide.aiCEO兼联合创始人韩旭表示:“长此以往,本地的"熟人"多了,其他地方即使有同样的资金扶持力度,我们也不会离开。”

与文远知行WeRide.ai同处于无人驾驶行业的高深智行入驻该区,在一定程度上即与产业集聚有关。同时,高深智行总经理刘澍泉与韩旭很早就已熟识。

刘澍泉建议,为了能够更好地把海外人才、企业引入到该区,本地的一些试点性项目不妨多向初创企业开放。“比如说大桥的设计,如果仅依靠视觉技术来做,会有一定的难度。”刘澍泉谈道,“但是结合了科创企业所掌握的高精地图技术,就将成为一个亮点。”

今年是中国欧盟商会华南董事会副主席贺励平(PeterHelis)在中国生活的第16个年头,作为一名“中国通”,他长期服务于中西方项目对接。

“以前外企在华投资首站都爱选北京上海,如今粤港澳大湾区的区域联动发展,对于广州和黄埔来说都是大机遇。”贺励平认为,该区还需要用外国企业可接受、可理解的方式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欧美地区的投资人、企业知道这里的优越营商环境。

■专家“把脉”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院长、教授、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院长王珺:

广州高新区、广州开发区、黄埔区要发挥可持续的引领作用

“广东当前在粤港澳大湾区中总体处于集聚阶段。黄埔则要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当中,起到可持续发展的引领作用。”王珺提出了“可持续的引领作用”的概念,即让创新资源的集聚效应来得更早一点,让集聚产生的交通拥挤与高房价出现得晚一点,这样“集聚”与“外溢”可以形成良性循环。

达成这样的发展效果,重点是打基础、建平台、聚资源、留空间。结合广州高新区、广州开发区、黄埔区的发展现状,王珺提出了四个方面的建议。

首先,该区要聚焦平台建设。这些平台包括三种类型:创新平台,具体指以新产业为主的基础研究、国家重大实验室,特别是围绕5G的广泛使用带来的文化创意产业;交易平台,具体指产权与大宗商品区域交易中心,包括以碳排放为首个品种的创新型期货交易所等;服务平台,具体指法律、会计、金融、广告等专业技术服务协会。

其次,该区要兼顾大小企业发展。小企业可以成长为大公司或通过创新链吸引大公司。没有创新型小企业,大公司就会处于“无根”状态。在广州高新区、广州开发区、黄埔区的开发过程中,以大企业为重点是之前一个阶段很重要的成功经验。到了创新阶段,该区则应当大小企业并重,形成创新型的集群,然后把一些国外的大企业牢牢吸引在这里。过去依靠产业集群吸引的发展模式,应当转变为现在依靠创新链、研发、配套来吸引企业。

在此,该区要便利资源往来。这种往来包括“硬联通”和“软联通”两个方面。“硬联通”指人们居住与工作之间的往来,以及分散研发地与全球创新前沿中心之间的交流等。“软联通”指优化营商环境,例如获得信贷、纳税、办理合同、跨境贸易等手续、流程的可预期性。广州高新区、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在企业开办方面,大幅缩减了时间,提高了效率。但依然需要借鉴更为先进地区的经验,来推进营商环境的优化,加强“软联通”建设。

最后,该区要优化生活环境。大量的创新活动都是年轻人所为,年轻人的活动要有大城市中心区作为支撑,这样才能使人们待得住、留得下。因此,该区要在大城市的中心区形成互动的文化氛围,以及教育、医疗等生活配套设施,以支撑周边地区的创新活动。

南方日报记者李鹏程通讯员郭哲涵肖伶

新闻推荐

“超人妈妈”有一颗伟大的心 黄埔区长洲街居民冯杰梅为照顾一对“长不大”的儿女,13年不离不弃

冯杰梅一家四口。信息时报记者崔小远摄热主角黄埔区长洲街冯杰梅身份:黄埔区长洲街居民冯杰梅,一名有一双罕见...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