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象艺术的过去与未来广州美术学院举行首届学院当代教育国际研讨会

南方都市报 2019-03-29 06:29

[摘要]广州美术学院举行首届学院当代教育国际研讨会

南都讯记者朱蓉婷历时近一个世纪的发展,抽象艺术已经成为中西方绘画艺术的主流美学形态与思维意识。与此同时,抽象艺术的发展与学院的教育发展密切关联,在20世纪的西方已逐渐成为学院绘画的主流美学以及思维共识。

近日,“抽象艺术的过去与未来:历史、实践与问题———学院当代教育国际研讨会”在广州美术学院昌岗校区国际学术报告厅举行。本次活动由广州美术学院主办,来自德国、英国、荷兰、日本和国内重要美术院校的学者、专家20余人,该校师生共20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研讨会由广美绘画艺术学院院长宋光智主持。

本次活动的总策划、广州美术学院副院长范勃说,国际学术研讨会围绕抽象艺术的历史资源、国际语境、当代创作经验和学院教育方式进行深入的学术探讨,这不仅为当代国际抽象艺术创作提供丰富的学术话题和思想资源,也将为抽象艺术如何进入学院当代艺术教育提供十分有价值的经验与反思。

跨文化性:中西语境里的“抽象艺术”

在当下的全球视域中,不同文化的激荡推动着艺术观念更新迭代加速,为抽象艺术的本体呈现提供更激烈的场域。如何以问题为导向,去思考和构建中国抽象艺术的体系,成为上半场讨论的核心。

来自英国的艺术家迈克尔·莱特认为,抽象艺术是全球语言。他非常敬仰中国山水画以及水墨的形式,人们能看到它抽象的意向,通过痕迹、笔触给人一种可供想象的律动。

荷兰艺术家伊穆克·冯·戴伊克和德国艺术家维罗尼卡·温格都同意迈克尔·莱特的话,指出对很多西方画家来说,亚洲传统并不陌生,实际上很靠近。

关于抽象艺术的跨文化性,中山大学教授杨小彦指出,抽象艺术概念在西方语境和中国语境中是有歧义的,中国的抽象主义艺术具有明确的中国性,这跟中国本身的艺术语境有关系,也跟中国长期流行的写实主义有关系。“讨论中国抽象绘画的时候,不能忽略中国艺术的历史与现实。”

抽象的未来:数字化创作的可能

近几十年来,不断有人说抽象艺术已经灭亡,已经过时。事实是,抽象艺术不仅仅没有消亡,而且可能有更多的未来。那么,抽象艺术未来怎么去回应日益发展的互联网世界?有没有数字化创作的可能性?

迈克尔·莱特认同数字化创作,因为绘画不仅仅是纸面上的创作,它会随着材料的变化不断变化。

另一方面,艺术评论家黄笃提到了很多人关心的人工智能的影响,他认为,技术始终要被人应用,尤其是绘画性手工是机器无法代替的,但是他也认同由技术协助的创作,人工智能和艺术并不是对立,也不是替代关系。

最近几年,国内很多艺术院校建立了抽象艺术工作室。如何有针对性地梳理出抽象艺术的本质规律,服务于今天的学院教育,已然成为当下高校艺术教育的一个重大命题。会上,国外艺术家代表们分享了各自的教学经验,他们普遍强调了新的技术手段在艺术教学中的运用。

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的郭健濂指出,抽象艺术在中国的学院教育中还是比较缺失的。他提议,学生可以从传统艺术中找到抽象的感受和痕迹,包括古典绘画里的手稿。在各自优秀的传统里面找到再生的资源,可能是抽象艺术教育的未来。

新闻推荐

防崴脚 日常护踝功课先做好 运动前,一定要做好热身;如果曾经崴过脚,在做相对剧烈的运动时可穿护踝用具

图@视觉中国医学指导/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四骨科向孝兵主任医师、李杰博士你有没有试过,本来好好的,走着走...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