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睡不好 多半因“心病”
□本报记者杜丽华
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今年睡眠日的主题是:健康睡眠,益智护脑。近期番禺区各大医院举办了多场睡眠义诊活动,在活动现场,专家透露,在医院精神心理门诊中,接近80~90%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失眠,下至十几岁的学生,上至90多岁的老人,且患者呈年轻化趋势,压力过大成为影响睡眠的重要因素之一。区第三人民医院精神医学副主任医师刘伟锋称,如果睡眠会影响白天工作和生活,甚至出现记忆力下降、情绪波动等问题,就要及早去看医生,寻求专业的治疗。
现状:
失眠者大多存在心理问题
“医生,最近半年老是睡不着觉,只能睡两个小时,饭也吃少了,胃老不舒服,体重轻了不少。”在星海公园义诊活动现场,48岁的梁女士向区第三人民院的心理专家倾诉,严重失眠让她精神恍惚,记忆力也越来越差,睡一个好觉,成为她最大的奢望。与梁女士一样,到义诊现场咨询的群众中,不少群众都是关注睡眠问题的。
在义诊现场,记者发现,不少中老年人找睡眠专家咨询。66岁的市民李大妈告诉记者,自己一周会有两三天焦虑失眠的症状:“明明自己没想什么,但就是睡不着,夜里睁着两眼到天亮,也不懂咋弄才好,就过来问一下医生。”越来越多的老年人被失眠所困扰。前来咨询的大学生阿美向医生反映说,因为毕业论文等造成的压力,在最近一个月左右的时间里,经常失眠、胸闷、精神不振,心里感到特别迷茫失落。
据刘医师介绍,在门诊中,女性失眠患者多于男性。他指出,引起睡眠障碍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分为器质性和非器质性两种,临床上,约七成精神障碍患者出现失眠症状,而失眠的持续存在也是导致各种精神心理问题危险因素之一;此外,随着年龄增长,个体的睡眠稳定指数受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逐年下降;还有一些睡眠障碍与许多躯体疾病有关,若这些疾病康复后,失眠一般也能康复。排除这些器质性引起的睡眠障碍,刘医师认为,“压力过大”是影响睡眠的重要因素。几乎所有人或多或少都有过睡眠障碍,但是很大一部分是不需要看医生的。比如心情不好或过度兴奋时、睡眠环境改变时、重大事件发生时,短期出现失眠的情况很常见,不必担心,属于正常现象。
不必刻意“补觉”
睡眠并非越长越好
“睡眠时间长”被认为是睡得香、睡得好的表现,一些平时忙于工作的白领,也常常选会择在周末“补觉”,睡到日晒三竿的年轻市民不在少数。“但其实这种行为很可能损害健康。”刘主任告诉记者,根据一项针对近16000名65岁以上的中国老年人的研究发现,老人长寿与睡眠时间关系极大。参与者平均每天睡7.5个小时,包括午睡。这些发现表明,睡眠质量可能会对长寿、健康的生活产生影响。“这说明睡眠时间并非越长越好,周末"补觉"更是没有必要,也补不回来。”刘主任指出,一些患者会发现,往往“补觉”后比上班还累,还没有精神。“其实,只要睡眠质量够好,成人每天保证7.5小时的睡眠足够了。”但他同时指出,并不代表睡眠时间低于7.5小时需要过分担心,不同年龄段对睡眠的需求有所不同,应按照自己的年龄科学睡眠。有的老人每天只需睡5个小时便足够,而4~12岁儿童最佳睡眠时间是10~12小时。
他认为,只要生理和心理没有明显不适,偶尔一次失眠,无论是因为精神因素、熬夜生活不规律、还是身体特殊时期发生的偶发性失眠,只要不是连续的,对白天的生活和工作也未造成很大影响,都不应该过度的担心,有时候越是关注自己的睡眠,反而越是睡不着,加重失眠。有的人对失眠过分关注、过度要求甚至产生恐惧,越害怕失眠越容易引起失眠,往往表现为入睡难,醒后浮想联翩,再入睡仍困难,容易引发焦虑情绪。
那么,什么情况下需要求助专业医生呢?“如果睡眠障碍已经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出现记忆力下降、精神恍惚、交际困难,在充分休息调整作息后依然得不到缓解,这个时候就应该求助精神专科医生查明原因并治疗。”专家同时倡导市民建立正确的睡眠观念,保持有规律的就寝和起床时间,不要刻意补眠;晚上不宜服用影响睡眠的药物;咖啡、浓茶、酒精等也要避免;卧室保持安静,避免噪音和光线干扰,温度适宜对睡眠也会有所帮助。
新闻推荐
南村镇党代表工作室举办法律讲座暨社情民意征集活动本报讯(记者钟世伟通讯员南宣办)近日,南村镇党代表工作室举办“下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