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村街丹邱村:人居环境整治显成效 村民生活水平提档升级
走进丹邱村,村道干净整洁,树木林立、绿意葱茏。居民住房墙体画了许多农村美丽的田野风光,浓厚的乡风文明气息扑面而来。
丹邱村地处朱村街北部,是远近闻名的丝苗米原产地,同时也是朱村万亩生态农业生产基地的中心地带。从上空俯瞰,丹邱村如同一艘巨船被绿色的海洋包裹其中。受地理位置因素的影响,丹邱村以农业为主导产业,种植水稻、石榴、砂糖桔等作物。目前全村共计有1050户人,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于外出务工、农业耕种等。
近年来,在上级部门的领导下,在村干部和村民的努力下,丹邱村获得多项荣誉。2012年获“增城市安全文明村”称号;2013年获“广州市文明示范村”称号;2014年获“广州市名镇名村”称号。去年10月以来,在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发展的热潮中,丹邱村积极优化人居环境,致力打造美丽宜居乡村,取得了初步成效。
大力推进“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为顺利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丹邱村村委干部专门规划了人居环境整治作战图。“我们首先召开党员会、村委干部会议,讨论确定将4个自然村、18个合作社划分为4个片区,每个片区由村干部带领15名村民组成小分队,开展清理村道杂草杂物的工作。”村干部介绍说。在宣传方面,村干部做了大量的思想动员及宣传解释工作,向每家每户派发了3次人居环境整治宣传单,并在村庄的显著位置拉起了宣传横幅和海报进行宣传。“现在村民都明白,"村里的环境好了,村民才能住得舒服",有意识不乱扔垃圾,用垃圾袋装好放进垃圾池。”村干部说。
在村干部和村民的努力下,“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丹邱村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污水整治工作基本完成,污水统一通过管道排到污水处理池;拆除了10间危房和4间水厕,建设了1所无公害公厕;对现有垃圾池进行改建,建设了17个垃圾分类池,并安排了12个保洁员进行每日清扫工作;对“三线”(电力、电视、电线)乱搭乱接的50多个点进行了整治;村干部组织10个联防队员进行清理房前屋后和村巷道杂草杂物、建筑材料,清理砂砾。
完善基础设施,满足村民提升生活质量的需求
基础设施的齐全与否,往往影响着村民的生活质量。近年来,丹邱村填补了多年来在基础设施方面的空白。利用原丹邱小学建设成了幼儿园,其操场建设成为村民健身广场及夜光球场,成为了村民休闲时的首选。将原丹邱小学闲置房建了1所村级卫生站,为周边村民提供医疗服务;对丹邱村历史悠久的古建筑“游天府”进行修旧工程,建成村级文化活动中心,为村民提供了文化娱乐学习场所;拆除了老人院旁的旧泥砖房改建成了1栋颐养院。村干部告诉记者,这所颐养院占地面积约680平方米,目前居住着24位孤寡老人,为“老无所依”的老人提供了庇护之所。
据记者了解,目前丹邱村已建成了5座公园和6个篮球场,短期内还将建设5所公厕。值得一提的是,官田自然村实施人畜分离,对家畜进行集中圈养。
村居外立面统一整饰,突出农村建筑特色
为改变农村建筑样式不一、色调不一、杂乱无章的局面,在朱村街政府的带领下,在丹邱村的白水和深冚两个自然村进行试点,为村民村居进行外立面统一整饰。据悉,当时提出以村民自主参与和经济节约为原则,采取政府奖励、村统一施工或村民自主施工的方式,由村民自主选择以瓷砖镶嵌或喷涂方式进行外立面整饰。
村干部告诉记者,外立面整饰的方案一出,立即受到了许多村民的大力支持。目前已有10多户居民完成了外立面统一整饰,成为了村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经过环境综合整治后,丹邱村的村容村貌有了明显改观,村庄环境质量大幅提升,村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提档升级。
新闻推荐
“引进”大学生 乡村活起来 增城区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重要突破口 统筹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增城大埔围村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乔军伟摄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叶卡斯通讯员穗振兴办乡村振兴广州在行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