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出台条例促进母乳喂养 躲在杂物间挤奶的日子又涌上心头

南方都市报 2019-03-20 06:25

都市观察

叶孜文(南都记者)

近日,媒体报道广州正就《广州市母乳喂养促进条例》的出台进行调研,用以指导建立一个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母乳喂养支持体系,提供一个得到充分支持的母乳喂养环境。

作为一名产假刚结束的新晋宝妈,当然欢迎相关法例的出台,即使自己未必享受得到,但惠及后来者也是好事。

怀孕时不懂为什么要提倡母乳喂养,这难道不是哺乳动物与生俱来,自然而然的事情吗?直到娃吮吸第一口奶的时候才明白,需要提倡的事情从来是因为它不容易。而这种所有动物都理所当然要经历的事情(即使是雄性也得经历吃奶),因为人类具有了社会性和拥抱了科技而变得需要提倡。

产期那半年,是女性成长以来社会性最低的半年。产假一结束,还在适应母亲这新角色的同时被扔回了职场当中。母性与社会性必然有所冲突。新手妈妈立刻要面临对娃的分离焦虑(前提还是家里有人帮忙带娃),来自工作的压力,这些都是抽象的。母乳妈妈面临更具象的问题是,孩子的食粮怎么解决?

科学建议,六个月之前尽可能纯母乳,六个月到一岁,虽然已经添加了辅食,但还是要以奶为主。妈妈去上班了,母乳哪里来?调研数据显示,职业会对喂养方式有所影响,家庭主妇选择纯母乳喂养的比例显著高于职业女性,在职妈妈会更容易放弃纯母乳喂养。

身边坚持母乳喂养的在职妈妈朋友应对重返职场有三种做法:一,提前3个月就做好母乳储备,这仅限于少数奶量大的宝妈;二,日常背奶,携带吸奶器、储奶杯、保温袋上班时间挤奶;三,混合喂养,上班时奶粉业余时母乳。

朋友A是第二种,公务员,“请政府机关先设立哺乳室好吗?”二胎产假中的她回想起三年前头胎产假结束,躲在杂物间挤奶的日子,更可悲的是,因为政府办公用房管理的新要求,杂物间被改成了会议室。她要挤奶,要么去洗手间,要么清空办公室的男同胞,哪种都是尴尬。据调查,选择“背奶”的人群中仅有3%的用人单位设有哺乳室,85%的“背奶”妈妈只能在洗手间或隐蔽无人的办公室里进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母乳喂养的执行。

朋友B原本希望自己是第一种,可惜奶量一直供需平衡,然后想达到第二种,却发现工作时无法抽空挤奶,最后也因工作压力奶量骤降,“要母乳喂养,就没法长时间开会和工作,就得放弃出差机会,这就意味着丧失工作上的竞争机会”,最后B只能折中,选择混合喂养。

朋友C听说太多上班后戒奶的痛苦经历(乳腺炎等),提前在产假期间就实行混合喂养,复工后不久就断奶。C承认怀孕时对分娩剧痛的过分关注而使对紧随而来的哺乳之痛预估不足,更别提那些喂奶的夜晚导致第二天精神不足,影响工作,“戒奶后才有身体重新属于自己的感觉,终于没有了三小时的限制(母乳妈妈的吸奶喂奶间隔)”。

可以看出,母乳喂养之难,一是母亲自身身体状况,二是社会缺乏母乳喂养环境,三是在职妈妈的工作压力。提倡母乳的科普知识已让大部分妈妈知道母乳的好处,但相对应的,社会的喂养环境和工作压力却让母乳妈妈寸步难行。

于是,在日前市妇联委托第三方机构对广州20-50岁的已婚女士进行母乳喂养相关的网络问卷调研中,有一成女性在哺乳期间选择成为家庭妇女。

然而像本人及众多仍在小康线上力争上游的母亲,一想到日后养娃费用的高昂,宁愿牺牲母乳喂养的时间也不敢贸然离开工作岗位,何况哺乳期过后,是否还能重获当下的工作机会也是未知之数。

其实,依本人看,最终解决在职妈妈母乳喂养难的办法是延长产假。然而当社会意识没跟上,延长产假就意味着女性在职场上更容易受到歧视。

让社会环境和职场环境变得对哺乳妈妈友好,相对比硬件上作规定,让社会建立起对哺乳妈妈的体谅,这难度要更大些。但开始做点什么,总比什么都不做要好,先建制度,后有全民意识,让制度推动意识也是一种进步。

新闻推荐

食得安全 还要寓教于食 记者走访广州校园食安情况 从食品安全到食育理念 A级学校食堂发挥表率作用

广铁一中饭堂。广雅幼儿园孩子们进行下午茶做甜点游戏。幼儿园注重“食育”。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林霞虹、刘晓星...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