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现代城市更新产业发展中心执行院长江浩:南海有条件争创大湾区先进制造业增长极
南海城市更新至今已走过10个年头,当年播下希望的种子已结出了丰硕的果实。站在新起点,面对新机遇,南海新一轮城市更新应如何发力?有哪些城市的先进经验可以借鉴?
昨日上午,在南海城市更新工作大会暨2019年度项目投资推介会上,广州市现代城市更新产业发展中心执行院长江浩作《南海城市更新推动空间格局和产业集群再造——论主题产业社区的南海发展模式》专题发言,从专家视角解析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形势下南海主题产业社区发展现状及规划建设愿景,并为南海实施空间格局和产业集群再造提出了宝贵的建议。
新机遇
从种子选手转向创新引领的选手
在江浩看来,经过十年有余的“三旧”改造探索与实践,目前南海城市更新已进入“十年积累创新突破,产业集聚、空间再造”的阶段,呈现出三大特点:
一方面,南海以“三旧”改造、村级工业园改造为抓手提升产业空间、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产业转型升级与城市更新呈现出较强的互动性。另一方面,作为国家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南海已探索出很多创新性的土地政策,为土地松绑,为改造提
供了保障。此外,南海已建成一批示范性项目,探索了多种改造模式,这些项目形成了“星星之火”,可以以点带面推动南海城市更新。
“城市更新是大势所趋,整个粤港澳大湾区9+2城市都在关注城市更新。”江浩表示,南海应积极响应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合作的新形势,以更优的产业空间迎接湾区发展新机遇。
在现有发展基础上,南海应如何实现新的突破?江浩认为,增长极很重要。当前,南海已形成多个产业集群铝型材、家具、陶瓷、纺织等享誉全国的品牌产业集群,大力构建“两高四新”现代产业体系;围绕“一环两站三网”建设十大高新产业平台,引进大型科创项目……
“通过产业基础和发展增速综合分析,我们认为,南海有产业、有载体、有条件去争创大湾区的先进制造业增长极。”江浩说,南海应该把自己的目标设得更高些,不再是像以前那样做“种子选手”,而应该培育高大上的、创新引领的选手,让南海城市更新的步伐走得更快,以极点带动整个湾区的协同发展。
新突破产业用地供需平台满足各方需求
随着产城融合提升、人才结
构优化,当前,南海产业载体正从单一功能的工业园区向多元综合型产业社区方向发展。今年,南海提出规划建设100个主题产业社区,打造一大批高质量发展产业载体,加快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推动空间格局与产业集群再造。
江浩表示,主题产业社区应是具备鲜明的现代产业主题和基本完善的产业与生活配套的综合型产业空间。建设过程中,需要土地和产业匹配,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重资产和轻资产合作。接下来,南海需要以“总结一批、建设一批、谋划一批”为思路推动产业社区建设。
“通过多年的实践,我们发现,城市更新工作在信息匹配、产业研判、专业服务、落地指引等方面存在痛点,搭建平台、显化需求、产业导入、政策保障、统筹推动极为重要。”在江浩看来,当前南海探索的配套政策已经很灵活,需要做的是显化需求,吸引更多“运动员”参与。
他特别为南海区产业用地供需平台点赞。该平台通过打造“永不落幕的土地招商推介会”,可显化土地资源和产业需求,促进信息交流匹配;政府可以利用南海的政策创新和实践经验,做好项目前期谋划、政策落地和操作层面的引导;同时,可以通过平台,树立一批示范
项目,以点带面,促进更多项目谋划实施,进一步调动企业和村集体的积极性。
江浩点评,当前,城市更新全国看广东,广东看广州、深圳、佛山等地方,作为城市更新创新政策先行先试的实践者,南海探索的很多经验可以为其他城市提供借鉴。
建议
借鉴广深经验要“引产”也要“留人”
放眼国内其他城市,在推进“三旧”改造、打造产业社区等方面,有哪些好的经验值得南海借鉴?
江浩表示,南海在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方面的迫切性更大,而广州、深圳在城市更新和产业协同上有值得借鉴之处,两地在推动城市更新过程中都配套了大量人才政策。
“要留住人才,才能形成更好的产业集群。”江浩建议,南海在改造项目中应将产业前期谋划与城市更新政策创新紧密结合在一起,加强土地与产业的双向互动,合力推动有内容的城市更新改造项目,做到“引产留人”。“如果南海能把人才这个版块做起来,南海这个增长极是指日可待的。”江浩说。
文/珠江时报记者柯凌娜通讯员张凤欢
新闻推荐
前日夜间至昨日白天,广州市多云为主,早晚有轻雾,气温继续回升:各区最低气温19~21℃,最高气温26~28℃,较前日上升1~2℃。预计,受东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