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岁月不改艺术本心
陈文 《朝花夕逝》陈文 《玉兰》近日,“流浪·那年——陈文油画作品展”在高剑父纪念馆举行。作为一名女性油画家,陈文的经历既励志又传奇,她曾经是湖南凤凰的高考落榜生,因为不甘命运的捉弄,寄给广州美院一封自荐信,人生轨迹从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她从杨之光教授家打杂开始,勤工俭学,通过自考成为美院学生,并担任了胡一川教授的助手。数十载对艺术的执著追求,使得陈文在创作上颇有建树,收获了属于自己的“艺术人生”。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李巧蓉
小时候,陈文就对画画很感兴趣,但湘西凤凰地处偏远,她一直没有机会受到系统的美术训练,第一次看到素描还是在初中时亲戚送给她的绘画书上,“那个时候也不知道怎么去画,就一个劲儿地照着那个册子去临摹素描。”直到高三,当地美协举办了一期15天的暑假绘画班,陈文毫不犹豫报了名,“第一堂课是当时的州美协主席亲自教我们画色彩,画完第一张画之后,老师非常惊讶,说我的画很有感觉,他表现出的喜悦感让我深受鼓舞。”于是在结束绘画班的学习后,陈文决定成为一名艺考生,报考美院。遗憾的是,由于准备时间太短,在高考中,她落榜了。之后,她在当地小学做美术代课老师,但心中始终放不下学习画画的梦想。一年后,她做了一个大胆的举动:同时向中国美院、中央美院、广州美院的工会部门邮寄出自荐信,信中诚恳地说自己虽然落榜,但希望有机会能够在学校里谋得一份差事,边工作边继续学习绘画。幸运的陈文收到了当时广州美院工会主席蓝新苗的回信,要她来美院教授杨之光家帮忙打杂,每月有50元工资,这让她喜出望外,毅然辞掉工作,只身一人“流浪”到广州。
在杨之光的家中,陈文每天干完活后,就把剩余的时间用来画画,准备再次参加高考,“杨之光老师非常支持我画画,每天出门上班之前,还会亲自布置好我画画的桌子,纸和笔也都是他送给我的。他的夫人鸥洋老师是著名的油画家,他们的女儿那时候正在上学,也喜欢画画,家里有着浓厚的艺术氛围,每次他们一家人下班、放学回到家,都会来讨论、点评我今天完成的作品,有时候还会因为一些问题进行激烈的争论。”这些指点让陈文受益良多,基本功也愈发扎实。而杨之光在艺术上的执著、勤奋也让陈文深受影响,“杨之光老师非常珍惜时间,争分抢秒地把时间都用在画画上,就连去传达室拿报纸也都是一路小跑着去。”
后来,杨之光推荐陈文做广州美术学院创院院长胡一川教授的工作秘书,陈文不愿失去机会,于是将报考广州美院国画系的档案撤回,转投该校成人大学装潢设计专业。胡一川当时已近八旬,尽管行动不太方便,手也发抖,他仍然坚持每天长时间画画、写字。对于艺术的感悟,创作的真谛,胡一川经常与陈文交流,给予她丰厚的艺术养分。“我觉得自己是幸运的,能够在大师身边成长,在画画的思维上得到他们的指点。”陈文不无感慨地说道。
广美毕业后,陈文跟随丈夫来到中山,从事广告设计工作,长期超负荷工作让陈文身体有些不适,这时她选择了改行,重新拿起画笔,坚持创作,并成为一名业余美术教师。此次展出的67幅作品就是陈文离开设计工作后20余年来的创作成果,除了大部分为油画作品外,还有国画、彩铅、水彩画等不同类型的作品。作品以花为主要题材,造型独特,色彩明丽且富有变化。陈文表示,希望用作品表达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生活的诗意追求。为了创作,陈文去了各处写生,尤其是在她的家乡凤凰,“我的作品里出现了许多湘西山上的野花,它们很多都承载着我童年与家人、朋友的回忆,可以说是我思念家乡的一种情感表达。”
业余美术教师的工作也让陈文幸福感满满,学生们的纯真常常让她有着不一样的灵感,此次展出的《畅》是陈文最为喜爱的作品,广阔的深海中,多彩的小鱼穿梭在盛放的荷花上,似乎要去往远方,画面色彩层次丰富,构思巧妙,“这是我的一个学生在出国之前,把他最宝贝的鱼儿托付给我,认为我比他的家人更能照顾好它们。”这份真挚的信任让陈文感动不已,灵光一闪创作了这幅颇具想象力的作品。
从凤凰到广州,又从广州到中山,“流浪”中的陈文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艺术梦,正如广州美术学院韦振中教授评价她时所说的那样,“虽然那年流浪,但那是幸福的流浪。”
新闻推荐
《回族老大爷》中国画杨之光《水墨人物》中国画周涌《工地》中国画关山月《人物写生》中国画陈振国《山西老人》中国画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