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药、智慧供应链、通用航空等成为2019中国广州国际投资年会关注焦点产业大咖盼公务机在大湾区“自由行”
在2019中国广州国际投资年会上,大量新科技产品亮相。
昨日,“广州:老城市新活力”2019中国广州国际投资年会在白云国际会议中心上演“重头戏”。全体会议后举行22个主题分论坛。分论坛除了展示推介广州市11区的特色,还不乏前沿产业头部企业代表的身影。生物医药、智慧供应链、通用航空产业等成为2019中国广州国际投资年会上与会嘉宾关注和热议的焦点。
现代供应链
打造智慧供应链体系
有望解决中小企业痛点
“如果说制造业是国家实力的支柱,那么现代供应链就是制造业的基石和血液,是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是世界级湾区竞争的关键要素。”雪松控股董事局主席张劲在2019年中国广州国际投资年会全体会议发言中称,中国发展现代供应链产业的最佳区域就在粤港澳大湾区,就在广州。一方面,大湾区尤其广州拥有最得天独厚的产业土壤。大湾区拥有300多个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物流运输体系发达,经济发展潜力和消费潜力巨大,为供应链产业发展提供了优良的产业基础和广阔的发展腹地。另一方面,现代供应链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将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在世界级湾区竞争中“弯道超车”的核心驱动。
现代供应链如何在粤港澳大湾区的背景下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现代供应链发展分论坛”延续讨论的话题。
“供应链既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物流,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交易中介。它更像一个能够反映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要求,积极引入‘互联网+’、能够涵盖并高效服务关联度较高的上下游产业产供销关系的\‘云台’或者说\‘产业组合平台’。”中国社会科学院民营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刘迎秋认为,中央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5G开发和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等都为大湾区发展现代供应链提供了机遇。
2018年的数据显示,广东省民营中小企业近1000万家,占全省各类市场主体的比重超过90%,大湾区的中小民营企业多以中小制造业为主,更注重专业度、技术、服务,其单兵作战的采购周期较长、方式繁琐,客观上提高了交易成本。这种现状迫切需要通过加速构建现代供应链,解决他们采购、生产和资金等痛点。
雪松控股集团董事长、供通云供应链集团董事长范佳昱表示,供应链金融是构建现代供应链的核心要素。供应链金融能够基于真实交易背景,利用企业周转速度和变现能力较强的流动资产,比如存货、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应收票据等,作为第一还款保障,进行金融产品的设计,沿着供应链条释放核心企业的信用,帮助链内缺乏不动产的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获得流动资产融资。
“金融的创新与融合非常重要。”平安集团金融壹账通供应链金融高级总监陈洪说,香港在金融地位和金融的灵活方式方面有很大优势,两地要不断融合,供应链是最好的落脚方式,它融合了政策、海关、物流等各种要素的对接。
中国宝武集团欧治云商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王小干认为,需要构建一种新的产业生态圈推进智慧供应链的建设和发展,首先是实体企业的数字化、在线化;二是建生态圈平台,让所有在线和数字化的企业进入生态圈,构成虚拟化的产业集群,跨地域形成新的要素流动市场,同时推动建设新的治理机制。
生物医药
建议粤港澳高校
共同培养顶尖医学人才
在白云国际会议中心肇庆厅,国际医疗产业创新研讨会暨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生物科技创新企业50强评选启动仪式顺利举办。本次活动由中创产业研究院和毕马威中国主办,广东医谷产业园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承办。
会上,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生物科技创新企业50强评选正式启动。据悉,首届粤港澳大湾区生物科技创新企业50强榜单已于2018年9月正式发布。在50强榜单中,来自医疗器械领域的企业占46%,生物医药与技术领域占36%,医疗服务占18%。“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政策频出,资本纷纷在此排兵布阵,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创业者在此落地。”毕马威华南区管理合伙人黄文楷表示看好生物医药产业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前景。
中山大学药学院院长胡文浩称,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粤港澳大湾区承担着建设世界医疗高地的重任,机遇与挑战并存。他认为,在粤港澳大湾区医疗产业的发展中,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尤为重要,而粤港澳三地高校在医学学科建设和医疗创新人才培养上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与环境,“希望三地医学院校能借此契机不断深化合作,共同培养国际化的顶尖医学人才,为粤港澳大湾区卫生健康事业提供更优质的人才保障”。
通用航空
航空产业大咖看好
广州公务机发展潜力
作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用航空将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世界级机场群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来自庞巴迪、湾流宇航、香港商业航空中心等全球通用航空企业和机构代表参加了“粤港澳大湾区通用航空发展论坛”。
庞巴迪大中华区销售总监俞煜滨认为,推动通用航空产业发展,需要突破公务机停场和机库停放问题以及公务机维修的瓶颈。在大湾区城市当中,他认为广州地理位置优越,拥有航空维修产业基础,特别在公务机维修方面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他表示,广州如能打造成为公务机维修基地,不仅可以服务本地区的客户,同时可以招揽很多国际业务,这有助于提升大湾区通用航空产业的竞争力。
在亚联公务机有限公司副总裁玉瑞麟看来,广州的优势不仅仅在于公务机维修。广州首个商务航空运营基地———广州白云机场FBO被他点赞。“无论是硬件设施还是服务品质,都是业内数一数二的。”从运营商的角度来说,广州机场资源和时刻资源相对北京、上海宽松,加上软件运营环境很好,广州有望吸引各大运营商以广州为中心,拓展大湾区业务。
华龙航空首席执行官德永恒认为,要提高通航产业在区域的竞争力,就必须提高产业集中度和成熟度。他建议,在政策层面做一些尝试和突破,吸引公务机在大湾区注册,或者在大湾区内统一政策,在国外注册的公务机能够不受六段飞行的限制,有助于提升行业的运行效率以及政策环境的优化。
香港商业航空中心(HKBAC)业务拓展主管简艳萍指出,大湾区目前现有的机场分属三个空域管理区,她期待公务机能在大湾区内实现“自由行”,这需要从协同机场进行资源共享、简化申请程序以及提升跨境直升机服务三方面进行推进。“延长外籍机组人员签证、航空器预先注册后可直飞广州等,这些都是有帮助的。”她说。
统筹:南都记者张伊欣
采写:南都记者张伊欣夏嘉雯莫郅骅实习生苗利娜通讯员罗雅琴龚翠云
摄影:南都记者冯宙锋何玉帅
新闻推荐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何道岚四月好时光,莫负读书时。立足推进城市文化建设出新出彩,集聚全市各方阅读资源丰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