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华新街:陈树人晚年在此定居

信息时报 2019-03-24 21:30

身边的美术史

开栏语:

你是文艺“打卡”爱好者吗?总是去人尽皆知的标志性文艺地标,怎能显出你的与众不同?从本期开始,我们将陆续介绍一些鲜为人知的广州艺术地标,一定关注哟!

采写 信息时报记者 冯钰

今年2月19日,是岭南画派创始人之一陈树人先生诞辰135周年。一直以来,人们都知道陈树人先生于1946年辞职,回到广州实践夙愿,将精力放到艺术事业中去。最后,因胃溃疡出血于1948年10月4日在广州病逝。对于陈树人先生晚年居住在广州的这一段历史,尤其是他这一年半的时间住在广州什么地方,发生了一些什么事情,则是鲜为人知。据书画鉴藏家谭立辉近期研究,其实,陈树人晚年所居之处,就在荔湾区多宝路昌华新街三十号。这一发现刊登在广州文史馆《文史纵横》期刊。

一个信封,

引出陈树人晚年一段历史

通常观众都更注意展厅里悬挂的书画作品,而作为研究者,谭立辉对展柜中陈列的文献资料同样关注。一次,谭立辉在广州艺术博物院二楼的陈树人展厅参观,他发现,在所陈列的陈树人手稿等资料中,有一封书信。这是一个装在塑料套里的旧式竖写的红框信封,纸质为牛皮纸,信封的左下方印着红色的“春光堂简”,采用的是陈树人先生日常书写的字体。红框外的右上方写着“南京上海路北秀村二号”,红框内写着“淩次长 竹铭 勋启”,红框外的左下方写着“广州昌华新街三十号二楼 陈”。全部的文字皆是用毛笔书写的繁体字。

这个信封引起了谭立辉极大的兴趣,作为一个生长在荔湾区的老广州,昌华新街这个地名他并不陌生,但这里与陈树人又有什么关系呢?

谭立辉从这封信的收信人开始研究。收信人凌鸿勋,字竹铭,祖籍江苏常熟,1894年4月15日生于广州,1981年8月15日卒于台北。1915年毕业于上海工业专门学校(交通大学前身)。他长期从事铁道工程建设,1929年起先后主持修造了陇海、粤汉、湘桂、宝天、天成、津浦、广九铁路等重要干线,负责开发了西北地区的公路干道,成为继詹天佑之后中国人自己修建重要铁路的又一先驱。1945年起担任过交通部常务次长、政务次长。40年代末辞去公职,在香港从事著译。1950年迁居台湾,任台湾大学教授,后创纪录地连任“中国石油公司”董事长长达20年之久。

凌鸿勋和陈树人都是生于广州,而且还是姻亲关系,此信谈论的内容正是关于操办陈树人的女儿陈真魂和凌鸿勋的儿子凌崇光的婚事。凌鸿勋出任次长的时间是在1945年后,信封上称他为“凌次长”,那么这封信寄出的时间不会早于1945年。

一幢小楼,

静静凝视半世纪尘封往事

一个初春的上午,谭立辉带我来寻访信封上的这个地址——“广州昌华新街三十号二楼”。

经过“昌华苑”的牌坊,可以看到昌华新街是一条典型的广州老城小街,花木葱茏。昌华新街30号是一间四幢连体、两层的民国小洋房,半个多世纪的风雨让它破旧,木制的楼梯扶手、老派的铁艺窗棂和地面的花砖却还能让人想象得到当年它的气派。

二楼的铁门紧锁着,阻止我们进一步探访如今的住户,但还可以从二楼的窗口眺望荔湾涌的风光,想必当年这里一定是个花明水秀的好地方。谭立辉告诉我,那时陈树人已经年过花甲,三个女儿也都出嫁离开身边,想选择一个地方颐养天年、安心写诗作画。他曾试图联系陈树人的后人,问问他们对此处是否还有印象,但没有得到结果,不过,陈列在艺博院的那封信,就是来自陈树人的家属的捐赠。

街对面就是昌华街道昌华苑社区居民委员会,工作人员告诉我们,这里曾被分配给省冶金公司作为职工宿舍,至于新中国成立之前这里是否曾住过一位大画家,这已经无从查考。

住在三十号一楼小院里的阿姨慷慨地让我们走进院内细看斑驳的院墙和蜿蜒的藤蔓,她说,这些东西几十年来都是这样,一直没有变过。

陈树人居所:

1923年,“息园” 广州海珠区隔山乡

1926年,“樗园” 广州东山口署前路10号(其故址即现陈树人纪念馆)

1932年春,前往南京

1935年,南京中山陵园内建画室

1941年,“春光堂”重庆郊区和尚坡

1946年, 广州昌华新街三十号二楼

新闻推荐

投入2.4亿!沿江西路拟提升“颜值” 本次提升工程将对西堤街区进行外部改造,通过人居环境改善倒逼产业升级

沿江西路西堤一带曾经是广州最繁华时尚之地。信息时报记者陈文杰摄信息时报讯(记者王智汛)沿江西路西堤一带改...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