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塔琳娜·格罗斯:颜色很奇妙华南首次个展“呢喃的泥土”于广州K 11拉开帷幕
[摘要]华南首次个展“呢喃的泥土”于广州K 11拉开帷幕
“卡塔琳娜·格罗斯:呢喃的泥土”展览现场,广州chiK11艺术空间。作品为《腹中》(2018),朱锐摄。鸣谢卡塔琳娜·格罗斯及维也纳GalerienachstSt.Stephan画廊。
南都讯记者朱蓉婷3月30日,德国艺术家卡塔琳娜·格罗斯(KatharinaGrosse)的大型个展“呢喃的泥土”于广州K11正式拉开帷幕。这是格罗斯中国首展继上海之后的第二站,也是格罗斯在中国华南的首次个展。
卡塔琳娜·格罗斯被认为是过去15年间国际上极具开创性的画家。格罗斯以喷枪为主要绘画工具,成功地开创了前所未有的绘画形式。本次展览带来三件与场景相关、沉浸式的大型作品将分布在广州K11的不同区域。
格罗斯是一个画风不易捉摸的画家。她手握喷枪,将斑驳陆离的颜料涂覆于展览空间的墙面、自己的床上、公共广告牌、整栋房子及其周边环境中,还有形形色色组合在一起的物件,如土堆和树干上,创作出大型场域相关的绘画作品。她使颜料的施用不再被束缚于画家身体和西方架上传统。她的作品既非再现,亦非象征,而是以极具颠覆性的方式,存在于与材料、物件和建筑的直接互动之中。正如艺术家所说,“无论是鸡蛋、臂弯、火车月台、冰雪中或是沙滩上,任何地方都可以作画。”格罗斯利用颜色跨越物件和建筑环境之间的既有界线,提出了在目前符号规范、层级秩序下从未设想过的模式。从法国蓬皮杜中心、苏黎世美术馆、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等重要艺术机构,到纽约洛克威海滩、科隆地铁站、丹麦海岸线、或是普通的社区等日常场域,都留下过格罗斯的大型在地作品。此次广州大展“呢喃的泥土”由K11ArtFoundation艺术总监刘秀仪策展,乌尔里希·洛克(UlrichLoock)协力策展。“呢喃的泥土”广州站分为三个展区——《丝绸工作室》《腹中》《陈列室》——一个位于三楼艺术廊桥,两个位于四楼的chiK11艺术空间,引领观众沉浸在如迷宫般的空间体验中。踏进三楼艺术廊桥的展区《丝绸工作室》,迎面而来是一幅幅巨大的丝绸幕布,上面印有格罗斯柏林工作室墙面,还有其他超大型或雕塑式作品空间的复制图像。印上了图像的表面引入了一种记忆与回想的情境。进入四楼chiK11艺术空间的第二个展区《腹中》,天花板上悬垂下数百米厚重粗糙的布料,构成了迷宫般的褶皱结构,为参观者带来巨大的感官冲击——在作品的全然包裹之中。在广州K11展出的《腹中》与在上海展出的原版有很大不同,由于悬垂走向的不同,产生的褶皱亦有所不同,广州展出的版本更粗犷和生猛。最后一个展区《陈列室》是一间用颜料完全覆盖的豪华客厅,参观者穿行于这个陈列着独特设计家具的空间,或许会联想起展厅所在的购物艺术中心。在格罗斯所建造的空间里,色彩如同强度不一的震颤和视觉声浪,可见与不可见、可知与不可知交织在一起。观看展览成为一段情感和身体的对话,无法被简化为线性叙事:这是一种不断脱节的“呢喃”。与艺术家合作多年的策展人乌尔里希·洛克则认为,“卡塔琳娜打开了我们想象的大门,重新定义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呢喃的泥土”广州站持续开放至6月2日。
访谈
南都:你的作品以运用大量鲜明丰富的色彩著称,这种对色彩的敏锐和执着由何而来?
格罗斯:颜色能即刻引起你的共鸣。你会在你意识到它存在之前,内心就会对它产生一种反应,就像你在一场演出里听到的声音,它可以在你听清其中的话语或歌词之前击中你。颜色的选择能够以这种多层次的方式强化空间或物件,它可以随时转变方向。颜色真的可以改变很多,假如把柠檬涂成蓝色,那么你对柠檬的整体体验就可能完全改变。我觉得颜色对表面的改变最为奇妙,很有魔力。
南都:你期待中国的观众会如何观看、欣赏你的作品?
格罗斯:中国的收藏家们看起来很开放,也极富冒险精神。这个领域很大,也还有很多值得探索的地方。我试图让我的画作引发观众强烈的情绪,无论是积极还是消极,由此促使他们立愿改变一些东西,我想激发他们强烈激进的同理心。
新闻推荐
13万平方米钢桥铺装 藏着这些奥秘华工张肖宁教授团队承担桥面铺装设计与施工技术研究
华工张肖宁教授团队承担桥面铺装设计与施工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