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家暴”问题不能冷漠对待

中山日报 2019-04-02 06:39

□木须虫

3月31日,广州市妇联与市中院携手在海珠区举办“巾帼展风采、法治我践行”暨《反家庭暴力法》实施三周年法治宣讲活动。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少年家事审判庭庭长陈海仪指出,夫妻一方“一直盯着手机都不跟对方聊两句,相互不理睬”,或“回娘家一年半载都没有联系”,因长时间不沟通、故意疏远造成精神伤害的“冷暴力”现象,也算家暴。(4月1日《广州日报》)

家庭“冷暴力”的危害逐渐被社会认知与重视,是社会的一种进步,但“冷暴力”与殴打型的家暴具有显性的权益伤害相比,无论是形式还是结果上都有很大的区别,标准与界线都很模糊,至今在法律上都是难以具体化的模糊地带,什么是“冷暴力”只有相对的原则性共识:是通过暗示威胁、语言攻击、经济和性方面的控制等方式,达到用精神折磨摧残对方的目的。这也意味着,“冷暴力”带有主观目的性或者倾向性,以及长期性导致伤害从量变到质变,即行为是有意识而持久的。

如果以这个原则性共识为标准,夫妻一方“一直盯着手机,不跟对方聊天,相互不理睬”,显然并不足以构成家暴的情形,如果只是无意的疏忽与故意疏远有本质的区别。事实上,在手机正在成为生活一部分的今天,这样的现象的确比较常见,甚至夫妻间道晚安都用微信,如果都归咎于家暴,明显不合适,也超越了法律上反家暴保护家庭成员合法权益的本义,毕竟法律能够提供的是兜底性的保护而非全部。

事实上,所谓的“冷暴力”的一些方式与家庭成员处理矛盾的方式相类似,如最典型的是闹矛盾后的互不理睬,但出发点并不是刻意的精神虐待,然而可能导致精神伤害。显然,这些都无法通过外部有形的保护来解决,只能通过家庭成员的心理共建来调节。正因如此,对于家庭中可能导致精神伤害的行为不能也无须都打上家暴的烙印,如此反而会适得其反。

现实中,夫妻之间发生矛盾不可避免,真正要做的首先是尽可能规避矛盾让矛盾少发生,其次是如何消弭矛盾避免升级为暴力。这些归根结底,都要求夫妻学会正确处理双方之间的关系,包括相互尊重体谅、相互照顾满足等等,在情感与心理上形成默契,离不开相互的付出与有效的沟通。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夫妻特别是年轻夫妻,在婚姻初期几乎都将家庭视作两个个体生活空间的简单叠加,而缺少对“共同生活”内涵的全面准确认识。比如,结婚后都做“低头族”,各玩各的,对另一方的交流爱理不理,其实就是这类婚姻的典型。诚然,婚姻的夫妻都有相互适应与改变的过程,不过这是规律而非借口,长期如此这般,不愿意顺应一方的诉求,付诸予陪伴和情感交流,总有一天会堵成矛盾伤害夫妻感情影响婚姻。

从这角度来说,“低头族算家暴”尽管值得商榷,但对于夫妻正确对待婚姻生活也有提示意义,这点与低头族不利于亲情赡养、亲子关系是一个道理,推而论之只要存在双多向关系的场合,都不要只顾着玩手机而漠视他人的存在,否则,所带来的往往都是伤害。

新闻推荐

广州市海珠区赤岗街道“红房子”党建基地: 让党员群众心中有党身边有党

广州海珠区赤岗街道大江苑社区评议团通过关于群众投诉问题解决方法。资料图片广州市海珠区赤岗街道交通便利、环境优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